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異常情況的原因與預防處理(1 / 3)

1.異常情況表現的原因

□呼吸困難

新生兒呼吸困難的早期表現為呼吸次數增加,呼吸淺表、急促,進而表現鼻翼扇動,再重時可以看到三凹征(即鎖骨上窩,胸骨上、下窩及肋骨下3個部位同時凹下),同時小兒出現麵色及口周發青,嚴重時出現呻吟樣呼吸、吭吭樣呼吸或呼吸暫停。

新生兒病情變化快,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遇病情惡化,應及時搶救。

□呼吸異常

新生兒呼吸異常指新生兒出生建立正常呼吸後,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呼吸急促或緩慢、節律不整、吸氣相與呼氣相比例失調、出現三凹征和鼻翼扇動等。

足月新生兒安靜時呼吸頻率為40次/

分,但變動很大,哭鬧時呼吸可達80次/分。

新生兒呼吸頻率如持續超過60~70次/分,稱為呼吸增快。呼吸頻率持續低於15~20次/分,稱呼吸減慢,提示病情凶險。

健康新生兒呼吸不費力,但呼吸困難時可見三凹征及呼氣性呻吟。早產兒可見呼吸不規則、周期性呼吸或呼吸暫停。呼吸困難的早期表現是呼吸增快,出現三凹征和鼻扇表明病情已有進展。若皮膚顏色變暗,呼吸增快達100一120次/分,出現呼氣性呻吟、周期性呼吸甚至呼吸暫停,表示已有嚴重的呼吸衰竭。

引起呼吸異常的常見原因有:

(1)上呼吸道阻塞。鼻及鼻咽部病變:

鼻後孔閉鎖、鼻腔水腫。口腔:巨舌畸形、小頜畸形。頸部:先天性甲狀腺腫、先天性頸部水囊腫。喉部:喉蹼、聲門下狹窄、血管瘤、聲帶麻痹、喉軟化。氣管:氣管軟化、氣管食管瘺、氣管狹窄、支氣管狹窄。

(2)肺部疾病。大量羊水或胎糞吸入綜合征、肺透明膜病、肺不張、氣漏(氣胸、縱隔氣腫、心包氣腫、間質性肺氣腫)、濕肺、感染性肺炎、肺出血、支氣管肺發育不良。

(3)先天性疾病。肺發育不良、膈疝、胸腔內囊腫或腫瘤、先天性大葉性肺氣腫、乳糜胸、食管閉鎖。

(4)非肺部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樞神經係統損傷,代謝性疾病如酸中毒、低血糖等。

在確定病因時應除外吸入綜合征、肺透明膜病變、濕肺、宮內肺炎、氣漏、膈疝、食管閉鎖及肺出血等病。

發生呼吸異常時首先應明確病因,確定呼吸困難是因上呼吸道阻塞引起,還是由肺部疾病所致;其次應注意有無先天性心髒病;然後應檢查是否伴有低血糖、酸中毒、低溫、高熱驚厥等導致呼吸困難的因素。處理原則是盡早除去病因,如除去上呼吸道梗阻、治療肺部病變、糾正各種代謝紊亂等。

保持正常的通氣、換氣功能,防止呼吸困難進一步惡化而出現呼吸衰竭。

□出現窒息

胎兒娩出後,若1分鍾無呼吸或僅有不規則、間歇性、淺表呼吸者,則可斷定為新生兒窒息。

引起新生兒窒息的主要原因是呼吸中樞抑製、損害,或呼吸道阻塞。

宮內缺氧嚴重或時間過久可損害呼吸中樞;或滯產胎頭受壓過久,腦組織充血、水腫,顱內壓或顱內出血累及延髓生命中樞的氧供應:或分娩前不恰當的應用全麻或鎮靜藥物,使胎兒呼吸中樞受阻,或在娩出過程中發生深呼吸動作將羊水、黏液和胎便吸入呼吸道等。這些均可使新生兒初生後原發性無呼吸或呼吸功能不全。

由於缺氧程度不同,新生兒窒息表現為青紫窒息與蒼白窒息兩種類型。

(1)青紫窒息。窒息程度較輕。周身皮膚呈青紫色,臍血管充盈,有搏動,心跳規律有力,皮膚黏膜反射存在,肌肉張力好,無呼吸道梗阻,刺激皮膚可出現正常呼吸。

(2)蒼白窒息。窒息嚴重。新生兒外周血循環障礙,皮膚蒼白,四肢厥冷,昏迷休克,臍帶變細,糞染黃綠,無搏動,心音慢弱或不規律,頭頸、四肢鬆軟無力,皮膚黏膜反射消失,如不及時搶救,可死亡。

發現新生兒窒息時應及時處理:保持呼吸道通暢,可做人工呼吸、供氧等。多數患兒處理後情況能迅速好轉,呼吸轉為正常,但仍應仔細觀察其呼吸及一般狀況,並注意保暖,大部分孩子日後發育不受影響:但如窒息程度嚴重,經搶救後麵色仍蒼白,並遲遲不能出現正常的呼吸,四肢鬆弛,這類小兒存活率低,存活者常留有不同程度運動或智力障礙。

預防新生兒窒息要做到孕婦定期接受產前檢查,以及時發現異常並予以適當的治療。胎心異常提示胎兒缺氧,應及時給產婦吸氧,並選擇適當的分娩方式。臨產時產婦情緒要穩定,因過度換氣後的呼吸暫停可使胎兒的氧分壓降至危險水平。此外,產婦用麻醉劑、止痛劑、鎮靜劑時一定要嚴格掌握……表征及劑量。

□出生不哭

正常新生兒剛一出世就以洪亮的哭聲顯示其很強的生命力。可是有少數新生兒一出生就不呼吸,不會哭,這是為什麼呢?

凡是出生1分鍾內沒有呼吸,或僅有不規則的淺表呼吸叫做新生兒窒息,主要原因如下:

(1)胎兒宮內缺氧的繼續。凡影響母兒間血液循環及氣體交換的任何原因,都會導致胎兒宮內缺氧,加重宮內窘迫。

(2)呼吸道受阻。是引起新生兒窒息的主要原因。胎兒宮內缺氧,在娩出過程中發生呼吸動作,將羊水、黏液、胎糞等吸入氣管,引起呼吸道阻塞。

(3)胎兒中樞神經受損。產傷引起的胎兒顱內出血或長時間缺氧致呼吸中樞麻痹,胎兒娩出時軟綿綿的,不會呼吸也不會哭。

(4)麻醉藥的影響。母親在產程中應用麻醉藥、鎮靜止痛針,有時可以引起胎兒呼吸中樞抑製,生後須經過搶救才會哭。

針對以上主要原因,做好預防和出生後的搶救工作,及時徹底清理呼吸道、給氧,恢複呼吸和血液循環後新生兒自然就會哭了。

□出現驚厥

高熱驚厥是小兒最常見的症狀,多為上感、扁桃腺炎及各種急性傳染病初期引起的。體溫上升越快,體溫升得越高,越容易發生驚厥。患兒多為6個月至3歲的孩子,驚厥多在發燒後24小時內發生。發作時患兒突然意識喪失,兩眼凝視、斜視或上翻,頭向後仰,麵部和四肢肌肉抽動,手握得很緊,一般持續數分鍾,多數每次發熱隻抽1次,發作過後神誌很快清醒。這種高熱驚厥叫單純性高熱驚厥,愈後一般不會發展成癲癇,對智力影響不大。有些高熱驚厥發生在6個月以前或6歲以後,多在發燒時發生,抽風時間往往超過15分鍾,多為局限性或兩側不對稱。中等程度發燒也可發生驚厥,一次發燒可抽風幾次。這種驚厥叫複雜性高熱驚厥。愈後恢複比單純性高熱驚厥差,部分患兒會發展成癲癇,應該去小兒神經科門診做進一步檢查。

驚厥發作時,家長應就地做下列處理:

讓患兒側臥,防止嘔吐物吸入;解開衣領和腰帶;用幹淨布包裹牙刷柄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間,防止舌頭被咬傷;枕冷水袋,用白酒兌少量溫水擦拭降溫;指壓人中、合穀穴止抽;咽部有分泌物設法吸出;如有條件可給患兒吸氧。如驚厥不緩解,應及時去醫院兒科急診。

因高熱驚厥容易複發,所以孩子每次發燒時,家長不要給孩子穿得過多、蓋得過厚,即不要“捂孩子”,積極用物理方法或藥物退燒。即使體溫不高也應及時服退熱藥。

內熱重的孩子感冒時容易發高燒,而且體溫上升很快,也容易出現高熱驚厥,所以平時不要吃得過多;舌苔厚、腹部脹滿時應吃些消食的中成藥,如促脾消食丸、嬰兒素等。大便秘結的孩子,應服用小兒牛黃散、清降片等緩瀉藥。

□溢奶

新生兒溢奶俗稱漾奶,在出生後半年內常常發生。與嘔吐不同,溢奶往往由於小嬰兒賁門較鬆弛、喂奶方法不當(喂奶時有氣體吸入胃內),以致有時在喂奶後少量奶汁倒流到口腔。應改進喂奶方法,並在每次喂奶後,將新生兒直立抱起,輕拍背部。

□蒼白

蒼白是一組臨床症狀,包括全身乏力、一定程度的意識障礙、肌張力減退、肢體活動減少、哭聲弱和吸吮無力。新生兒不僅在中樞神經係統感染時反應低下、麵色蒼白,其他重症感染如休克、脫水、酸中毒、代謝紊亂、貧血、低體溫和呼吸衰竭等時,均可表現蒼白,是臨床上用來判斷各種疾病病情輕重程度的一個表現。

引起蒼白的常見病因如下:

(1)低體溫。體溫低於35℃以下時,反應遲鈍、麵色蒼白,至33℃以下時呈半昏迷狀態。應注意尋找原因,是因攝食和產熱減少引起,還是因寒冷刺激、保溫不夠使體溫下降所致。如隨體溫上升反應轉佳、麵色紅潤,提示除低體溫外,尚無其他嚴重合並症。

(2)中樞神經係統感染。足月新生兒在化膿性腦膜炎早期表現激惹、對刺激過敏,病變發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現反應低下、蒼白,常伴驚厥、前囟膨脹,應腰穿確診。

(3)低血糖。出生後3天內如有進食不足或窒息史,表現蒼白,應考慮是否有低血糖。

(4)呼吸衰竭。在缺氧情況下,新生兒尤其早產兒大腦皮層很快進入抑製狀態,表現精神萎靡、全身蒼白、反應低下及肌張力減退。

(5)敗血症。可表現蒼白、反應低下、拒乳等,若肢體涼、心音低鈍及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等,應考慮合並休克。外周血白細胞增多或減少,杆狀核細胞增高,有助於診斷。確診還需血培養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