B.身體空間仍要有度
二人即使好得能穿一條褲子了,情侶之間仍希望保留一些隱私,尤其在特定的場合或者令人尷尬的時候。親密卻不失風度,維護自己的美好形象是青年人對兩人空間完美尺度的詮釋。這一點在90後青年人中間更明顯。
數據顯示80後表示“我完全不介意把自己暴露在對方麵前,哪怕是比較尷尬的時刻”的比例接近四成,比90後要高出10個百分點;相對的90後希望在一些特別的場合,如洗澡、入廁的時候,雙方應保持空間和隱私的比例普遍高於80後。
C.經濟上最好獨立
對於共同生活的伴侶而言,彼此分享與分擔是雙方應盡的義務與責任。經濟分開或者AA共享顯然不符合中國青年人的主流習慣。大多數青年人還是希望倆人在一起時經濟與物質方麵可以共享,不要把界限劃分得那麼明顯,顯得過於生分。
另一方麵,現代都市青年人的生活娛樂很豐富,經濟上有獨立可支配的空間,對兩人來說更靈活輕鬆。
D.職業上要有差異
很多企業明令禁止辦公室戀情,不過看看今天青年人的態度,企業不必太過憂慮。調查發現,絕大多數青年人不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同事或者在工作上有較多交集。
生活與工作分開,不要把工作中的煩惱、影響帶到生活中來,符合目前多數青年人的職業期望。有28.2%的青年人表示,傾向兩人在事業上完全沒有交集,約四成(39.9%)認為可以是一個行業,但工作重合度不宜多。有18.5%的青年人更願意兩人在同一個行業,有比較多的交集,例如是同行、甲方乙方。僅有8.9%的青年人喜歡兩人在同一家公司。4.5%的青年人做了其他選擇。
E.社交圈求同存異
兩人的社交生活方麵,青年人的態度顯得更開放。傾向各自有活動圈子和朋友,無需一致的比例達到31.7%,當然,如果有共同認識的朋友和活動圈子,當然更好(43.1%)。傾向兩人的主要社交圈完全一致,大家的朋友都彼此認識的青年人比例為20.7%。僅有3.8%的青年人傾向兩人社交圈不一樣,各自不幹擾。0.7%的青年人做了其他選擇。
F.父母最好兩地住
已經過去的2012年電視劇市場被各大婆媳之戰占領,婆婆一來各種麻煩困擾接踵而至,要是婆婆遇上了媽,更是火山爆發。今天的青年人對父母同住的感受可以說是杯弓蛇影,尤其是女性受到嚴重影響。
43.1%的女性表示,無論什麼情況,婚後都希望和父母分開住,而男性的比例是28.7%。無論什麼情況都願意跟父母住的男性比例是34.2%,而女性是21.8%。
從不同的年齡段看,年紀愈大,對公婆、嶽父母一起住的忌憚越深,婚後不願與老人一起住的80後比例約為四成,而90後則不到三成。
婚姻成本太高,打好基礎再行動
新聞裏“愛你一生一世日“的領證盛況尚在眼前,另一邊的數字卻顯示中國已經進入第四次單身高潮,2011年18-34歲的單身男女達到1.8億人,其中城市約6000萬,一線城市單身數量急劇上升,往“齊天大剩”靠攏的青年人越來越多。
如此兩極分化,體現了青年人對待婚姻的現實擔憂,絕大多數人都希望在打牢物質基礎的情況下步入婚姻殿堂。過去的研究發現,7成90後表示,必須有一定的物質基礎才能結婚(61.9%),同意“裸婚”的比例是30.9%。兩人要結婚,首要條件就是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82.6%),其次是能夠“承認婚姻中的責任”(78%)和“照顧自己和家人生活”(76.3%)。
另一方麵互相印證的是巨大的婚禮消費開支、置業開支、婚後一係列生活支出。資料顯示,一對新人從戀愛到結婚,為買房(含裝修)、買車花掉90萬元左右,婚禮前期準備以及婚宴慶典要花費15萬元。 如此龐大的支出,讓不少青年人望而卻步、退而踞守,選擇一人吃飽全家喝足,把錢都用到自己更感興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