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缺氧缺血性腦病。圈產期窒息後缺氧缺血性腦病是新生兒蒼白的原因之一。
多數是足月兒,在宮內有窘迫和窒息史,腦電圖有異常改變,腦CT和腦B超顯示腦水腫。缺氧重者可合並蛛網膜下腔出血及腦實質內出血,表現全身蒼白、意識障礙、四肢肌張力低,常伴有驚厥和顱壓增高的表現。
(7)藥物。母親分娩前用過降壓藥或麻醉藥物,嬰兒可蒼白、肌張力減退和呼吸淺弱。也常見因妊娠高血壓母親用大量硫酸鎂,或分娩前2小時用杜冷丁等。
(8)其他。如脫水、酸中毒、貧血及顱內出血等,都可引起蒼白。
□青紫
青紫多見於新生兒,為先天性心髒病的一個常見症狀,也可由肺部換氣不足所引起,還可由中樞神經係統損傷及某些血液病引起。
正常新生兒在出生後幾分鍾內也可出現青紫,或因暴露在寒冷環境中或是用力啼哭時出現。
除上述情況之外,青紫往往是病理性的,常見原因有以下3方麵:
(1)周圍性青紫。主要表現為四肢末梢皮膚及指甲紫紺。全身性疾病常見於心力衰竭、休克、紅細胞增多症、新生兒硬腫等。麵部青紫原因常見於分娩時先露部位受壓而致。
(2)中心性青紫。主要表現為口周黏膜等紫紺。其原因有:肺源性,如新生兒窒息、肺膨脹不全、肺炎、肺氣腫、氣胸、先天性膈疝、先天性肺動靜脈瘺、持續胎兒循環等;
還有心源性青紫,如先天性心髒病。
(3)其他。如中樞神經係統疾病所致的呼吸中樞衰竭、低血糖、低血鈣等引起的呼吸暫停以及先天性高鐵血紅蛋白血症等。
當發現新生兒青紫後,應仔細檢查有無先天性心髒病。當青紫伴有心髒雜音、心界擴大或心衰時,先天性心髒病的診斷可以確立。但有時青紫單獨存在,亦不能排除先天性心髒病。另一方麵,新生兒期聽到心髒雜音並不能肯定就是先天性心髒病。
通常認為,吸入純氧後青紫會減輕或消失,則此青紫是由肺部病變引起的,如不消失則是心源性青紫。但並非都如此,如新生兒肺透明膜病,在吸入純氧後並不能使青紫減輕或消失,而動脈導管開放的病人在吸入純氧後可使青紫減輕。
新生兒顱內出血尤其是早產兒腦室內出血常可引起青紫。
一經發現青紫,應及早吸氧治療,盡快使青紫消除,同時進行病因治療。對周圍性青紫應注意保溫,對中心性青紫應及早確定病因。對中毒或藥物引起的高鐵血紅蛋白血症應及早祛除病因。
●尿布疹
尿布疹是指被大小便浸濕的尿布未及時更換,尿中尿素被糞便中的細菌分解而產生氨,氨刺激嬰兒皮膚使其發炎的一種皮膚病,多見於新生兒。此外,尿布未漂洗幹淨或長期加用橡皮布、油布或塑料布,使小嬰兒臀部處於濕熱狀態,刺激局部皮膚而引起尿布疹。
表現在與尿布接觸的部位發生邊緣清楚的鮮紅色紅斑,嚴重的可出現丘疹、水皰、糜爛。如再繼發細菌感染可發生膿皰。但皮膚皺褶部位常無皮損,這一點和擦爛性紅斑可鑒別。
應選用細、軟的舊布做尿布,不僅吸水性好,而且沒有染料等化學物,可減少刺激。
一般不主張用橡皮布或塑料布直接墊在臀部下。要勤換尿布,並經常清洗尿布,在日光下曬幹。每次大便後用溫水清洗臀部,使皮膚保持幹燥、清潔。目前很多家庭都用“尿不濕”,其吸水性和柔軟性都佳,但透氣性不好,不要長久不換,特別是便稀小兒,稀便對皮膚有刺激。
當皮膚出現紅斑時,可外塗爐甘石洗劑,每日3~4次,也可用爽身粉,保持局部幹燥。如有丘疹、水皰、糜爛或膿皰時,外用0.5%新黴素、5%糠餾油糊劑,每日兩次。
□濕疹
濕疹是新生兒常見的皮膚病變,其病因多是綜合因素引起,且與體質有關。其皮疹多種多樣,瘙癢難耐,易反複,溫性化。
濕疹從外因來看,多因對事物過敏,新生兒主要對牛奶過敏。此外,外界理化因素刺激如日光、紫外線、寒冷、濕熱、多種嬰兒護膚用品、化學物質等,都可能是引起濕疹的原因。生活環境、氣候條件亦可引起濕疹的發生和加劇。
從內因來看,皮膚感染,或家庭成員中有過敏史者,或對事物、藥物過敏體質者均可引起濕疹。
濕疹的皮疹具有多形性,有滲出傾向,且邊界不清。急性濕疹多為密集的粟粒樣紅斑、丘疹、丘疹樣皰疹或水皰,基底潮紅、腫脹,水皰破潰後形成點狀糜爛、滲出及結痂等。各種皮膚損害病變易融合成片,向周圍蔓延,外周常有散在新皮疹,故境界不清。
慢性濕疹皮膚損害表現為皮膚增厚,表麵粗糙,醫學上稱苔蘚樣變,有時因抓撓而有血痂、皮膚抓痕及色素沉著。
皮疹多對稱分布,部位以頭、麵及四肢的手、足等外周部位較多,且多在屈側。瘙癢劇烈,可影響睡眠,如有繼發感染可伴發熱及全身不適等。
新生兒由於皮膚柔嫩,與一般嬰兒濕疹的治療有所區別。
新生兒不適於服用止癢、抗過敏藥物,可內服維生素C、鈣片等,也可將中藥製成膏劑外用,如濕疹膏。但一般情況下不要隨;
便用藥,以免損傷皮膚。可內服中藥,以清熱利濕為主的中藥。
2.異常情況預防與處理
□頭部厚痂
有些新生兒頭頂部常有一層厚薄不均、油膩、棕黃或灰黃色的痂,多是由於新生兒長時間皮脂腺的分泌和頭皮脫屑、灰塵汙染堆積而成。長期不去則既不美觀又不衛生,還可影響到頭發的生長,應當去掉,簡單的辦法可以將植物油加熱晾涼後塗於痂上,也可用0.5%的金黴素軟膏塗敷於痂上,24小時後用細梳子輕輕梳幾次即可去除。不要用手亂摳,以免損傷皮膚引起感染,如果一刺除不淨可再塗敷一次。除去後可用溫水、嬰兒香皂洗淨擦幹即可。
□頭不正
想要新生兒的頭部長得對稱就必須在生後1個月裏,經常觀察新生兒的頭部,當發現哪一側稍有凹陷時,就把這一側墊起來,不讓其承受重量。但這樣做起來是非常困難的。
無論怎樣注意校正,也有左右頭部不對稱的新生兒,所以沒有必要就新生兒的頭形去花費更多的精力。這是因為無論是誰,頭部都多少有些不正。即使是嚴重的歪頭,在誕生的時候也並不明顯。另外,現在的男孩幾乎沒有留禿頭的,所以就是兩側不一樣也不會影響美觀。
一般不主張用橡皮布或塑料布直接墊在臀部下。要勤換尿布,並經常清洗尿布,在日光下曬幹。每次大便後用溫水清洗臀部,使皮膚保持幹燥、清潔。目前很多家庭都用“尿不濕”,其吸水性和柔軟性都佳,但透氣性不好,不要長久不換,特別是便稀小兒,稀便對皮膚有刺激。
當皮膚出現紅斑時,可外塗爐甘石洗劑,每日3~·4次,也可用爽身粉,保持局部幹燥。如有丘疹、水皰、糜爛或膿皰時,外用0.5%新黴素、5%糠餾油糊劑,每日2次。
□濕疹
濕疹是新生兒常見的皮膚病變,其病因多是綜合因素引起,且與體質有關。其皮疹多種多樣,瘙癢難耐,易反複,溫性化。
濕疹從外因來看,多因對食物過敏,新生兒主要對牛奶過敏。此外,外界理化因素刺激如日光、紫外線、寒冷、濕熱、多種嬰兒護膚用品、化學物質等,都可能是引起濕疹的原因。生活環境、氣候條件亦可影響濕疹的發生和加劇。
從內因來看,皮膚感染,或家庭成員中有過敏史者,或對食物、藥物過敏體質者均可引起濕疹。
濕疹的皮疹具有多形性,有滲出傾向,且邊界不清。急性濕疹多為密集的粟粒樣紅斑、丘疹、丘疹樣皰疹或水皰,基底潮紅、腫脹,水皰破潰後形成點狀糜爛、滲出及結痂等。各種皮膚損害病變易融合成片,向周圍蔓延,外周常有散在新皮疹,故境界不清。
慢性濕疹皮膚損害表現為皮膚增厚,表麵粗糙,醫學上稱苔蘚樣變,有時因抓撓而有血痂、皮膚抓痕及色素沉著。
皮疹多對稱分布,部位以頭、麵及四肢的手、足等外周部位較多,且多在屈側。瘙癢劇烈,可影響睡眠,如有繼發感染可伴發熱及全身不適等。
新生兒由於皮膚柔嫩,與一般嬰兒濕疹的治療有所區別。
新生兒不適於服用止癢、抗過敏藥物,可內服維生素C、鈣片等,也可將中藥製成膏劑外用,如濕疹膏。但一般情況下不要隨便用藥,以免損傷皮膚。可內服中藥,以清熱利濕為主的中藥。
2.異常情況預防與處理
□頭部厚痂
有些新生兒頭頂部常有一層厚薄不均、油膩、棕黃或灰黃色的痂,多是由於新生兒長時間皮脂腺的分泌和頭皮脫屑、灰塵汙染堆積而成。長期不去則既不美觀又不衛生,還可影響到頭發的生長,應當去掉,簡單的辦法可以將植物油加熱晾涼後塗於痂上,也可用0.5%的金黴素軟膏塗敷於痂上,24小時後用細梳子輕輕梳幾次即可去除。不要用手亂摳,以免損傷皮膚引起感染,如果一次除不淨可再塗敷一次。除去後可用溫水、嬰兒香皂洗淨擦幹即可。
□頭不正
想要新生兒的頭部長得對稱就必須在生後1個月裏,經常觀察新生兒的頭部,當發現哪一側稍有凹陷時,就把這一側墊起來,不讓其承受重量。但這樣做起來是非常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