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兒童現代病預防與治療(3 / 3)

兒童網絡性心理障礙的原因既涉及生物學因素,又包括心理學因素。根據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理論,網絡性心理障礙的起因應追溯到口唇期,嬰兒通過哺乳得到精神上的滿足,並保留了對代表母愛的溫暖、關懷、安全等美好感覺的回憶和思念,而患兒通過上網,重新獲得這種從口唇期結束後就似乎消失而又隱藏在潛意識中的滿足感。而且數以百萬計的電腦聯成一體的網絡在物理上和邏輯上與海洋有相當多的相似之處,患兒在茫茫“網海”上的衝浪行為,就好像口唇期的嬰兒在搖籃裏舒適、安定地入睡,對歸屬感的尋求得到暫時滿足。患兒在童年期受到過分的嬌慣、放縱,上學後無力應付學習的挑戰,逃避學習上的失意、文化衝突、種族歧視、抑鬱心境、社交恐懼等等,為了尋求解脫,沉溺於網絡之中不能自拔。

對於兒童網絡性心理障礙的治療,目前仍處於探索階段,可鼓勵患兒積極參加各種活動,進行體育鍛煉,逐步擺脫對網絡的依賴,也可應用抗抑鬱藥物及精神療法。必要時應住院,采用綜合療法。

□上網成癮征

最新研究證實,有大約6%的網民患有某種形式的上網成癮征,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網民是兒童。

互聯網的廣博與刺激使小兒大開眼界,深深地吸引著他們。他們三五成群,避開家長和老師的眼睛鑽進網吧,一“上”就是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直至手指發麻,頭腦發脹,嗓子發幹,眼皮發緊才戀戀不舍離開網吧。

兒童上網其中多半是衝著網上新奇刺激的網絡遊戲而來的。在遊戲中,他們把自己幻化成網絡英雄,去殺、去打、去體驗。此刻,他們再也不去想父母板起的訓人的麵孔和老師不苟言笑的麵容,他們完全沉迷在他們自己的虛擬世界中。

實際上,兒童上網成癮,與他們要求獨立有一定的關係。現實生活中,他們要受到各個方麵的限製,不能為所欲為、我行我素,獨立和自由的要求受到一定的壓抑。而在互聯網上,他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怎麼幹就怎麼幹,真可以說威風八麵、呼風喚雨,他們被這個虛幻的世界所吸引,以至於廢寢忘食。

但無論網絡世界有多精彩、有多迷人,兒童上網成癮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對兒童還未完全發育成熟的機體的損害自不必說,就是對兒童精神方麵的傷害也非常之大。

家長和老師以及社會各界都要對兒童上網成癮提高警惕,從對兒童身心健康和我們民族、國家的長遠利益出發,把兒童從虛擬的網絡世界裏拉出來,引導他們正確看待網絡,利用好網絡這個現代化工具。

□電子遊戲病

電子遊戲內容繁多,其趣味性、娛樂性很強。對鍛煉兒童和成年人的手、眼配合能力大有裨益,用於休閑、娛樂不無好處。但是,過於迷戀電子遊戲,長時間坐在遊戲機前,有損身體健康。

過於流連電子遊戲機,對視力、脊柱等損害嚴重,尤其對兒童不良作用更加明顯。

此外,對於兒童的學習影響也很大,並連帶可發生一係列的問題,對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形成電子遊戲病。

□“電子海洛因”

近些年來,兒童因玩電子遊戲機上癮而走上搶劫、偷竊、強奸婦女,乃至殺人等犯罪道路的事例屢見不鮮。電子遊戲機對兒童的不良影響是多方麵的,上癮後,除可引誘一些孩子違法犯罪外,更常見的是導致學業荒廢和引起視力下降、高血壓、精神異常等多種疾病。所以,不少家長、孩子飽嚐了電子遊戲機之苦,以致有人把它稱之為“電子海洛因”。

國內的有關研究表明,並不是所有玩電子遊戲的孩子都會成績下降或品行不端,關鍵在於上不上癮。研究表明,除性別、地區、年齡的差異外,在同等條件下,那些希望得到娛樂,因孤獨感強而有強烈交往需要:學習成績不好,沒有特長,認為自己不成功而感到壓抑;家庭關係不好:在班級地位較低以及在學校裏表現不好的孩子是最容易上癮的。這些因素集中說明了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太成功的。打電子遊戲時,不僅可以暫時忘掉現實生活的苦惱,而且進入電子遊戲的幻想世界後,他們成了掌握一定的權力、富有智慧、勇敢而靈活的“英雄”,現實生活中失去的在這裏尋到了。因而,這些孩子接觸電子遊戲後,很容易形成對電子遊戲的心理依賴。而且這種心理依賴的結局是惡性循環,生活中越不成功,越可能依賴電子遊戲滿足各種心理需求;越依賴電子遊戲,就越不關心如何改變現實,成績和表現也就越差,越易受到歧視,也就越不會成功,就更依賴電子遊戲。

所以,專家們指出,防止玩電子遊戲上癮對孩子們造成的不良影響,不能隻把注意力放到電子遊戲機和孩子身上,而是要反省一下我們的教育方法。教育心理學中有一個“成功教育”的理論,這個理論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長處,隻要教育者能發揮他的長處和挖掘出他的潛力,他就能夠獲得成功。我們應該摒棄僅僅以成績好壞來評價孩子、成績不好則一醜百醜的落後教育模式。因材施教,使孩子們的特長都得到發揮,使他們在成長中不斷享受到成功的體驗。玩是孩子的天性,應鼓勵孩子多做戶外活動,多參加集體活動,滿足他們玩耍和娛樂的需求,從而提高他們抵抗誘惑的能力。

對已經上癮的孩子,能使他們脫癮的唯一辦法,就是讓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獲得成功。例如,經常鼓勵孩子的每個微小的進步或優點,鼓勵並幫助孩子實現某個計劃,鼓勵並幫助孩子改善與他人的關係,讓他在現實生活中體驗到成功感,最終讓他發現他是一個重要的人,甚至是一個真正能走向成功的人,從而擺脫對電子遊戲的心理依賴。

□眼鏡病

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我國眼睛近視的有2.6億人,其中學生達5000萬人,在校中小學生視力不良率達36.9%,近視率為33.6%;高中學生的視力不良率為65.9%,近視率為53.8%。而20世紀80年代末調查結果為:中小學生視力不良率為34%,近視率為29.89%。學生近視率持續上升的原因,除忽視用眼衛生與眼睛保健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劣質眼鏡的泛濫。

縱觀市場上的大批劣質眼鏡,有的以次充好,例如以普通白片代替光學白片等。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的平光鏡片還有75度的屈光度數,個別平光鏡片中甚至出現三棱鏡效應。盡管產品質量如此之差,但生意都異常紅火,因為可觀的經濟效益刺激著經營者的神經。試想,大量的劣質眼鏡充斥著全國各地的眼鏡市場,將會對多少人的眼睛帶來損害?

我國學者認為,目前從小學到大學學生近視眼發生率居高不下,除了遺傳和不注意用眼衛生外,配鏡不當、鏡片質量差是重要原因。主要存在3個問題:一是驗光不精確;二是鏡片光學中心不準;三是鏡片散光軸向不準。

眼鏡業是具有多種專業技術的行業,定配眼鏡,必須經過驗光、定配開方、發料、研磨、檢驗、割邊、裝配、複檢、整形及校配等一係列環節,一個環節發生問題,就會影響眼鏡質量。在歐美等國,驗光師起碼要經過7年的專業學習,每年還要參加專業考試,更換新執照才能繼續從業。而目前我國許多眼鏡店業主不是根本不懂這一套業務,就是怕麻煩而把程序簡化,甚至定配眼鏡也“立等可取”。不少眼鏡店配備驗光儀器是為了裝裝門麵。現在不少中小學校、大專院校周圍出現了許多個體戶眼鏡店,有些學生圖方便和便宜而紛紛光顧,結果不但糾正不了視力,反而使近視加深,因此配鏡時,一定要到正規醫院驗光,然後到正規眼鏡店配鏡。

□玩具病

如今,兒童玩具已成了商業市場上永不衰退的主力軍,琳琅滿目的產品,吸引著無數家長和孩子。玩具的確是孩子不可替代的良師益友,然而玩具質量不過關,設計不合理,選擇不合適,致使玩具傷害兒童的事故屢有發生。但令人難以想象的是,有些質量過關、選擇合適的玩具也會產生隱患,原因是未定期消毒。

研究人員曾做過試驗,把剛消毒過的各類玩具給孩子玩,24小時後,再進行細菌測試。結果發現,樹脂製作的玩具細菌集落數仍是0,木製玩具是59,塑料玩具是35,皮毛製作的玩具最多,高達2400多個。而且,時間越長,細菌數越多。另外,玩具還可能沾上寄生蟲卵、病毒等。所以,對玩具必須進行定期消毒、清洗。

至於采用何種方法消毒,要看玩具的材料。一般情況下,皮毛、棉布製作的玩具,可放在日光下曝曬幾小時;木製玩具,可用煮沸的肥皂水燙洗;鐵皮製作的玩具,可先用肥皂水擦洗,再放在日光下曝曬:塑料和橡膠玩具,可用0.2%過氧乙酸或0.5qo消毒靈浸泡1小時,然後用水衝洗、曬幹。0.2%

過氧乙酸的配製是:取過氧乙酸原液2毫升,加入1000毫升水混勻即可。0.5%消毒靈液的配製是:取消毒靈5克,加入1000毫升水混勻即可。消毒液有腐蝕性,不能直接與皮膚、衣物等接觸;過氧乙酸原液須用塑料瓶盛放,瓶蓋上留有1~2個透氣孔,禁用玻璃瓶盛放,以防爆裂。

為兒童選擇玩具時注意以下幾點:

(1)在選擇玩具時,須仔細閱讀玩具使用書。1998年1月1日,《玩具使用說明國家標準》正式實施。此標準明確規定,凡在市場上銷售的玩具,都必須有詳盡的使用說明,其內容應包括產品名稱、型號、主要成分或材質、使用者年齡範圍、安全警示、生產者名稱和地址等。

(2)留意所選擇玩具的適用年齡。為年長兒童選購玩具時,應同時考慮這些玩具對家中其他年幼孩子有否危險。注意玩具是否存在傷害皮膚、眼睛的化學品。

(3)仔細檢查玩具的結構,看看有否破裂,或有沒有隱蔽的尖端突出。

(4)選擇塑料或布絨玩具時,最好有“不易燃”的標簽。

(5)注意玩具表麵塗料是否含有重金屬元素,否則,兒童用口吮吸,對健康有害。

(6)切實檢查拋射性玩具,如弓、箭、槍或飛鏢等,看清楚是否附有保護性鞘套。同時,保護鞘應牢固套在拋射物的頂端,不可任意拆下。

(7)塑料薄膜吹氣玩具是一種水上玩具,可增進孩子對遊泳的興趣。但要記住,此類玩具容易漏氣,故不能作救生用。

(8)檢查電動玩具的電源及開關係統是否安全,是否存在有引火危險的靜電或電火石。

(9)在玩具發出的聲響中,是否存在傷害耳膜的噪聲。

(10)玩具配件中是否存在可能引起窒息的塑料袋或繩索。有些小孩喜歡將塑料袋套在頭上,如果塑料袋太薄,可能會緊貼兒童的臉、鼻而妨礙呼吸,引起窒息。

□自行車病

自行車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帶來許多方便。對於中小學生來說,自行車已成為上學時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此外,騎自行車本身還是一項體育運動,它對心血管係統有很大好處,並有利於肌肉鍛煉,對學生健康有積極意義。但是,有些型號的自行車或附件配置不合理,如車座過硬、過高或過窄,車把過高、過低,女性使用男式自行車,或騎車姿勢不良等,均可造成自行車病。

自行車病的主要表現為,外陰部皮下組織增生、硬變、腫大,並有疼痛不適與排尿不暢等;可壓迫、刺激尿道上段、外括約肌與前列腺,發生尿頻、尿液淋漓不斷等“膀胱排尿梗阻症”;出現兩手麻木、乏力以及輕度肌肉萎縮,書寫、用筷等動作不準確等“尺神經麻痹症”。

騎自行車也要講究衛生,車座不可過高、過硬,車座前端應略低於後端。車把不要低於車座,避免騎車姿勢前傾;車座過窄、前端高於後端,對會陰部壓迫最大,故車座宜寬、軟一些;女性不宜騎男式自行車;長途騎自行車時,中途要適當休息,不應連續騎車。發生自行車病症狀,應暫停騎自行車,對局部進行熱敷,或用1:1000的高錳酸鉀液洗滌會陰部,症狀嚴重或出現炎症者,應及時就醫。

4.現代流行病

□現代心理病

心理疾病越來越威脅著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據最新統計,我國的心理疾病病人約1600萬,其中1/3是在兒童、青少年時期發病。目前兒童心理問題的發病率為12%~16%,患有心理疾病的兒童為2%左右。

孩子表現出的多動性障礙、學習障礙、情緒障礙、品行障礙等怪毛病多是因心理問題引起的,而造成這些怪病的原因很複雜。

經濟發展、工業化和城市化所帶來的社會迅速變遷,對社會結構、家庭功能特別是個人心理健康造成了較大的衝擊,目前心理疾病已經躍居世界十大疾病排位的首位。

而兒童是人群中最脆弱的部分,更加難以承受由此帶來的緊張因素。這些原本在成人身上表現出來的“現代病”也“輻射”給了兒童,因而兒童心理衛生問題就顯得日益突出。

從生理的角度看,兒童這些怪毛病與獨生子女家庭的生活環境、孕育過程中的問題和出生後的撫育方式等因素有關。如孩子的活動範圍受到限製,嬰幼兒期應有的摸、爬、滾、打、蹦跳等行為發育的自然曆程被人為破壞;孕期病毒感染、早產、難產的過度保護等都會造成兒童的神經係統無法健全發展,從而導致心理疾病的發生。

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得當也是致病的原因。當前,仍有為數不少的家長認為,“訓斥打罵都是疼,不管多嚴總是愛”。缺乏與孩子遊戲、溝通的藝術,不尊重孩子,過分包辦或是期望值太高,這些都構成了兒童發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

兒童心理疾病還是要以預防為主,宜早期發現、早期幹預、早期矯治,這需要父母、教師、醫務工作者等全社會共同努力。

對於疼愛自己孩子的家長來說,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固然重要,但也不要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隻有身心全麵發展,才可以稱得上是健康兒童。

□兒童艾滋病

近年來,由母嬰傳播造成的嬰兒和兒童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數在逐漸增加,嚴重威脅著兒童的健康,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研究表明,在未幹預情況下,艾滋病母嬰傳播發生率為15%~50%。母嬰傳播占全世界嬰兒和兒童艾滋病病毒感染的90%以上,是15歲以下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主要途徑。我國目前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的工作較其他國家艾滋病防治工作相對滯後。

艾滋病母嬰傳播是指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婦女在懷孕、分娩或產後哺乳等過程中將艾滋病病毒傳染給胎兒或嬰兒,導致胎兒或嬰兒感染的過程。《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實施方案(試行)》中明確規定,嬰兒應於……12個月進行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結果陰性則排除感染,納入正常兒童保健;陽性者繼續追蹤隨訪。至18個月再次進行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結果陰性排除感染,納入正:

常兒童保健;結果陽性,嬰兒轉入當地艾滋病綜合防治係統。開展孕期自願谘詢與檢。

測、預防用藥、人工喂養等措施,可有效降低艾滋病母嬰傳播率。

□減肥不當症

肥胖確實與許多疾病有關,諸如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膽囊炎等。適度防治肥胖,不但可以擁有苗條的身材,還有利於健康長壽。但是,如果兒童尤其是女孩子不是科學地選擇適宜自己的減肥方法,也會減去健康,減出疾病,得上減肥不當症。

例如,過度節食可出現乏力、頭暈、四肢肌肉萎縮、閉經,重者可患營養不良性貧血、神經性厭食症、萎縮性胃竇炎、內分泌紊亂,還可有心情煩躁、焦慮、不安、記憶力減退及健忘症。節食而使體重反複變化者可患上心髒疾患,嚴重者可死於心髒疾患,有的還會患上膽結石、骨質疏鬆症。

不少減肥藥物服用者有明顯的饑餓感、乏力、腹瀉、嚴重低血壓。經常吃低熱量的減肥食品,使食用者的抵抗力下降,常常可見發熱、感染的反複出現。

運動減肥常會出現越減越肥的表現,或因運動不當出現胸悶、氣急、昏厥乃至猝死。

不恰當的脂肪抽吸術不但損害了相關組織血管、神經、淋巴管,使受損部位功能缺失,循環障礙,重者還會出現人體重要髒器的脂肪栓塞。

適當減肥首先應從健康飲食做起。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維生素和水這6大元素維持著人體的正常活動,需要科學合理地控製。節食減肥要做到營養均衡、低能量、經濟方便、合乎本人生活方式,即除能量外,能滿足全部營養需要。節食應注意以下幾點:

維持熱量的負平衡,少攝入,多消耗。

每天消耗的熱量,應當超過每天攝入的熱量;保證每天蛋白質的供應量,每天每千克體重至少供應1.5克蛋白質;盡量少吃糖和澱粉類食物,每天有80克的糖或澱粉類食物,就可以維持正常的代謝;必須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無機鹽;多吃蔬菜、水果、海菜類食物。這些食物可以填飽肚子,使胖人有飽腹感,不至於進食過量,從而減少進食次數。

一日三餐之外,不吃零食,晚上不吃夜宵;少吃糖果甜食、奶油巧克力,少食大魚大肉,不宜吃飽就睡,進食宜慢,不宜狼吞虎咽。

肥胖的兒童減肥的主要措施之一是運動。運動量要保持中等程度,即活動後使心率加快,比基礎心率高一半左右。每日累加運動時間約半小時,運動量不足,反而會因消耗不多而刺激食欲,使體重增加。以運動後不影響食欲為準則,如果運動後吃得比以前多,那還不如不運動。

運動開始減的是水分,運動後20~30分鍾才是減脂肪。運動量主要由強度、持續時間及頻度3種因素構成。強度過大,則縮短時間、減少頻度(即每周運動的次數),這樣總的運動量還是適中的。一般認為,運動後肌肉、關節無明顯的酸痛及疲勞感,則說明運動量合適。相反,運動後出現心跳、氣促、肢體酸痛則說明運動量過大,應進行調整。運動量要根據自己的體質而定。“跟著感覺走”是自我調整的最實在的依據,每個人身體的承受能力不同,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日也有差異,運動後感覺良好便予以保持,感覺疲勞或不適便應減少運動量甚至休息。特別是兒童更加要注意,若不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運動量則會損害身體。

目前世上尚未發現一種有效的減肥製劑後服用,能使肥胖者永不反彈。事實上肥胖的複發(反彈)率很高,有部分肥胖者甚至愈減愈肥。反彈情況與合理飲食、適度活動及糾正不良生活習慣緊密相關,其中與飲食的關係較大,特別突出的是與持續服藥及服藥時間長的關係更為緊密。因此應把肥胖症的治療作為醫療行為來綜合治理,突擊型減肥的短期行為是無益的。若要做到減肥後不反彈,那一定是有條件的,要靠自身采取綜合措施才能辦到。

減肥的目的固然是使體重減輕,然而達到如意目的並非易事,有時費九牛二虎之力,但體重依然如故,似乎減肥治療無效。

目前有關專家提出“代謝合適度”的概念,即肥胖之治療不要集中於體重上,而是控製肥胖帶來的一係列異常,如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胰島素,隻要代謝控製正常,肥胖的治療就算有效。這個概念強調了對健康的保證,而並非難以控製的體重本身。科學的減肥方法主要是減少體內的脂肪,所以不能籠統說減輕體重就算減肥成功了。確切地說,體重並非判定一個人是否肥胖的唯一指標。

更重要的是,測定體內脂肪含量的多少,即看脂肪占體重百分比的大小。雖然你的體重減下來了,但你身上的脂肪卻沒有減下來,所減少的隻不過是水分。如此減肥,危害甚大,兒童減肥也要遵照上麵原則及措施進行。

□運動過度病

“生命在於運動”,但運動過度會傷害人體。兒童進行體育鍛煉必須強調適宜與適量,不能超越鍛煉者體能的界限。

運動過度可使兒童的肌肉、肌腱、關節和內髒產生過度疲勞乃至損傷。當運動量不斷地加大時,人體的內分泌係統會受到幹擾,體內某些激素的分泌量會隨之減少,血清裏的某些免疫球蛋白會突然消失。由此,使機體的免疫屏障作用大幅度地下降,導致過度運動者易感染各種病毒性、細菌性的疾病。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兒童,由於運動時大腦會產生使人愉快的化學物質,常有欣快之感:而一旦運動停止2—3天,欣快感消失且可能產生內疚、抑鬱、易激動和焦慮不安等症候群。醫學心理學家發現,這種因運動者要求自己運動時間越長越好、運動量越大越好而導致的上述心身反應,常使其患上“運動成癮症”。成癮的運動者堅持不懈地進行超負荷運動,天長日久使軀體積勞成疾。

過度疲勞表現為肌肉疲勞的,會出現肌肉酸脹、僵硬,肌力下降,快速協調動作受限;表現為神經疲勞的,會出現反應遲鈍,判斷失誤,注意力無法集中;表現為內髒疲勞的,會出現呼吸變快變淺,心跳時快時慢,脈象又細又弱。嚴重者表現為疲憊乏力、心悸胸痛、頭暈失眠、浮腫肝大、血壓異常、心律失常。由於機體抵抗力下降,還易患肝炎、風濕病、腎炎、結核病等。

生命在於適宜運動。健身運動宜量力而動、量體而動,不宜“勞其筋骨”、汗流似注、氣喘如牛。

不同年齡、體質應選擇不同類型的運動項目。兒童可選擇強度稍大,富有衝擊力的項目,如12分鍾健身跑、障礙跑、拳擊、足球、橄欖球、武術等;也可選擇爬山、體操、滑雪、健美,這些項目可強化全身肌肉,減輕體重,加強肌肉的力量,提高運動器官功能。

健身運動要有一定的運動量,達到一定程度的疲勞,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運動者注重鍛煉方法,講究科學合理,目的是防止過度疲勞和疲勞積累。

消除運動後疲勞的方法很多,例如:①

補充營養。當人體感到疲勞後,食入100克左右的葡萄糖,可以及時補充運動中熱能的消耗,促使肝糖原的儲存,恢複血糖正常水平,加速消除代謝產物;在膳食中適量補充蛋白質、維生素Bl和B2.尼克酸、礦物質及水,使人體的運動能力得以恢複。②洗溫水浴,水的溫熱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加速代謝廢物從體內排出。③按摩,對用力最多、最疲勞部位的肌肉通過揉捏、運拉、叩打,有利於較快地消除疲勞。④充足睡眠。

良好的睡眠是消除疲勞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運動後要做到“五不”。一不立即吸煙。運動後馬上吸煙,吸入肺內的空氣中混入大量煙霧,既減少了氧含量,又可因供氧不足而出現胸悶、氣喘、頭暈、乏力等,身體疲乏時吸煙的危害比平時更大。二不要馬上洗澡。運動時人體內血液大量地分布在四肢及體表,運動停止後,增加的血流量還要持續一段時間。馬上洗澡會導致血液過多地進入肌肉和皮膚,將使大腦與心髒等血供不足。三不要貪吃冷飲。運動後失水較多,往往口幹舌燥,此時如喝下大量的冷飲,很容易引起胃腸痙攣、腹痛、腹瀉等。四不要蹲坐休息。運動後蹲下休息,會使下肢血液回流,影響血液循環,加深肌體疲勞。五不要即刻進餐。運動後立即進食,會引起消化係統功能紊亂,久之導致疾病。

□迪斯科綜合征

迪斯科是20世紀80年代風靡全世界的一種交際舞。由於它迎合廣大兒童的心理和情趣,帶有強烈的時代感,因此頗為流行。在酒吧、咖啡廳的迪斯科狂熱者通宵達旦,缺乏自我保健意識,身心調節失控,容易導致“迪斯科綜合征”。其表現為頭頸綜合征、腦缺血綜合征、關節運動征等。這主要是由於跳舞者在快速和強烈的音樂節奏中,快速伸縮、扭動頭頸、身軀,易導致脊髓神經過度緊張,血管痙攣收縮,發生頭痛、頭暈、肌肉麻木疼痛,以致肌無力。有的舞蹈者過度扭擺,可造成腦缺血。四肢關節長期快速扭動、伸縮,尤其是強烈的衝擊式的扭曲關節,會造成多關節運動病。如果長時間處於熾熱的情緒高漲狀態,會使大腦興奮與抑製功能失調,久而久之會造成失眠、神經衰弱等多種疾病。因此,兒童跳迪斯科應適可而止,以免影響身心健康。

●驚險娛樂病

現代娛樂項目中有些富有驚險性和刺激性,常受到青少年的青睞,諸如高空觀覽車、激流勇進、碰碰車、過山車、蹦極、滑雪、滑翔傘、水上摩托艇、海盜船、攀岩、探洞等。

這些項目多包含體育、勇敢、知識,是一種積極的休息,有益於身心健康。

但這些項目也常為高速、淩空、旋轉、跌宕等,並非人人皆宜。對於患有高血壓、心髒病、精神障礙、美尼爾病以及老人、孕婦、嬰兒、幼兒、生性膽小、體質虛弱者,均不宜參與這些驚險娛樂。如果出於不了解或好奇,不顧自己身體狀況,盲目進行這些項目的活動,可導致驚險娛樂病。

高速項目可造成人膽戰心驚、恐慌不已,使心血管病者疾病複發,嚴重者可發生猝死。

淩空項目可因恐高而頭暈目眩、心悸惡心,有的可導致血壓升高而出現大汗淋漓,甚至出現高血壓危象。

旋轉項目多發生頭暈耳鳴,身體左搖右晃而無重心感,常誘發美尼爾病或人體平衡器官功能障礙。

跌宕項目常因起伏波動,對心腦血管疾病、體質虛弱、高血壓、飽餐之後和胃腸功能紊亂者均不宜,多可造成心腦血管意外、虛脫、惡心、嘔吐等症狀。

兒童應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對於驚險娛樂不要出於好奇心理貿然參與。對於某些娛樂項目,如心懷恐懼,應即刻回避。

在參與某項運動過程中,一旦感覺不適,如有可能應立即中止活動,或閉目休息。

娛樂場所應對驚險娛樂項目設立醒目標誌,說明其有關安全要求,標明並勸阻不宜參與的老人、孕婦、嬰幼兒以及某些疾病患者。對驚險運動設施,應定時進行安全檢查或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