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電商與互聯網生態(2 / 2)

需要指出的是組織架構通常是企業戰略的直接反映,寶潔一個包括了“自媒體”、CRM的“數字營銷部”,顯然比簡單的“電子商務部”更能準確定義互聯網消費時代的商業特征,而電商隻是其中的一項業務。

全網營銷要比電商更具有互聯網思維特點。馬雲曾經說過:傳統行業是老人做老事,新人做老事;顛覆性行業是新人做新事。從另一個角度說,互聯網營銷需要互聯網思維方式,簡單地將線下業務搬上互聯網平台是不行的。

即使是電商很多也不一定具有真正的互聯網思維。很多企業是因為線下商務成本壓迫而希望在線上找到一線生機,但實際上線上交易從商業模式而言解決的根本問題是交易速度的問題,而另一個要素即交易成本卻不比線下低,特別是物流、CRM管理成本遠遠高於線下。在推廣方麵,根據2011年年底互聯網廣告成本測算,單個UV達到70元,也就是一個購買用戶一次性購買的平均推廣成本高達70元。吸引龐大的流量需要成本,將流量轉化為交易還需要成本,轉化率因行業不同,包括家電等行業的轉化率隻是個位數。

互聯網不是一個當下幫企業省錢的銷售平台,而是企業需要為未來建設一個平台,是一個投入產出的平台,是一個廣種薄收的平台。用什麼黏住網民?用什麼打動網民?就不隻是價格和促銷這麼簡單。

格蘭仕曾經對家電市場的幾個品類做過數據分析,發現線上銷售TOP5的產品沒有一款進入中怡康數據TOP10排行榜。是我們經常說的線上線下產品分流了嗎?不是。其實很多線下銷售TOP10的產品在網上也有銷售。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如果我們按照互聯網思維對產品進行分類的話,會有什麼發現?以白色家電為例,我們可以它分為五種基本類別:第一類是長尾產品(longtail product),極為豐富的個性化選擇,總能找到不同的族群;第二類是定製化產品,製造商給出選擇方案,定製化生產;第三類是差異化產品,新、奇、特產品;第四類是標準化產品,基礎功能簡單實用、性價比高的規模化產品。我們會發現這樣的分類完全不同於線下產品分類,不是按功能進行分類,而是按消費者需求進行分類。所以互聯網營銷的主角不是產品,不是價格,而是消費者和為消費者提供體驗、滿足需求的各種服務。

作為品牌商,我們要敏銳地感覺到電商正處在一個重要的曆史轉折期。沃爾瑪收購1號店進入電商領域,騰訊將易訊作為獨立的電商平台,易購、京東等垂直網站通過收購和業務拓展向綜合性商城轉型,亞馬遜全球電商平台的商業機遇,網絡運營商沉浮興衰,韓係全球品牌商對官網的戰略定位等等,一切風起雲湧之後,是未來發展模式的再確定,是互聯網商業的重新定義。是做渠道搬家的簡單化電商還是培養互聯網思維,營造且適應互聯網生態,你必須給出清晰的戰略定義。

問題是,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