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記憶力的培養(1 / 3)

人腦將過去所看過、聽說過和經曆過的事物記下來,需要時把保存著的經驗重新呈現出來,這就是記憶。記憶對幼兒的發展非常重要,無論是遊戲、生活還是學習,都需要記憶,沒有記憶就沒有經驗的積累,也就無從發展。嬰兒很早就有了記憶,如看到熟悉的人高興,而見了陌生人害怕或躲避,是因為孩子已有了記憶。

一、幼兒記憶的特點記憶是人腦對過去經驗的反映,它包括識記、保持、再認或再現(回憶)三個基本環節。隨年齡的增長,幼兒逐漸能夠有意識地去記住一些事,如家長告訴孩子去外麵玩之前要換衣服、帶玩具,五六歲的孩子一般會作好準備,記住外出前自己帶上玩具,這時也可以幫助父母做一些家務,而不需經常提醒。請求孩子幫助做事,實際就是要他們有意地去記住一件事。對於兩三歲的孩子,需要有耐心,要經常提醒孩子記住什麼。有時家長會責怪孩子常常忘記答應的事,認為孩子不聽話,而事實上是孩子的能力所限。四五歲的孩子記憶的有意性增強,但並不是完全能記住成人交給的任務,還需經常提醒。

記憶不夠精確。幼兒的記憶往往不夠精確,如幼兒複述一件事時,常常會遺漏和忘記某些情節。由於分辨不清,幼兒會不自覺地把兩件事混淆在一起,或者用想像的情節來代替,容易把自己想像出來的事情同很久以前發生以及自己希望會發生的事混淆起來,這在幼兒講故事或回憶他們的經曆時,表現得很明顯。當孩子所說並非實情時,不要簡單地認為孩子說謊而斥責他,應幫助孩子澄清事實。

記憶以無意記憶居多。無意記憶指事先沒有明確的目的或不去刻意地記住什麼事物,而是很自然地記住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事物。幼兒往往在生活和遊戲中自然地記住一些感興趣的、印象深刻的事物,如從幼兒園回來後,會講許多在幼兒園的事,而這些常常是孩子感興趣或印象深刻的事情。

對形象、具體的事物較易記憶。與抽象的材料相比,幼兒對形象、具體的事物更容易記憶,如孩子看到熊貓後,較容易記住熊貓的外形,而如果孩子從來沒有見過熊貓或者熊貓的圖片,隻是講給孩子聽,孩子便很難記住熊貓的形狀,孩子對玩過、見過的事情比單純地聽過的事記憶更容易。因此,在對幼兒的教育中,實際的操作、事物的呈現和直接的感知效果要優於單純的語言描述,如在給孩子講故事時,拿著形象生動的圖畫書邊看邊講,孩子更好理解。

通過遊戲活動會有較佳記憶。在遊戲中,孩子更積極主動、情緒愉快,注意力更加集中,比單純的訓練、刻板的學習,記憶的效果更好。

二、培養幼兒的記憶力記憶能力是需要培養的。家長可以利用孩子形象記憶的特點,有意識地利用新鮮生動的實體,培養他的記憶力。要堅持不懈地培養,才有可能讓孩子的記憶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不要小看了孩子的記憶能力,它是人們積累知識、經驗最有效的武器。

加強幼兒語言能力。幼兒的記憶與語言能力的發展有密切關係。無論識記或回憶,語言都起著重要作用。記住記憶任務、理解記憶事物、複述記憶內容等各環節都離不開語言。因此,增強幼兒的語言能力,是提高幼兒記憶能力的重要方法。

幼兒時期孩子的記憶力以無意記憶為主,形象記憶占主導地位。記憶力的一個特點是容易遺忘,因此一般人記不住3歲以前的事情,心理學稱之為“人類幼年健忘”。這個時期的孩子,對鮮明、生動、有趣的事物非常感興趣,這些事物能引起他的情緒反映,重複多次後使孩子能夠不費力地記住,如喜愛的玩具、動物、道路、詞彙等等。但這還是無意記憶、形象記憶,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家長可以給幼兒明確的記憶任務。幼兒的有意記憶較差,如果預先告訴孩子要記住什麼,孩子明確了自己要記住些什麼,記憶效果會更好。如在講故事前,告訴孩子在講完故事後你要問的問題,孩子會特別留心聽故事;在去動物園之前告訴孩子記住今天都看到了什麼動物,記憶效果會更好。平時要有意地給孩子布置一些任務讓孩子完成,也可做訓練記憶力的遊戲,如把四五件常見的物品放在桌子上,讓孩子閉上眼睛,然後調換物品的位置或拿走一件,讓孩子說出順序的變化或少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