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外事故與安全常識
□安全教育的意義
兒童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是父母的希望、命根子,一旦出現意想不到的傷亡,給整個家庭帶來的災難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
然而近年全國兒童調查顯示,5—14歲兒童的意外傷害致殘率高達0.6%~0.9%。由此推算,全國因意外傷害造成殘疾的兒童達175萬之多,其中肢體殘疾的占60%。因為一次意外事故造成兒童終生殘疾,無法過正常人的生活,無法從事正常的生產工作,嚴重者連生活也不能自理,這對於孩子們是一件非常殘酷的事,而對於家庭和社會又會增加許多不應有的負擔。
比起意外致殘更為嚴重的是意外死亡,這已成為我國兒童的第一殺手。當我們的家長把美好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正在朝氣蓬勃地成長的時候,突然有一天孩子因為意外事故不幸死亡,這對於生他養他的父母親、對於同他朝夕相處的朋友和同學、對於為他的成長付出辛勤勞動的老師,將是一種多麼沉重的打擊!
兒童意外傷亡的嚴酷的事實告訴我們,對孩子的安全問題絕不能掉以輕心。因此,家長在關心孩子的營養、鍛煉和保健的同時,還要防範意外事故的發生,並指導子女在遇到意外時機智勇敢地戰勝它。
□意外事故
這裏所說的意外事故是指兒童突然發生難以預料的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急性……事件,如觸電、外傷、大出血、溺水、急性中毒、燒燙傷等。5—10歲的兒童尤易發生意外事故,因為兒童從家庭步入幼兒園或小學,活動範圍大大增加,心理、行為十分活躍。兒童好奇心強,對任何事物都有探知欲望,且喜歡模仿,這就容易接觸危險因素和模仿從電視、電影或連環畫中看到的某些危險動作,加上年幼無知,缺乏生活經驗,往往對意外事故缺乏警惕性與分辨力。家長及教師要給予高度重視,以免給孩子造成傷害。
常見的兒童意外事故包括以下幾種:電損傷,如觸電、雷擊;燒(燙)傷;凍傷,包括局部凍傷和凍僵;機械性損傷所致的大出血、骨折、腦震蕩等;窒息,如溺水、呼吸道異物等;
急性中毒,如食物中毒(毒蕈中毒、毒野果中毒等),毒蛇、毒蜂、毒螞蟻咬傷,藥物中毒、有害氣體(一氧化碳)中毒等。
預防兒童意外事故的發生,主要任務在於家長和教師。家長和教師要加強對兒童安全意識的教育,留心觀察,時刻叮囑,譬如,城鎮車輛多而複雜,交通秩序不好,要警惕交通意外(車禍);住樓房要警惕小孩子墜樓;電器使用複雜的家庭要留心兒童觸電:使用煤氣的家庭要經常檢查管道密封情況,謹防漏氣;近河塘家庭或喜遊泳的兒童。
要小心溺水事故發生。如此等等,都應該事先想到、做到。
如兒童不幸發生意外,在場的成人要保持冷靜,首先完成3件事:呼救:消除致因;
判斷病情。呼救包括2個內容:電話通知急救站,立即派救護車到現場:告知現場周圍人群進行援助。消除致因是指如觸電應立即切斷電源;外傷大出血,應立即止血;煤氣中毒應立即打開或撞破窗戶,將兒童移至通風處等。判斷病情是指通過看呼吸,直接用耳貼在左胸昕心跳或觸摸頸動脈搏動和觀察瞳孔變化來正確判斷兒童的危險程度,如呼吸均勻,無呼吸困難和異常呼吸,心跳有規律,瞳孔大小正常對光反應(光線增強時縮小)存在,這說明尚未危及生命,否則應立即進行急救處理。
□預防意外事故常識
兒童可能遇到的意外大體上包括室內和戶外兩種。常見的室內意外有起火、觸電、漏氣、刀傷、跌傷、食物中毒等,常見的戶外意外有騎車撞傷、汽車撞傷、夜間遭遇、登山跌傷、遊泳溺水、同學欺侮、壞人劫持、旅行迷路,等等。比較起來,室內意外容易預防,但不可掉以輕心;戶外意外難以預料,更須防範,一旦出現也要沉著冷靜,努力把損失降低到最低點。對此,家長應在平時就告訴孩子一些常見的防範意外的措施:
防止火災
可燃物質、助燃物質、火源是發生燃燒的必備條件。一切防護措施,都是為了防止燃燒的3個條件同時具備,不讓它們相互結合、相互促進。日常生活中,防火首先要防止火源產生,沒有火源,就不會引起火災。
一般說來,引起火災的火源可分為直接和間接兩種。
直接火源包括:明火,如家庭的爐火、燈火,火柴、打火機的火焰,香煙頭火等;電火花,如電器開關等家用電器設備產生的電火花、靜電火花,這些火花能引起易燃氣體和質地疏鬆的可燃物質起火;雷電火,是瞬間的高壓放電,能引起任何可燃物質的燃燒。
間接火源主要有兩種:加熱自然起火,比如各種電器設備,由於超負荷、短路、接觸不良等原因形成的電流驟增,使線路發熱而起火,居民家用的液化氣罐在高溫狀態下也會起火、爆炸;自然起火,是指在既無明火,又無外來熱源的條件下,物質本身自行發熱,燃燒起火,比如可燃物質與氧化劑、過氧化物接觸時,就可能自燃起火。
了解了引發火災的重要因素,家長和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認真對待,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堅決杜絕各種有可能引發火源的因素,這樣才能有效地防止火災的發生。萬一發生了火災,必須爭分奪秒及時撲救,並立即打火警電話“119”。在撥打火警電話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說清楚起火的地區、單位名稱或街道及門牌號碼,最好告知引起大火的誘因,火勢的大小。
(2)注意對方的提問,並把自己的電話號碼告訴消防隊,以便隨時取得聯係,發現新情況及時報告。
(3)當對方講“已派出消防車了”,可以掛斷電話並派人到起火處的路口或者公路的交叉路口等候消防車,以便引導道路和水源。
用電安全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普及,各種高科技的家用電器已成為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使用各種電源和電器裝置時,必須注意安全用電,才能避免發生觸電和用電事故。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以下幾點事項:
(1)如果自己沒有充分的電器知識和安全用具,千萬不要自己修理電器用具和自接電源,以防發生事故。
(2)電視機、收錄機等家用電器使用完畢,除關上開關外,還應拔下電源插頭,以防電源開關失靈,長期通電,損害機器。
(3)不可用鋼絲或其他金屬絲代替保險絲,否則起不到保險作用,還容易引起燃燒。
(4)電器開關等裝置的蓋子破了,人碰到裸露的帶電部分,就會觸電,因此必須及時修複和更新。
(5)電風扇、電熨鬥等移動的用電器具,經常搬來搬去要注意防止發生漏電。
(6)濕手不可直接接觸電器和電器裝置,以防觸電。
夜間行路安全
一般情況下不要讓15歲以下的孩子夜間外出。因為孩子正處發育階段,力量弱小,遇到壞人幾乎沒有抵抗能力。確有急事夜間行路要注意安全,保持警惕。最好選擇有路燈的、行人較多的大路,對於路邊黑暗處要有戒備。尤其是女孩子夜間行路,更需注意安全。這裏提出幾條注意事項:
(1)夜間行路,遇到陌生人問路,不要為他帶路;如果自己向陌生人問路,也不要讓他帶路。最好結伴而行,不要單獨行走。
(2)盡量不搭乘陌生人的機動車、人力車和自行車,更不能隨陌生人的車輛到偏僻的地方,防止落入壞人圈套。
(3)女孩在街上行走不要穿過分暴露的衣衫和裙子,以免產生性誘惑,招致災難。
(4)如遇壞人襲擊,要保持冷靜,看看周圍有無救援的可能,如有即刻大聲呼救,也可采取拖延戰術盡量等人救援。
(5)萬一被壞人綁架也要想盡辦法,機智逃脫,盡快報警。
騎自行車安全
自行車是目前普及麵最廣的一種交通工具,也是中小學生上學最主要的代步工具。但是,騎自行車也容易出現事故,應注意以下幾點:
(1)買自行車應當先辦理執照和牌照,外出時如果牌照丟失必須帶上執照,不可無照行車。不要買二手車,不給盜賊銷贓以便利。
(2)應經常檢查車輛自身的運轉情況是否正常,刹車是否有效,車胎氣足不足,確保車況正常。否則,行車途中將帶來許多安全隱患。
(3)嚴格遵守行車規章,尤其交叉路口要遵守交通警或指示燈的指令,行車路線、停車地點都不得違反規定。
(4)保持正常的自行車運行速度,雙手扶車把,不騎“英雄車”,尤其在人多時更應謹慎駕駛。在下雨、大霧天氣,騎車速度應比平時慢一些,遇有險段應下車推行。
(5)有同學、朋友多人一同行駛時,禁止在路上騎車比速度,也不得一邊騎車一邊說笑,更不能騎車帶人。
(6)下車即上鎖,遠離時把自行車存入安全的地方,如公共停車場或托熟人看管防止被盜。
乘公共汽車安全
市內公共汽車(電車),行程短,價格便宜,是理想的交通工具,但也有其特殊的安全問題需引起注意:
(1)遵守規程,排隊上車,順序就座,不可搶著上車、翻窗占座位。
(2)市內人多擁擠,汽車、電車來往頻繁,停停開開,速度變換快。乘車有座位時,要在座位上坐好;無座位時,要離開車門,抓緊扶手站好;多人同行,不可在車上打鬧。
聽到下車預報,應提前做好準備。
(3)注意文明禮貌,遇事謙和,保持安靜,避免因擁擠等原因同他人爭吵。
(4)車上人多雜亂,嚴防扒手,最好輕裝簡行,不要帶大量現金或貴重物品,確需帶錢物,應特別注意貼身放妥。如遇小偷,要呼叫大家共同製服。
登山安全
(1)要合理攜帶行裝用具,最好戴上拐杖、繩子和手電筒。
(2)登山要根據自己的體質,量力而行,結伴而行。
(3)不要穿塑料底鞋和高跟鞋登山。
雨天、霧天不要冒失走險路,以免因路滑、視線不清而失足滑跌。
(4)雷雨時要防雷擊,不要攀高峰,不要手扶鐵索鏈,也不要在樹下避雨。
(5)登山中如要在樹林裏穿行,要注意穿好鞋襪,紮好褲角,防止蛇咬。最好手拿一根木棍(竹竿),既可以“打草驚蛇”,又可以當防護工具使用。
(6)在深山、樹林中行走,要防止迷路,特別是在陰雨天或大霧天氣,更不要單獨行動,自行到深山密林中。
(7)要注意森林防火,入山不帶火種,走路不吸煙,更不能在山林裏野炊。
□安全保證策略
預防事故的發生
(1)充分估計可能發生的問題。發生事件注意有好壞兩種可能,考慮問題時,應多從壞處作準備,這就是古人說的居安思危。例如乘車船長途旅行,總要把從家到車站、碼頭的途中時間算得寬裕些,萬一塞車還能來得及趕到車站、碼頭;有時為了確保家庭生活和孩子身體的安全,還要付一些“保險費”,如添置報警器、安全閥等設備,這些設備在平時毫無用處,但在特殊情況下卻能發揮大效力。
(2)學習和掌握必要的知識。在家庭生活中不少事故的發生,是因為缺乏基本的生活知識。例如,缺乏電工知識,卻去亂接……電路,以致發生短路和觸電事故;烹調時人離開廚房,由於油鍋溫度過高或油液外溢而起火;發現煤氣漏氣,不是立即打開門窗,而是開啟電燈或點火照明,從而發生重大事故,等等。家長不僅要有這方麵的安全知識,還要教育孩子,使他們也掌握一些安全常識。
(3)嚴格按照安全規則辦事。人們在長期的工作、生活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安全操作經驗,製定了一些安全規則。一般來說,按照這些規則做事情就不會出危險,否則就容易出事故。比如,電器的修理應首先切斷電源,但有的人就是不在乎,結果遭到電擊。還有騎自行車遇到紅燈要停下來,但有的孩子不管是否有紅燈,隻要警察不管就繼續往前騎,結果造成嚴重的交通事故。
(4)盡量降低損失。也就是說,一旦發生意外事故,要果斷地采取措施,盡量降低對人體的危害程度和財產的損失額。例如發生火災後,馬上撲救,若火勢較大應立即向“119”呼救,並盡量轉移貴重物品。如果人員受到傷害,應立即進行自救和救護。另外,參加人身和財產安全保險,萬一發生什麼意外事故,也能得到一些補助,使可能的損失減小到最低程度。
防止被歹徒搶劫
兒童屬於弱勢人群,自然會成為歹徒攻擊的對象。就中小學生自己而言,主觀上應防止被壞人搶劫,以下3種類型的中小學生極容易成為被搶劫的對象:
(1)打扮時髦、出手闊綽的孩子。一些富有家庭的孩子,身穿名貴服裝、佩帶耀眼的金銀首飾,外出時一副小紳士、小公主的樣子。他們平時身上帶有數十元甚至數百元的鈔票,動不動就買進口食品、飲料,花錢看錄像、打遊戲機亳不猶豫,孩子身上的錢、物往往成為搶劫的目標。
(2)無心向學、惹是生非的孩子。有的家長對孩子漠不關心,這些孩子的學習成績極差,他們平時無心學習,而是在校內外拉幫結派,甚至與社會上品行不端的青少年混在一起,參與一些不正當的活動,有的中學生還談戀愛,甚至與別人爭搶女朋友,以致同他人結怨,結果成為被搶劫、勒索的對象。
(3)體弱單薄、體格較小、性格內向、膽小怕事的學生。這類孩子從外觀上給人以膽小怕事、軟弱可欺的感覺,故常遭到一些人無端的騷擾和搜身。他們挨打受氣之後還不敢向家長和老師申訴,有的孩子要定期主動交錢,否則就有可能招來毒打。
識破歹徒的計謀
兒童大都社會經驗少、頭腦比較單純,一些歹徒就利用他們的這一弱點設計一些圈套進行誘騙,然後對他們進行搶劫、毒打,個別歹徒甚至公開向他們的家長勒索大筆錢財。因此,家長要教育孩子不為歹徒的花言巧語所迷惑,及時走出危險的境地。通常,歹徒接近孩子的借口有以下幾條,家長應告誡孩子提高警惕:
(1)歹徒知道孩子獨自在家,冒充特殊身份(如老師、警察或家長的同事、朋友)或者找借口要求孩子開門讓他進屋。
(2)謊稱兩人順路,邀請孩子坐他的車子一起去。
(3)假借問路或請求幫助,騙取孩子的同情心,讓孩子跟他一起走。
(4)謊稱孩子家中有急事,要帶孩子離開公共場所與他一起“回家”。
(5)先贈給孩子一些喜歡的東西,如糖果、畫本、文具,騙取孩子的信任。
鎮定地對待劫匪
(1)要注意熟記歹徒特征,如容貌、衣……著、語言、年齡等。過後立即向老師、家長報告,由老師或家長陪同向公安機關報案,不能隱瞞事實真相或虛報事實,應積極配合公安機關,提供破案線索,切勿到社會上去找一些“兄弟”、“姐妹”或“黑道殺手”去複仇,這樣會使事情越弄越複雜,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潭。
(2)若有形跡可疑的人跟蹤,要伺機擺脫或者尋求協助。如遭劫持,除非確定附近有人可以求援,否則不要驚慌大叫,不要激怒歹徒,以免慘遭毒手。可以假裝配合,伺機再動。
(3)要自我保護,珍愛生命、“破財消災”,不能和劫匪“硬鬥”,避免受到更大的傷害。某女生回家時突然發現有盜賊正在自己家中翻騰東西,她馬上鎮靜下來,假裝走錯了門向盜賊道歉,“對不起,我家在四樓,不知怎麼走錯門……”盜賊緊張了一會兒就不在意了。這個女生走到四樓轉了個彎,就下樓找警察,很快盜賊被抓住了。
(4)發生劫案後,家長不能責備和訓斥孩子,而要關心和愛護受害的孩子,使其心理得到安慰,盡快走出被劫的陰影,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中。
□常見急救方法
(1)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是院前急救中重要的基本措施,是對心髒呼吸驟停的傷病員必須立即采取的急救措施。
人工呼吸的第一步是保持呼吸道通暢,特別是對窒息的新生兒或溺水患兒,要擦幹淨口腔內的汙物,用各種方法吸出喉頭及氣管內的異物或水,這樣才能保證氣道的通暢,使氧氣進入肺泡。
人工呼吸的第二步是要立即恢複呼吸,在醫院可以立即借助複蘇器進行人工呼吸。
複蘇器又稱簡易呼吸器。操作者用一手有節律地擠壓氣囊,將空氣壓向肺部,促使肺泡開放,進行氣體交換,當放鬆氣囊時,肺部隨胸廓收縮而把氣道內氣體壓出:操作者用另一手固定口罩,使口罩與患兒麵部呈密閉狀,保證氣囊在壓縮時不會漏氣。在用力壓緊口罩時,還要利用無名指及小指托舉患兒下頜,使喉部能上抬並開放,壓氣囊的壓力和間隔時間要根據患兒的年齡和搶救時複蘇情況而調整。
人工呼吸有很多種方法,其中以口對口呼吸法最為簡便,效果也最好。首先將患兒平臥,肩背稍墊高,使頭後仰,以保持氣道平直。操作者位於患兒一側,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緊患兒鼻孔,右手將患兒下頜向前上方托起,以防舌根後墜阻塞咽部。此時操作者深吸一口氣,對準患兒口腔將吸入氣體用力吹出,如通氣量足夠,可見患兒上胸部輕輕抬起;然後停止吹氣,放開左手捏緊的鼻孔,因胸廓及肺的彈性回縮作用,患兒可自然出現呼氣動作,排出肺部氣體。重複上述步驟,直至患兒麵色逐漸恢複,出現心跳。由於小兒年齡不同,呼吸頻率不同,肺容量大小不同,這些在實際操作時都應注意。
其他注意事項有:吹氣要均勻,每次吹入氣體時間約占1次呼吸周期的1/3;幾次吹氣後有部分氣體可能由食道進入胃部,應緩慢擠壓患兒上腹部1次,排出胃內積聚的氣體。
總之,人工呼吸的方法是複蘇術中最簡單,最初步的方法。但由於病情不同,單用此方法很難達到複蘇目的,應同時打電話通知當地急救站,速派有專業經驗的醫務人員前來搶救,並立即轉送醫院,盡快用複蘇器及機械通氣代替。
(2)心髒按壓。心髒按壓是一種院前急救最基本的方法。如遇到一個突然昏迷、瞳孔散大、大動脈搏動消失或心跳停止、呼吸停止的猝死病人,除應急呼“120”派急救車來外,為爭取搶救時機,提高治療效果,及時進行心肺複蘇術也是十分重要的。
心肺複蘇術主要包括人工呼吸和心髒按壓。人工呼吸的方法已在上節描述,本節則簡單介紹有關心髒按壓的基本知識。心髒按壓是指在胸外或胸內通過人工按壓心髒,對其產生刺激,促使心髒複跳,重建循環係統功能。胸內心髒按壓,主要在醫院急診室進行,要由外科醫師實施。而大部分猝死病人,主要是院外急救,則采用人工胸外心髒按壓術。
應使患者仰臥在硬板上,以保證擠壓效果。在胸骨中下1/3交界處,用雙手掌重疊往下按壓,按壓頻率依據病人年齡大小與正常心跳頻率相仿,成人及年長兒,按壓力量應使胸骨下陷3—4厘米,但又不能用力太猛,時間要短促,使對心髒按壓產生一種強有力的刺激。
小兒心髒按壓的操作程序與成人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