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昏迷。如流行性腦膜炎、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乙型腦炎、病毒性腦和其他腦炎。除可引起昏迷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發熱,起病多較急驟,有先驅症狀,如哭鬧、急躁、嗜睡、昏睡、說胡話、抽搐等。有時出現噴射性嘔吐和頭痛、頭暈等。
(2)腦出血引起的昏迷。小兒多見腦血管畸形破裂引起的出血、凝血功能障礙所致的腦出血(如維生素K缺乏、血小板減少),以及腦外傷等。起病急,沒有任何預兆,患兒很快進入昏迷,同時伴有麵色蒼白,體溫不一定升高,可有頭痛、嘔吐和驚厥等症狀。
(3)癲癇大發作及癲癇持續狀態。也就是說癲癇發作長達30分鍾以上者稱癲癇持續狀態,會出現昏迷,意識不清,抽搐不止,臉色發紫。如出現述症狀,提示病情十分危重,需送醫院緊急搶救。
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昏迷,分以下幾種:
(1)感染性中毒性腦病引起的昏迷。
多由於嚴重感染(如敗血症、重症肺炎、中毒性茵痢等)產生的毒素直接作用於腦血管,造成腦部血供障礙、缺氧、昏迷。
(2)代謝性疾病引起的昏迷。常見肝昏迷,臨床上表現為昏迷、黃疸、肝功能嚴重損害,此病家長客易識別。
(3)糖尿病昏迷。患兒有糖尿病病史,多飲、多尿、消瘦,突然發生昏迷,會出現呼吸深長,口唇成櫻桃紅色,呼氣有醋酮味(爛蘋果味),首先應考慮此病,並速送醫院搶救。
(4)尿毒症狀昏迷。患兒有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病史,表現為頑固性貧血、生長發育遲緩、多飲、多尿或少尿、無尿、嘔吐、食欲不佳等,應首先想到此病。
(5)吸入一氧化碳昏迷。當煤氣泄漏時,輕者隻有頭痛、惡心,重者常見昏迷、抽搐、精神錯亂,此刻應考慮一氧化碳中毒。
(6)農藥中毒昏迷。如果小兒突然表現頭昏、頭痛、惡心、氣管分泌物增加,瞳孔縮小,重者出現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尤其在農村,當小兒接觸剛噴灑過農藥的農田,首先應考慮有機磷農藥中毒。
此外,低血糖也可突然引起昏迷或驚厥,常在清晨空腹時發生。
對於昏迷患兒,維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窒息,是搶救昏迷的重要一環。將昏迷患兒頭偏向一側,以利口腔內分泌物引流,並及時吸盡口腔分泌物和嘔吐物。如呼吸道分泌物多而黏稠,不易吸出,嚴重影響呼吸功能,這時應作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若患兒有呼吸不規則,可應用呼吸興奮劑一類藥,如洛貝林、可拉明。如治療效果不佳,必須進行人工呼吸。
昏迷患兒自己不能進食,可置鼻飼管,給予易消化有營養的食物,補充各種維生素,如維生素B族、維生素C等。高熱患兒可采用30%~50%酒精擦浴、冰袋冷敷等物理降溫措施,或者采取藥物降溫。降低顱內壓,可選用20%甘露醇,每次每千克體重5—10毫升靜脈注射,也可選用10%複方甘油或地塞米鬆靜脈注射。選用促進蘇醒的藥物和促進腦細胞代謝的藥物,如醒腦靜、腦活素、ATP、輔酶A、細胞色素C等。另外,要注意控製抽搐。
因昏迷患兒不能活動,大小便失禁或尿瀦留,故護理十分重要。應保持皮膚清潔,並防止褥瘡形成。天熱皮膚多汗,應經常洗澡,冬天不可使用熱水袋,以防皮膚燙傷起泡。排尿困難可作腹部按摩加壓,以協助排尿,或留置導尿管,采用間歇性放尿。
肝炎、糖尿病、腎功能不全的患兒,應盡早及時治療,防止病情發展。
使用煤氣爐、灶時注意通風,以免煤氣對小兒造成危害。
禁止小兒在噴灑農藥的農田周圍玩耍,室內有小兒者不要使用濃敵敵畏消滅蚊蠅,更不能塗灑於小兒衣服被褥上以滅虱蚤。
另外,小兒一定要定時定量進餐,以免發生低血糖,導致昏厥發生。
□步態不穩
小兒如果在18個月以前走路不穩,這屬於正常的運動發育階段。除此之外,應考慮是否由疾病引起的。步態不穩常由以下幾個原因造成。
(1)骨骼病變。如果孩子智力正常,但走路較正常同年齡小兒晚,且走路呈跛行,有的呈鴨步,臀部隆起,行路無力。出現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患了先天性腸脫位,應及時去醫院診治。若突然出現走路不穩,同時伴有發熱,肢體或關節疼痛,患肢不敢活動的症狀,那麼可能是骨髓炎或關節炎。若小兒生長發育過速,較肥胖,戶外活動少,走路時兩腳向內或向外一拐一拐,步態不穩,大多為佝僂病所致,應及早治療。
(2)肌肉病變。若發現本來走路正常的小兒,在5歲前逐漸出現上樓梯困難,蹲下後不易站起,站立時需用手扶著椅子,再用手的力量支起身體才能站起來。剛開始還能在平地步行,但步態不穩,容易跌倒。
病情逐漸發展,最後在平地上亦步行困難,兩小腿肚較肥大,醫學上稱假性肥大。如小兒有上述特殊征象,很可能是患了進行性肌營養不良。
如走路不穩,伴四肢無力,且呈發作性,突然發作數小時,可自行緩解。多發作在夜間或清晨醒來時,輕的腿抬不起來,重的四肢完全不能動。抽血測鉀離子往往比正常值低。一部分患兒有家族史,那麼,小兒可能患了家族性周期性麻痹,此病甚為少見。
若走路不穩,伴下肢無力及眼皮下垂,說話聲弱,症狀晨輕暮重,運動後加重,休息後減輕,首先應考慮重症肌無力。
近年來,發現有些學齡前或學齡期兒童常因跑步不快,快步行走時左右搖晃,呈鴨步,登高困難而去醫院就診。醫生發現由於幼年時肌肉注射過多,使臀部肌肉攣縮所致。
(3)神經係統病變。若發現患兒步態不穩,行走時兩腳分開,左右搖擺,如醉漢走路樣;說話緩慢,斷斷續續不連貫,猶如吟詩狀;寫字常過大,動作較笨拙,不靈活;對運動的距離、速度及力量估計能力喪失,如讓小兒做指鼻試驗,患兒的手指總不能正確點在鼻頭上,醫學上稱辨距不良。上述表現為小腦病變。如同時伴有頭痛、嘔吐、起病緩慢,進行性加重,多數為小腦腫瘤。若伴有發熱,起病較急,腦脊液有改變,以小腦炎症可能性最大。
對於步態不穩的治療,一般分內科治療和外科治療兩個方麵。
(1)內科治療。如為骨髓炎和關節炎所致,首先需積極抗感染,選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療。
如因維生素D缺乏所引起的佝僂病,應使用維生素D劑,活動期每曰1萬—2萬單位,口服。或30萬一60萬單位,1次肌肉注射,1個月後改為預防量,每日口服400單位,同時服一些鈣劑,如丁維鈣粉、活性鈣粉、蓋天力等。
若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則需綜合治療,包括推拿、體療、營養肌細胞的藥物等,如維生素E、肌苷、加蘭他敏等均可試用。
治療重症肌無力常用的藥物有新斯的明或吡啶斯的明,嬰幼兒用量每次5毫克,每日2~3次,宜在就餐時與食物同服,可使……吸收遲緩,減少副作用。它的副作用主要為惡心、嘔吐、腹痛、出汗、瞳孔縮小等,中毒酹每可用阿托品解除。除新斯的明治療外,還可加用免疫抑製劑,常用藥物為強的鬆口服,從小劑量開始,每日10毫克,逐步增加劑量。
(2)外科治療。若小腦腫瘤、重症肌無力合並胸腺瘤,應予手術切除。若先天性髖關節脫位,1歲以內的嬰兒治療比較簡單,將病兒雙下肢保持高度外展位,用夾板保持6—9個月,多可治愈。3歲以內的患兒先用;
牽引放鬆患肢肌肉後,麻醉下用手法整複並!
用蛙式石膏固定,療效比較滿意。3歲以上的患兒一般主張手術切開複位,相對效果差些。如臀肌攣縮症宜手術治療,一般預後較好,如雙側均有,可先治一側,隔1月後再治另一側。
因患兒走路不穩,容易跌跤和發生意外,故患兒周圍需有人看護。對肌無力或肌萎縮的肢體應每日多次按摩和進行被動運動,以加強功能鍛煉。
預防本病應從小做起,應經常抱小兒到戶外活動,增加日光照射,防止發生因維生素D缺乏所致的佝僂病。小兒肌肉注射給藥易導致臀肌攣縮,故應盡量避免給小兒打肌肉針。
□癱瘓
癱瘓又稱麻痹,在兒童中並不少見。其病因主要與神經、肌肉病變有關,常表現為肢體、軀幹或麵部的肌肉活動減弱或消失。
然而如化膿性關節炎、關節脫臼、關節腔出血、滑膜炎、骨髓炎、維生素C缺乏性骨膜下血腫等,也有因局部疼痛而致小兒肢體活動明顯減弱,但卻不是真性癱瘓,應加以辨別。
根據導致癱瘓的誘因不同,可把癱瘓分為神經原性癱瘓、腦病變癱瘓,以及肌原性癱瘓。
(1)神經原性癱瘓有下列幾種:
①多發性神經根炎。癱瘓多在上呼吸道感染後2周左右突然發病,常先出現雙下肢鬆弛性癱瘓,繼而迅速上升至雙上肢癱瘓,嚴重可導致呼吸肌癱瘓,表現呼吸困難,同時伴有皮膚感覺障礙。如出現以上情況,首先考慮此病。
②小兒麻痹症。若癱瘓前有發熱,肌肉疼痛,不願活動,熱退後迅速出現癱瘓,且癱瘓不對稱,發生在夏秋季節,又未服過小兒麻痹症糖丸疫苗,則小兒麻痹症可能性最大。
③麵神經麻痹。如發現小兒嘴巴向一側歪斜,病側眼不能閉合,不能皺額,口角下垂,則患了麵神經麻痹,多因局部被風吹或著涼而引起。
④臂叢神經麻痹。主要表現病變-側上肢下垂,肩部不能外展。多因產傷所致,一般都發生在難產時,用力拉出頭部、軀幹或手臂,引起臂神經叢受損。
⑤先天性肌弛緩綜合征。某些嬰兒在宮內胎動弱,生後哭聲弱,不久即呈全身肌無力,雙下肢外展,雙臂鬆軟,頭不能豎直,常呈滴狀頭(垂頭)或頭後仰,睡覺呈蛙狀姿勢,無任何主動活動。
(2)腦病變癱瘓,有腦病變導致的癱瘓有下列幾種:
①腦出血或腫瘤引起癱瘓。新生兒腦出血可導致肢體癱瘓,多由於產傷或缺氧引起。如有明顯腦外傷史,出現昏迷、肢體癱瘓,則腦出血可能性最大,需及時治療,若起病緩慢,呈進行性加重,伴有癱瘓、頭痛、嘔吐,大多為顱內腫瘤或脊髓腫瘤。
②腦部炎症癱瘓。多發生在夏季,同時伴有發熱、頭痛、嘔吐、抽搐,甚至昏迷。這時應高度警惕,小兒可能患病毒性腦炎或乙型腦炎,後者的可能性最大。
③腦性癱瘓。如癱瘓伴有智力低下,抽搐,運動發育和語言發育較同年齡落後,多半為先天性腦發育不良,亦稱腦性癱瘓。
(3)肌原性癱瘓即由於肌肉病變引起的癱瘓,多見於以下幾種疾病:
①流感後肌炎。此病為急性流行性感冒後1周內發生的嚴重的肌肉疼痛、壓痛和腫脹,腓腸肌(小腿部肌肉)影響最重,大腿和其他部位肌肉亦可受影響。如發現小兒在發熱1—3天突然出現兩下肢不能走路,小腿部肌肉疼痛,觸痛明顯,伴有咳嗽、流涕、咽痛等,家長不必驚慌,這種流感後肌炎的症狀常在1周左右會自行緩解。
②重症肌無力。如發現小兒雙眼皮或一側眼皮下垂,下午較上午重,剛睡醒時雙眼皮能上翻,眼睛睜得較大,但多次眨眼後,眼皮提起困難,眼睛睜不開,雙眼皮下垂,同時眼球活動障礙,可有複視、斜視。少數患兒為全身性、四肢、軀幹肌肉無力,可因肋間肌無力而出現呼吸困難,上述發作的特點為重症肌無力,可做新斯的敏試驗幫助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