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是培養豐富情感的基石
正在纏人的嬰兒,如果有人將他抱起來,就會停止哭鬧而綻開笑容——這是父母們都體驗過的事兒。
井深大指出,對於尚未能用語言、動作來表達想法的嬰兒來說,哭是唯一的自我表現的方法。須知,嬰兒隻要在哭,便是或多或少要訴說心中的感覺,對於他代表意誌的召喚不予回答,就等於片麵地拒絕了嬰兒的要求。
特別是出生不久的嬰兒,和母親的肌膚接觸,即所謂的皮膚關係,在孩子的心靈發展上最為重要,已是一般的常識。
關於這方麵的經驗,十多年前曾有美國的專家以猴子做實驗而提出了有趣的報告。
威斯康辛大學靈長類研究所所長哈裏?哈洛博士,將剛生下來的小猴子從母猴懷中移開,換用人工製造的媽媽,來觀察小猴對母親的需求情形。
哈洛博士準備了鐵絲做的和布塊做的代用媽媽,並分別在木偶身上通電流使之產生體溫,有的帶奶瓶,有的會輕輕搖動。
結果發現,小猴最喜歡有體溫的、觸感柔軟的、有奶及可以被搖晃的假媽媽。因此,哈洛博士強調,人類的嬰兒也和小猴一樣,需要的是奶與暖和、柔軟的觸感,以及輕輕搖動的感覺,而母親溫和地懷抱嬰兒,對嬰兒的心理衛生,無疑是最重要的。
井深大說,他之所以主張“應多培養擁抱孩子的習慣”,無非也是希望借此充分地做好母子間的思想溝通。皮膚關係,是培育豐富情感的基石。
母愛培養孩子的心靈
愛是維係母子關係的紐帶
井深大指出,“嬰兒和母親之間有一條紐帶在維係著。”
我們認為,這條紐帶不是語言,而是母愛。尤其是在培養人品的時候,這種不用語言也能進行意思傳遞的“紐帶”更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
井深大指出,小時候缺乏愛的孩子,長大後多數也不懂得如何去愛,這並不能說他們自私,而應該說:這些孩子是因為在某一時期之前沒有被愛過,所以不能接受愛。也就是說,在這些孩子的身上沒有養成知足的心理和被愛的心理。
母愛培養孩子的心靈
井深大在自己的著作中舉了伊紮貝爾的故事。
伊紮貝爾的母親是一個口不能說,耳不能聽的聾啞人。在伊紮貝爾出生後,家人為了讓她們母女躲避世人的目光,在一間形同牢房的漆黑房間裏,整整對他們進行了六年半的監禁。伊紮貝爾出生時,是一個沒有任何異常的正常嬰兒,但是在經過六年半的監禁之後,被人發現時,她卻變成狼少女的模樣:嘴巴不能說話,對陌生人充滿敵意,一副窮凶極惡的樣子。她的行為據說,隻相當於出生六個月的嬰兒水平。但是經過梅遜和戴維斯兩位大夫的共同教育,這位不幸少女的詞彙量逐漸增加,數年之後,她達到了能夠進行日常生活的水平。出生後到六歲半的時間裏,沒有人跟她說過話,陪伴她的隻有黑暗和寂靜。可是,伊紮貝爾卻融進人的生活,這是為什麼?
這是因為伊紮貝爾和母親的肌膚之親十分豐富。既不能聽也不能說的母親不可能聽得見伊紮貝爾的哭聲,也不可能對伊紮貝爾說出溫柔的話語。但是,她可以通過摟抱嬰兒,和嬰兒進行心靈的交流。正是這種心靈的交流刺激了伊紮貝爾的大腦和心靈,並培養他作為一個人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