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醫療用藥與護理
□用藥注意事項
(1)注意抗生素的使用。常用抗生素或多或少均有一定的副作用,濫用抗生素會延誤診斷和治療,容易繼發二重感染。小兒一般不要用四環素、鏈黴素、卡那黴素等藥。
氯黴素可抑製骨髓造血機能,新黴素可引起嬰兒高膽紅素血症和耳聾,小兒均不宜使用。
(2)注意退熱劑的使用。小兒發熱的原因很複雜,在沒有明確的診斷前,使用退熱藥往往會掩蓋病情而延誤診治。尤其是小兒在不適當地使用退熱藥後會引起出汗增多、體溫突然下降而導致虛脫。小兒所用小兒退熱片、APC片還可引起青紫症、貧血以及肚臍出血、吐血、便血等嚴重不良反應。
(3)不宜濫用維生素和其他補劑。盲目用維生素,不僅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還可能發生副作用或毒性反應。如過多地服用維生素AD膠丸,會出現毛發幹枯、眼球突出、煩躁不安以及發熱等副作用。有些中藥補劑可引起小兒性早熟,因此小兒慎用補藥,如需進補,也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4)外用藥不可過量用。小兒皮膚黏膜吸收能力強,外用藥使用過量也會出現毒副作用。如鼻眼淨、硼酸水、硼酸軟膏、酒精、紅汞、氫化可的鬆軟膏、高錳酸鉀等藥,過多使用均可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
□小兒家庭用藥的誤區
(1)用一隻普通湯匙或茶匙來量藥水喂給小兒吃,而不用專門為小兒而設的量藥水用的試管形匙。隨便用一隻平常用的匙來喂藥水,很容易喂了太多或太少的分量給小兒,影響療效。1茶匙的分量相當於5毫升,但一般餐具用的茶匙的容量由4毫升至9毫升不等。喂小兒吃藥水,最好是用試管形匙,喂嬰兒吃藥可用滴管。
(2)沒有依說明在吃藥前搖勻藥水。
搖勻藥水才吃是有原因的,因為需要把各種成分混合在一起,否則,開始吃的2/3藥力不夠,到最後吃的1/3又嫌太衝,會對小兒有害。
(3)保留著已過期的藥物。每種藥物有它的有效或安全日期,已過期的藥物是有害無益的。必須養成習慣先看看藥物是否已過期,才喂給小兒吃。最安全的做法是每3個月清理一次藥品或藥櫃,丟掉已過期的藥物。若不敢肯定是否已過期,為安全起見,寧願棄掉,不要怕浪費。
(4)小兒服食了買回來的成藥已數天,仍未見改善病情,卻依然繼續給他吃下去。
假如小兒吃了這些成藥已兩三天,還未見好轉便應該停止,不要再吃,須盡快帶小兒去看醫生。
□別用茶水喂藥
茶是中國人最喜歡喝的飲料,具有提神、助消化和防癌等作用。盡管茶水有這些優點,但是不宜用茶水給孩子喂藥。這是因為茶葉裏含有鞣質,鞣質略帶酸性,遇到某些藥物,可引起化學變化,改變藥性或發生沉澱,影響藥物吸收,產生副作用。所以說不能用茶水給小兒喂藥。
□不要常吃小中藥
有許多家長常在小兒看完病後,還要求大夫加開一點小中藥,如至寶錠、妙靈丹等,理由是怕小兒生病,常給小兒吃點小中藥預防著。這種作法既不妥當也不科學。
因為人體食入的任何藥物都要在肝髒解毒,由腎髒排泄。小兒的身體處在成長發育過程,許多髒器功能尚未成熟,肝髒解毒功能差,腎髒排泄的功能不完全,應盡量少用藥,更不要隨便經常濫用藥。許多小兒中藥製劑中,都含有朱砂,用來鎮驚,但朱砂是煉汞的原料,長期服用,可蓄積中毒,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
□易患的感冒類型與用藥誤區(1)感冒類型。
感冒是嬰兒常見的病症之一,它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目前已知道的能引起感冒的病毒就有150種以上。感冒的症狀也因病毒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症狀是流鼻涕、打噴嚏、咽喉紅腫、發燒等,有的感冒嚴重時可發展成為支氣管炎及肺炎。
下麵介紹7種小兒易患的感冒。
①普通感冒。是指臨床上最常見的那種感冒,主要症狀是流鼻涕、打噴嚏、咽喉紅腫疼痛、發燒、全身酸痛無力、氣喘等,有時還伴有不思飲食、睡眠困難、輕度腹瀉等全身症狀。一般3—4天就能好轉,恢複如常。
②手、腳、口綜合征。這是夏季感冒中的一種,是因感染了柯薩奇病毒所引起的,多發生在6~8月份,最常見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有時也會在幼兒園及小學中流行。
主要臨床表現:在手掌、腳底板和口腔中出現一粒一粒的紅色小疹子,有時在膝蓋和臀部也出一些小疹子,但幾乎都不會擴展到全身去。由於這些疹子主要出現在手、足、口腔內,因此而得名。一般體溫不高,但有時體溫也會上升到38左右。口腔內疹子出得多時,口水就會增多。
③皰疹性咽喉炎。這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夏季感冒之一。由於較容易傳染,所以常在托兒所流行。發病時,身體表麵不會出現疹子,但在喉嚨裏小舌頭處產生水腫、潰瘍,而且還伴有高燒。有時體溫可達40qC以上。喉嚨受刺激就會嘔吐,而且情緒很壞。
但一般隻需三四天即可治愈。這種感冒和手、腳、口綜合征一樣,都是感染柯薩奇病毒而發病的。
④咽結膜熱(遊泳池熱)。這是由於腺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感冒,它的臨床表現主要是咽喉通紅,結膜也發紅,眼屎多睜不開眼睛,有時還會伴有高燒(體溫38C-40CC左右),有的身上還出一粒一粒的紅色疹子。
本病傳染性極強,因常在遊泳池中集體感染,故又稱“遊泳池熱”。小兒很少發生這種感冒,但家中一旦有人患病,很容易通過毛巾、手、玩具等傳染給小兒。一般在1周之內治愈。
⑤急性喉頭炎。這是發生在秋冬兩季的一種感冒。發病時呼呼直喘,聲音嘶啞,咳嗽聲似遠處狗叫。白天發病較少,經常在晚上睡了2—3個小時突然大聲咳嗽,甚至會導致呼吸困難。但隻要提高室溫,或在房間內煮開水產生蒸汽,發作就會減輕。此病一般會有一些低燒,約二三天就能恢複正常。但嚴重時有呼吸困難、嘴唇青紫等缺氧現象,如症狀嚴重時,應及時找醫生進行治療。
⑥流行性感冒。這是具有代表性的冬季感冒。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又稱為熱性感冒,體溫可升高到39℃-40℃,而且要持續三四天。患兒情緒極壞,食欲下降,有些因此而精疲力竭。倘若大人或大孩子患此感冒,則在發燒的同時一般都會有頭疼、腰痛、肌肉疼或全身疼痛等症狀。但嬰兒卻看不出有明顯的全身疼痛,隻是表現情緒極壞,嚴重時會導致肺炎,必須十分小心。
⑦非感染性感冒。上麵所講的是小兒易患的幾種代表性的感冒,大部分是由病毒感染所致。但在小兒中尚有不傳染的非感染性感冒。一般常見於那些皮膚和黏膜過敏的嬰兒,在外界氣溫發生變化時,就會出現流鼻涕、咳嗽、打噴嚏等類似感冒的症狀,但不發燒、食欲好、情緒正常。這種感冒不會傳染給他人,故稱非感染性感冒。
傳染性感冒和非傳染性感冒在初發時很難分辨,但傳染性感冒有發燒和情緒變壞等全身症狀,而非感染性感冒食欲好,不發燒,精神也正常,不用吃藥治療也很快就能痊愈。
(2)用藥的誤區。
小兒用藥誤區主要集中在感冒藥上。
小兒一般器官功能發育不全,酶係統發育不成熟,藥物代謝及排泄速度較慢,此外,小兒時期體液占體重的比例較成人大,水、鹽轉換率較成人快,但對水、電解質代謝的調節功能較差,易致平衡障礙,加之小兒還無法準確描述病情等,因此我們在小兒感冒用藥方麵要熟知上述生理特點,慎重用藥。
感冒通:是中西藥複合製劑,主要含雙氯芬酸鈉、人工牛黃及撲爾敏,在成人中廣泛使用,有報道小兒用後引起血尿、腎小管功能受損,停服後血尿很快消失,雖然是暫時的,可兒童腎髒發育尚不成熟,加之感冒通中的雙氯芬酸鈉還可以破壞胃黏膜屏障的脂蛋白層,使氫離子彌散,導致胃黏膜損傷引起出血,因此小兒最好不用或慎用,更忌超量服用。
快克新速效感冒片等含金剛烷胺的感冒藥:金剛烷胺是一種抗病毒藥,能影響腦內多巴胺的合成釋放與攝取,副作用有多動、抑鬱、失眠、幻覺等,因此1歲以下嬰兒不宜用,1~8歲兒童由於神經部位發育尚未成熟,神經細胞興奮性較高,對快克新速效感冒片等含金剛烷胺的抗感冒藥也應慎用。
康泰克:主要含有鹽酸苯丙醇胺。苯丙醇胺是化學合成的擬交感神經藥,具有較強的縮血管作用,能迅速緩解流鼻涕、鼻塞等症狀,同時也能引起血管緊張性頭痛,小兒需用低劑量,但專家建議小兒禁用該藥。
速效傷風膠囊:主要含撲爾敏、撲熱息痛、咖啡因、人工牛黃,因撲熱息痛有很強的肝毒性,3歲以下小兒應避免使用。
泰諾感冒片:主要含撲熱息痛、鹽酸偽麻黃堿、氫漠酸、右美沙芬及撲爾敏,6歲以下兒童不宜使用。
拜阿司匹林等含阿司匹林的感冒藥:主要成分為乙酞水楊酸。有的家長常用拜阿司匹林來降溫,但應注意使用阿司匹林後,帶來了種種嚴重的不良反應,有報道阿司匹林易導致患兒虛脫,對患兒消化道也會產生刺激,導致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等,引起或加重小兒哮喘,可誘發小兒發生“瑞氏綜合征”等等。所以務請家長謹防阿司匹林危害小兒的健康,不宜用含阿司匹林的感冒藥。
對於百服寧、幼兒泰諾林液、散利痛、感康、尼克、康必得、白加黑等含有對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藥,3歲以下小兒因肝、腎功能發育不全,應避免使用。愛菲樂、諾合、臣功再欣等感冒藥含布絡芬,布絡芬的抗炎、鎮痛、解熱作用比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強,偶見輕度消化不良、皮疹等,胃與十二指腸潰瘍的患兒慎用。成人用感冒藥種類很多,小兒使用應嚴格注意其不良反應,嚴格掌握用藥劑量、給藥間隔時間等。
中藥因其毒副作用小,深受家長喜愛。
但當小兒有鼻塞、高熱等嚴重感冒症狀時仍不去醫院、不吃西藥,可能會延誤病情,增加患兒痛苦。在感冒症狀輕時盡量選擇中藥治療是可以的,如小兒感冒衝劑主要含廣蕾蠢菊花、連翹大青葉、板藍根等,清熱解毒,用於風熱感冒al歲以內每次6克,1~3歲每次6—12克、4~7歲每次12~18克,8—12歲每次24克,每日2次。小兒熱速清口服液主要含柴胡、黃芩、板藍根、葛根等等,清熱、解毒、利咽,用於風熱感冒。1歲以內每次2.5—5毫升、1~3歲每次5—10毫升、3~7歲每次10~15毫升、7—12歲每次15~20毫升,每日3~4次。金銀花露主要含金銀花,清熱解毒,用於小兒痱毒、暑熱口渴。7歲以上兒童每次60—120毫升,每日2~3次07歲以下兒童每次30~60毫升,每日2~3次。導赤丸主要含連翹、黃連、桅子(薑炒)等等,清熱瀉火、利尿通便。10歲以上兒童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小兒感冒以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引起為主,抗生素治療無效,有的把抗生素和感冒藥一同給孩子使用,認為這樣雙管齊下,比較安全。恰恰相反,這種做法不但不能提高療效反而可導致病毒感染的加劇。
近年研究證明,抗生素可降低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與細胞內的殺菌作用,抑製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和T細胞功能等多種免疫功能:
因此,小兒感冒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如3天不愈或咽炎、扁桃體炎、體溫和白細胞增高不退,則可考慮選用適當的抗生素。
隨著科技的發展,醫藥工業也突飛猛進,新的藥品不斷出現,為病人、醫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手段。但有些家長對新藥的認識不足,認為新藥一定比老藥好,對新藥要正確看清其優點、特點,不要盲目迷信濫用新藥。另外,“一分錢,一分貨”的思想影響著許多家長喜歡用貴重藥品,但有些時候不僅造成浪費,加重自己負擔,更為嚴重的是藥不對症,給患兒造成了新的痛苦,而且還延誤了治療時機。
□發燒不要急忙吃藥
小兒發燒時不要急忙用藥,應先對發燒做仔細檢查,以便采取針對療法。
(1)查明發熱以外的其他陽性體征屬於哪一係統,結合年齡、季節、流行病等病史以及必要的化驗或X線檢查等進行鑒別。
(2)-般來說,小兒體溫升高比成人多見,甚至在室溫升高時或小兒哭鬧後,體溫均可超過正常,體溫的波動範圍亦較成人大。
(3)發熱與病情輕重不一定平行。比如急疹病兒,體溫可高達400C,而一般情況比較良好。相反,體質虛弱的小兒,即使感染很嚴重也可以體溫不升。
(4)除急性感染之外的急驟的體溫升高可見於熱輻射(中暑、環境溫度太高)、大量出血、嚴重貧血(溶血危象時)、過敏體質、惡性腫瘤及手術後等惡性高熱等。
由於小兒進食高熱飲食過量,比如大量的巧克力,還有運動、哭鬧之後,可以表現為體溫的暫時輕度升高。此外,家長誤以為小兒有病,給小兒穿衣服過厚,蓋被子過多,這些均可使小兒體溫暫時升高。
小兒時期正常體溫可波動於一定範圍,短暫的體溫波動,但全身情況良好,現象一般不考慮為病態。正常小兒上午體溫一般在36qC一370C,下午36.7℃。夏季上午36.C一37C,下午為37℃。飲食、運動、衣被、室溫等因素均可使小兒體溫暫時上升或下降,饑餓、少運動、保暖條件不佳,小兒體溫可低於35℃以下,這些屬於正常生理現象,而非病理症候。
另外測體溫的方法在反映小兒真實體溫的數值上亦有差別,測體溫的時間和條件均有影響,如腋表、口表和肛表所測得數字依次相差約0.5℃,即用腋表者最低,肛表者最高,若固定試表的時間(分別為5、3、2分鍾),則3種試表方法所得數值差異較小。
一般測腋溫應以5分鍾為準,不宜延長至10分鍾以上,因隨時間延長體溫有漸增趨勢。
若口腔、肛門內有局部炎症則可測得較高數值,在寒冷環境中腋表所測得數值可偏低。
因此,對可疑發熱的患兒,應認真核對體溫測量的準確性。
總之,小兒發熱,不能隨便給他吃藥,要先查明原因,再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不要多喝止咳糖漿
小兒止咳糖漿是人們熟悉的一種家庭常備藥,由於此藥味甜,小兒喜歡喝,一些年輕的父母也誤認為小兒止咳糖漿能止咳又無毒,多喝點好得快,常常過量地給小兒服。
其結果,有的小兒出現了不良反應,影響了小兒身體發育和健康成長。
任何藥物都有其安全範圍,小於最低用量則不能產生治療作用,而超過極量卻會出現不良反應,甚至產生藥物中毒。
小兒止咳糖漿中的主要成分是鹽酸麻……黃素、苯巴比妥和氯化銨等藥物。小兒止咳糖漿服用過多,會出現鹽酸麻黃素的不良反應,如頭昏、心跳加快、血壓上升,還可出現大腦興奮,如煩躁和失眠等;苯巴比妥的不良反應是頭昏、無力、困倦、惡心和嘔吐等;
氯化銨服用過量可產生酸中毒等一係列不良反應。因此,小兒服用小兒止咳糖漿不宜過多,應遵照醫囑按規定的劑量服用。
□不要亂用鎮咳藥
小兒咳嗽應當明確診斷,確定引起咳嗽的病因並積極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首先控製感染,口服抗感染藥物,消除炎症:或對抗過敏原,配合對症治療,才能使止咳祛痰藥收到良好的效果。不宜單純使用鎮咳藥。
隻有因胸膜、心包膜等受刺激而引起的頻繁劇咳,或者隻有當痰液不多而頻繁發作的刺激性幹咳,影響患兒休息和睡眠時,或為防止劇咳導致合並症(如肺血管破裂、肺氣腫、支氣管擴張、咳血)時,才能短時間地使用鎮咳藥。對咳嗽伴有多痰者,應與祛痰劑(如氯化銨、滇已新)合用,以利於痰液排出和加強鎮咳效果。
對痰液特別多的濕性咳嗽如肺膿腫,應該謹慎給藥,以免痰液排出受阻而滯留於呼吸道內而加重感染;對持續1周以上的咳嗽,並伴有反複或伴有發熱、皮疹、哮喘肺膿腫症的持續性咳嗽,應及時去醫院明確診斷或谘詢醫生。
除用藥外還應注意休息,注意保暖,忌食刺激性食物。
□喂藥不能捏鼻子
小兒生病怕吃藥,這是常有的事。有些父母為了讓小兒吃藥,捏著小兒的鼻子往下灌,這樣往往會造成嚴重的後果,輕則使小兒發嗆,重則使藥物鑲嵌在小兒氣管上端,引起窒息、死亡。
為什麼捏著鼻子喂藥會造成這樣嚴重的後果呢?因為在人體咽部下端有氣管和食道,氣管起始處有一塊“會厭軟骨”。在人們進行呼吸、說話、唱歌等活動時,它會自然張開;當進行吞咽時,它便會自然關閉,以防止食物進入氣管。當小兒不肯吃藥時,往往會以哭鬧表示反抗,這時父母捏著鼻子喂,他就會哭鬧得更厲害,會厭軟骨必然會大開,如強行把藥喂下去,藥物極易進入氣管。若喂下去的是藥水,就會使病兒發嗆;若喂下去的是藥片或膠囊,就會堵塞氣管。這樣,要是藥物進入肺部則會引起肺部疾病;要是藥物嵌在氣管不進入肺部則會造成窒息,搶救稍不及時,就會造成死亡。
2.疾病與治療方法
□色盲
色盲就是不能用眼睛分辨出物體的顏色。這裏應分清是辨色能力喪失還是辨色能力差。根據三原色學說,不能識別紅顏色的叫紅色盲;不能識別綠顏色的叫綠色盲;不能分辨藍顏色的叫藍色盲。如果這3種顏色都分辨不出,那就叫全色盲。
有一部分人辨認顏色比較困難,需要多看一會,才能分辨出來。這種辯色能力比較遲鈍的人,被稱為色弱者。
色盲和色弱都是由一種先天遺傳因素造成的,目前還沒有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據多方麵資料統計,男性色盲發生率為5%,女性為0.8%,男性明顯高於女性。
□夜盲
夜盲指在夜裏及黑暗的環境中看不……清事物,是由於在人們的視網膜中有一種杆狀細胞,在合成視紫紅質中缺乏其原料而無法形成或是由杆狀細胞本身的病變而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