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膳食攝入量要充足,品種應多樣。
7~11歲兒童每日膳食中攝入食物的總量約為1000~1300克,這些食物應由多種食品來供應,最好每日能吃20種以上或5種顏色以上的食物,才能保證各種營養素的需求量。目前學齡期兒童膳食中存在著不平衡的現象:蛋白質攝入量偏低、質量差,熱能供應不足,餐次分配不合理等,長此下去,將影響兒童體質,使記憶力減退,影響學習成績。
(4)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學齡期兒童多動好玩,吃飯時不能細嚼慢咽,喜暴飲暴食及愛吃零食,家長應教育孩子克服上述不良習慣,遵守吃飯定時定量原則,不要邊吃邊玩。有挑食、偏食習慣的兒童,家長有一定的責任,一方麵可能與自身挑剔食物有關,另一方麵原因是溺愛的結果。因此家長應以身作則,糾正孩子挑食偏食的壞習慣。另外,兒童進餐時間為15~30分鍾,飯後應休息0.5~1.5小時左右再開始學習或活動。在劇烈活動後則需休息0.5~1小時才能進餐。飯前不要大量飲水,以免衝淡胃液。晚飯後安靜活動1~2小時再睡覺,以免胃膨脹而影響睡眠質量。
同時要教育孩子注意飲食衛生,做到飯前便後要洗手,把住“病從口入”這一關。上學時自帶茶杯。吃小飯桌的同學做到一人一碗、一杯、一勺,不要互相亂拿亂使。不亂買街頭攤點食品。
(5)膳食合理,避免肥胖。要做到膳食合理,首先應按照熱能和營養素的供給標準,蛋白質、脂肪、糖的比例要合適,注意主副食搭配,強調食物品種多樣化。如果兒童時期食入過多的動物性食品,特別是不限製地進食肥肉和過多的高熱能食品(如糖、巧克力等),都會造成肥胖。脂肪的沉積可能影響機體各器官的正常功能,特別是“肥胖腦”則可能影響大腦溝回和神經網絡的發育而影響智力發育。
據調查,兒童期存在著動脈粥樣硬化的潛在因素,檢查10歲兒童病故的屍體已發現有動脈黃斑及粥樣硬化斑。兒童期的肥胖,是成年後潛伏的病因。家長可在孩子腹部臍旁2厘米處用拇、食指捏起皮下脂肪,測定其厚度,若大於1.5厘米則表示脂肪過多,應引起重視。除了合理飲食外,還要加強鍛煉,增加活動量。
□不宜過量飲牛奶
牛奶雖然營養豐富,但孩子過量飲用牛奶會影響睡眠。據國外有關專家對140名一日三餐均飲用牛奶的5歲孩子進行觀察研究,發現這些孩子在白天與其他孩子一樣,一切活動、行為及大腦思維均無異常。
但是,到了晚上睡眠時,這些孩子中86%的人出現程度不同的睡眠異常,包括啼哭、煩躁不安等,從而影響了孩子的睡眠質量。但當讓孩子們停止飲用牛奶之後,幾天之內他們的睡眠異常現象便消失了,個個都睡得很香甜。目前,對孩子過量飲用牛奶導致睡眠異常的原因還沒有弄清楚,有待進一步研究。但是,為了讓孩子們睡得好,專家們建議,兒童每天飲用的牛奶總量,以不超過1.2磅為宜。
□不宜多吃糖
科學研究結果表明,愛吃糖和甜食的兒童容易得近視。原因有3點:
(1)體內吸收過多的糖分,會消耗大量鈣質。吃6克糖要消耗1.4升牛奶中的鈣含量。而缺鈣會引起眼球一係列變化,導致眼球變形。
(2)多吃糖使血液的弱堿性變成中性或弱酸性,會過多消耗體內維生素Bl。維生素Bl不足,則會造成視覺神經發炎,促使眼球內屈光度增加而誘發近視。
(3)多吃糖會影響微量元素鉻的生理代謝。鉻元素生理代謝作用下降,直接影響胰島素分泌及其功能,並降低血糖利用率,從而改變晶狀體和眼房水滲透壓,加重近視。兒童眼睛內的結構體可塑性大,一旦變異就難以矯正。
所以,兒童應避免多吃糖和甜食。有食甜食習慣的孩子,應下決心少吃。
□不宜多吃白糖
日本大學田材豐教授研究發現,兒童多吃白糖,可造成三大危害:骨折、脊柱側彎、癌症。日本的研究人員對死於胃癌和子宮癌的成人屍體解剖發現,他們的血液中鈣含量顯著減少。這證明癌症與缺鈣有密切關係。而白糖可造成缺鈣,因此被認為是某些癌症的誘發因子之一。此外,多吃白糖易導致肥胖、脂肪肝、齲齒和影響視力等病症。
因此,家長們不宜讓孩子多吃甜食。
□保持賴氨酸
賴氨酸是促進人生長發育的一種氨基酸,它對白細胞的產生、胃蛋白酶的合成和胃酸的分泌以及鉀、鈉離子的平衡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如果體內缺乏賴氨酸,就表現出生長發育緩慢、食欲減退、智力遲鈍、皮下脂肪減少、骨骼鈣化發生障礙,影響造血功能等。因而,對疾病的抵抗力也就降低了。人體每日對賴氨酸的需要量究竟是多少呢?
按每日每千克體重計算:成人為12毫克,1002歲為60毫克,1歲以下為103毫克。
幼兒園和學生的早餐麵包中強化了賴氨酸,可使兒童增加食欲、精神活潑、麵色紅潤,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也減少。但是,用賴氨酸強化主食的劑量一定要掌握在0.2%一0.3%,如劑量過高,反而會影響生長和智力的發育,故絕不是越多越好。否則,將導致各氨基酸間的比例失調,同樣會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利用。
4.運動鍛煉與健康
□學齡兒童的體育鍛煉
學齡期兒童,各器官係統的發育及功能仍與成人有很大差別,必須根據兒童的解剖生理特點來安排體育鍛煉,才能促進生長發育,增強他們的體質。
(1)由於處於此時期的兒童的大腦中樞神經尚未發育完善,興奮性極高,且易泛化,因此,體育運動內容要生動有趣,盡量避免單調和靜止性活動,應采用多樣方式和內容,如踢球、跳繩、跳皮筋、做遊戲和帶有歌舞的活動等。同時,可教給一些活動的正確姿勢和基本技能,如遊泳、跑步等。還要鼓勵和引導孩子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逐步培養興趣,對孩子進行早期的體育教育。
(2)兒童正在發育期,心肺功能尚不健全。體育鍛煉應遵循時間短、間隙多、低強度、少力量、耐力小的原則特點,應以短時間速度性練習來培養兒童的靈敏性和協調性。
(3)學齡期兒童的骨骼正處於骨化階段,肌肉力量較小,容易造成彎曲變形,因此,進行體育鍛煉時應注意正確的姿勢,避免做某一肢體長時間的、較大負荷的動作。
在做靜止性動作時要多休息,變換體位和著力點。
為保證兒童的身體發育以及身體素質的提高,應避免做一些專項練習,應貫徹身體全麵鍛煉的原則。因為專項運動練習容易造成局部肌肉的慢性勞損或外傷,也容易疲勞而使兒童對鍛煉發生錯誤的認識和煩躁心理,甚至導致肢體畸形和精神症狀,必須加以注意。
□學齡兒童適宜的鍛煉項目(1)遊戲。
遊戲是兒童最喜愛,也是最主要的體育鍛煉方式之一。通過遊戲能使孩子在複雜多變的情況下,靈活地走動、跑、跳、投擲,有利於孩子協調、靈敏等素質得到發展。適合學齡兒童的遊戲種類很多,以下僅列舉幾例作為參考:
①兔跳練習。即手腳觸地交換跳躍。
它能夠增進兩臂的支撐力量和兩腿的蹬力,鍛煉人體的協調、靈敏等素質。練習時,應模仿小兔跳躍的動作。
②抓物練習。大人手持一件物體引逗孩子抓取,不斷轉換位置、變換手法,使孩子難以抓住。可以在室內或室外空地上練習。
③投擲練習。在牆壁上釘上一小釘或固定一根木棒,讓孩子扔圈往釘子上或木棒上套,凡投上被套住者為成功。可以培養孩子的耐力和柔韌性、準確性。
④“鬥雞”比賽。讓孩子單腿立地,另一腿收縮抬高,用手端著腳脖子與對方“作戰”。
(2)體操。
體操是一種通過身體位置的轉換和姿勢的變化以及奔跑、跳躍等動作,使全身的肌肉和器官都得到活動,有利於身體素質全麵提高和中樞神經係統機能提高的全身性活動。適宜學齡兒童在室內外做的體操有很多種類,例如:
①基本體操。把體操的踏步、屈體、轉體、伸展、空翻、下蹲、跳躍、引體、踢腿等基本動作編成不同的套路,按一定順序編排成套,有消除疲勞、提神醒腦的特點,適於早晨起床後和學習間期進行。廣播體操可以說是根據科學方法編排的一套基本體操,它對身體的鍛煉相當全麵,每一個學齡兒童都應認真學習,反複練習。
②室內體操。包括前滾翻、後滾翻、倒立、搭橋、劈叉、俯臥撐等動作,對提高孩子柔韌、靈敏素質有很大作用,在家中做時家長要注意保護,以免發生拉傷、扭傷等意外。
也可以學做母女雙人操、父子雙人操的簡單套路,如推拉等動作,要注意配合。
③跳皮筋、跳繩、踢毽子。這是我國傳統的兒童鍛煉項目,具有占地小、器材簡單、遊戲性強等特點。能讓孩子們在歡笑中得到全身心的鍛煉,提高孩子的各種身體素質,冬天戶外練習還能使兒童增熱抗寒。不過這幾種活動都比較費力,有的孩子玩起來一直不停,家長要控製孩子不要玩的時間過長。
④健美操。是為了人體的健康和優美而專門編排的一種體操,它注重通過練習使兒童少年身體的外形和動作優美。兒童少年時期由於身體器官和身體素質的發育水平還不高,通常隻是在家長和教師的指導下做一些有利於健美的動作,如仰臥起坐、仰臥舉腿、擺腿踢腿、爬竿、擲沙袋包、劈叉立起等。女孩子12歲以後在月經穩定階段,可以學做簡單的韻律體操動作和套路,如學柔軟步、足尖步、滾動步等。
(3)田徑。
田徑項目能夠發展兒童的身體素質,增強兒童內髒器官的生理功能。適合學齡兒童的田徑項目有短跑、中長跑、跳遠、跳高、立定跳遠等。短跑包括50米、100米、200米等,具有時間短、速度快、強度大等特點。
練習短跑不僅能提高肌肉的爆發力和彈性及速度,增強神經係統的靈敏性和興奮性,而且反複練習會提高人體在缺氧條件下的工作能力,對提高身體素質極為有利。不過短跑前要做些準備活動,並選擇場地平坦、無碎石、無積水的安全地方練習,而且跑後也不能驟然停下,要做些輕量活動。
(4)小球。
小籃球、小排球、小足球、小羽毛球、乒乓球、手球等都屬於小球類活動,是由兩人和多人合作進行的,有競爭性。從事這些項目需要快速的動作、靈敏的反應和精確的判斷。通過這些活動,能夠鍛煉兒童少年的全身骨骼,肌肉和內髒,全麵增進孩子的體質、增進大腦皮層的靈活反應和控製身體器官的能力。小球類活動生動有趣、引人入勝,但要掌握運動量,限製每次打球的時間,千萬不要累著了。還要注意安全,以防創傷。
(5)武術。
武術曆史久遠,是中華民族傳統的體育運動項目。武術動作舒展大方、剛勁有力、起伏轉折、魅力無窮,很受兒童們的歡迎。
武術動作要求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緊密配合,動作連續變幻,對於發展兒童的柔韌、靈敏、迅猛、力量等身體素質和提高兒童神經係統、心肺係統的功能都是極為有利的。
適於學齡兒童的武術項目有基本功、武術操、初級拳、初級棍、初級槍等,這些項目基本上不受場地、季節、年齡、性別、設備的限製,運動量可大可小,熟練程度可高可低,便於兒童少年掌握。由於兒童年齡尚小,身體發育不全,因而練功時不能要求過高,中低年級兒童一般不要練習器械武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