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兒童現代病預防與治療(2 / 3)

維生素A、D中毒,以6個月到3歲的嬰幼兒發病率最高,多是由於家長給小兒服用魚肝油過多而造成的。孕婦若大量服用維生素A、D,則會引起胎兒骨骼發育異常、先天性白內障、新生兒血鈣過高以及智力遲鈍等不良後果。

(3)維生素Bi過量。大量應用維生素Bi會出現頭昏眼花、腹瀉、浮腫、心律失常等。若肌肉注射過量可發生紅斑、風疹塊、接觸性皮炎、支氣管哮喘,甚至過敏性休克。

孕婦過量服用會造成產後出血不止。

(4)維生素B2過量。大劑量注射維生素B2,能使腎髒的腎小管發生堵塞,產生少尿等腎功能障礙。

(5)煙酸(B族維生素之一)過量。會使皮膚潮紅、發熱、瘙癢、出現蚊走感,也可發生心慌、惡心、嘔吐等症狀。

(6)維生素B6過量。孕婦若使用25毫克以上的大劑量,可影響胎盤對胎兒營養的供給,使胎兒的發育發生障礙。若肌肉注射過量也能發生過敏性休克。

(7)葉酸(B族維生素之一)過量。會出現口苦、焦慮不安和睡眠規律反常等現象。

(8)維生素B12過量。可出現哮喘、蕁麻疹、濕疹、藥疹、麵部浮腫等過敏反應,也可發生心前區疼痛和心慌等,因此會使有心絞痛的病人加重病情,或發作次數增加。

(9)維生素C過量。長期大量服用,會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若突然減少用量,比未服藥前更易患壞血病,同時尿液酸化,草酸鹽急增,容易形成腎結石。用大劑量維生素C進行快速靜脈注射,會發生紅細胞溶解或靜脈栓塞,有致命的危險。嬰兒大量服用維生素C,常有睡眠不安、消化不良、浮腫、腹瀉、蕁麻疹等。多次靜脈注射維生素C,還會發生全身瘙癢性丘疹,甚至發生過敏性休克而致死。

維生素C在攝取時要興利除弊,必須注意以下要點:

維生素C不要與其他維生素同時服用,否則會失去原有的生理作用;維生素B2為熒光物質,如與維生素C同服,會使維生素C分解,失去作用;食蝦後不要服用維生素C,無論河蝦、海蝦,殼中均含有五價砷。五價砷無毒性,如與維生素C同食,由於維生素C有還原化學作用,可將蝦的五價砷還原為三價砷,就等於服下了砒霜,長期如此,可產生慢性砒霜中毒,出現乏力、肢麻、皮炎、貧血、腎功能減退等症狀。此外,維生素C還不能與茶葉、牛奶等堿性飲料同食,否則可使維生素C失去作用;飯後不要立即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因菜中的肉類多含有鐵和銅(如豬肝、瘦肉、牛肉)。若飯後立即吃水果,由於維生素C還原的化學作用,可影響對銅和鐵的吸收,從而導致貧血和心髒功能的減弱;服用維生素藥物時不要過量,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也應適可而止。

如長期服用過量的維生素C和無節製地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可導致腎功能障礙,或缺鐵性貧血,出現肢麻、皮炎等症。過量服用維生素C,還會影響醫生對糖尿病的診斷;維生素C缺少穩定性,極易在空氣中氧化和受紫外線破壞。因此維生素C製劑要密閉保存;維生素C畏乙醇(酒精),如果將果汁兌入高度酒中同飲,果汁中的維生素C會被破壞掉;維生素C畏高溫。茶葉、果珍衝水服用時,不要用滾燙的沸水,應將開水稍冷一下,待溫度降至800C時再衝服,以免茶葉和果汁、果珍中的維生素C被破壞。

(10)維生素E過量。每日用量大於400毫克,長期應用可能導致血栓,還會引起月經過多或閉經現象;當劑量用到2000~12000毫克時,對有些人會影響其生育。

對於有嚴重高血壓、心肌損害和采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使用維生素E應當特別慎重,開始時每日100毫克,隨後逐漸增加劑量,否則易引起血小板聚集與血栓形成。

(11)維生素K過量。會引起嚴重的黃疸或溶血性貧血及肝細胞損害等,還會有過敏反應。

一般情況下,隻要飲食結構合理,膳食平衡,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即不偏食,少吃油炸食品,不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由於食品加工、烹調不當等因素,會造成維生素的流失。補充時,宜服多種維生素,如複合維生素B片、維康複片、施爾康片。

若有某種維生素嚴重缺乏需要迅速補充時,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過量攝入某種維生素導致不良後果時,也應及時請醫師診治。

□居室綜合征

居室綜合征是城市文明病的一種,因人們長時間受到居室內汙染空氣的侵襲所引起。小兒在生長過程中,最容易受到侵襲。

兒童受到居室內空氣汙染主要來自兩個方麵:

(1)廚房中烹飪時使用的煤、煤氣等燃料在燃燒時放出煙塵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氣體可刺激小兒呼吸道黏膜而造成咳嗽、氣喘,對小兒的皮膚、口腔、眼等器官也有刺激作用。此外,當炒菜時,油脂熱化過甚而分解出一種叫丙烯醛的有害化學物質,對小兒的呼吸道和眼睛亦有刺激和損害。

(2)父母或客人在室內吸煙,可刺激小兒喉頭及聲帶。煙霧中的尼古丁能影響小兒神經係統的傳導,時間一長可造成小兒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

因此,要防止小兒受到居室綜合征的侵襲應從下列多方麵著手:

(1)要經常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經常開窗換氣,尤其有人在室內吸煙時,必須開窗通風。

(2)烹飪中油鍋冒煙時應迅速將菜肴倒入鍋內。

(3)改良通風不良的煤爐或煤氣灶,廚房應安裝排風扇或抽油煙機。

(4)要讓孩子經常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以增強體質。

□爽身粉綜合征

兒童洗浴後在身上用些爽身粉,可使身體滑膩清爽,十分舒適。然而,專家指出,爽身粉如果長期使用不當,就會損害兒童健康。

爽身粉中含有一定的滑石粉,兒童如果在撲粉時吸入少量粉末,可由氣管的自衛機製排除,但是如果長期使用,兒童吸入過多,滑石粉就會使氣管表層的分泌物變得幹燥,破壞氣管纖毛的功能,嚴重者可造成氣管阻塞。更為嚴重的是,一旦發生“爽身粉綜合征”,目前國內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造成爽身粉綜合征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一是家長管理不善,爽身粉隨意亂放:

二是使用時撲粉過多;三是使用方法不當,撲粉時粉末到處飛揚;四是讓嬰幼兒自己撲粉,或者讓孩子當玩具玩耍。

正確使用爽身粉應注意:不要使其飛揚;使用後要妥善保存,不要讓孩子拿去玩耍,不要在有風處給孩子撲粉。

□嬰兒“捂熱綜合征”

捂熱綜合征多發生在寒冷季節的深夜和淩晨。絕大多數病人是嬰兒和幼兒,偶見於大孩子。原因主要是家長給孩子造成的不良睡眠狀態,如衣被蓋得過多;將衣被或毛巾等物蒙住孩子頭麵:嬰兒與大人同睡時,將孩子放在母親腋下;讓嬰兒口含奶頭入睡……由此造成孩子口鼻不同程度堵塞,引起缺氧、窒息。同時,衣被過多,捂蓋嚴實,孩子體溫不能散發,大量出汗,可引起身體脫水。

起病早期,機體可通過加快呼吸次數、加深呼吸幅度,吸進更多的新鮮氧氣,出汗過多口渴,可通過飲水以及自動改變體內細胞內外液體比例等進行代償。此時,如能及時發現,將患兒頭麵部暴露在通風處,讓其吸入新鮮空氣,同時適量補充一些水分,即可改善症狀,很快恢複正常,也不會留下任何後遺症。如未能發現,缺氧、脫水等症狀可逐漸加重。機體氧氣含量減少到一定程度,會發生急性腦缺氧。這時嬰兒發生驚厥,肌肉痙攣抽動。這些劇烈的肌肉活動,又會消耗更多的氧氣。如此,缺氧引起驚厥,驚厥加重缺氧,互為因果,惡性循環。嬰幼兒體溫調節中樞尚不完善,機體代謝產生的多餘熱量不易散發,體溫可高達40℃~42℃,繼而發生循環衰竭。這時病兒缺氧嚴重,體溫上升,四肢冰涼,有生命危險。嚴重的捂熱綜合征,病兒常留下頑固性癲癇、腦性癱瘓等嚴重後遺症,或因腦水腫、呼吸衰竭而很快死亡。

在寒冷的冬天,一定要注意避免這種人為因素造成的悲劇。平時,應盡量培養小兒單獨睡,將搖籃或小床放置在大人床旁邊,特別是不可養成孩子口含奶頭睡覺的不良習慣,防止發生口鼻被堵,或嗆咳後窒息、缺氧等嚴重不良後果。不管氣候多麼寒冷,小兒睡覺時也應將其棉衣、棉褲脫去,至多穿1~2件毛衣。蓋被應鬆軟,厚薄適度。如需加強保暖,可將墊被加厚。千萬不可將被蓋過頭,或在孩子的頭麵部蒙上紗巾、毛巾等物。

如果發現孩子出現捂熱綜合征的症狀,不要驚慌失措。若僅為麵色欠佳,仍有自主呼吸,刺激後身體有反應,應趕快將患兒移出捂緊的被窩,放置於空氣新鮮的地方,讓其呼吸新鮮空氣,改善缺氧狀況。如伴高燒,可鬆解衣服,減少包裹,揩幹汗水或用溫水擦浴,更換濕衣服。也可在頭部枕上冷水袋,以利散熱降溫,降低代謝,保護大腦。切不可用退熱劑,防止因此使患兒出汗更多,加重脫水,惡化病情。注意整個過程須適當保暖。然後立即送醫院進行進一步診治。

如果孩子手腳冰冷,呼吸不規則或無呼吸,刺激無反應,應立即清除孩子口鼻分泌物,做人工呼吸(必要時加做體外心髒按摩),同時就近送醫院搶救。

□牙刷汙染征

科學刷牙會清潔牙齒,保護牙齒健康。

科學刷牙不但要求刷牙的方法科學,而且也要求選擇衛生無菌的牙刷,這樣才能保護牙齒不受侵害,若使用帶菌的牙刷,則易患上牙刷汙染症。

牙刷刷毛排列過密,使用後頭朝下,不通風,常潮濕,易滋生細菌:牙刷天天接觸牙齒和口腔的角落,刷牙後,如未衝洗幹淨,很可能有病菌在牙刷的縫隙中隱藏;牙刷上或多或少遺留牙膏,又為細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優良條件。大量研究材料表明,連續使用2個月以上的牙刷,細菌培養結果存在多種致病菌,如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肺炎球菌、肺炎杆菌、白色念珠菌等。牙刷裏的病菌常趁刷牙之際,使“病從口入”。

兒童一般抵抗力較弱,隱藏在牙刷裏的致病菌容易侵入體內,引起咽炎、扁挑腺炎、牙齦炎、口腔炎、上呼吸道感染,甚至肺炎、風濕熱、腎炎、腸炎、膿毒血症及菌血症等。

專家們發現,經久不愈的咽炎息兒,清洗、消毒牙刷或及時更換牙刷後,病情明顯改善。

因此,兒童每次刷牙完畢,須用流動的清水將牙刷上黏附的食物殘屑和牙膏/中洗幹淨,牙刷頭朝上置於通風幹燥處,盡量選購排列少(2~3排)的牙刷。

將洗淨的牙刷頭部全部浸沒在3%雙氧水裏30分鍾,每周1次。雙氧水分解釋放出來的原子氧能殺滅黏附、隱藏在牙刷裏的病菌,簡便有效且經濟。消除了牙刷上的汙染,既達到了衛生牙刷的要求,又避免一些人在牙刷毛還沒有磨損或卷曲時一兩個月換一把新牙刷的浪費現象。也可用醋或其他消毒液來浸泡牙刷。發現疾病時,需及時就診治療。

此外,當今市場上,打上“藥物”兩字的牙膏有許多,上麵書寫的功效有防齲、脫敏、防酸、消炎、除垢、除臭、含氟等。藥物牙膏中的藥物成分並不多,且在口腔中停留時間較短,其治療牙病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人的口腔內有大量細菌,其中有的是致病菌,更多的卻是無害而有益的。這兩類細菌常常共生共存、相互依存又相互製約,使口腔內微生物生態係統得以平衡。如果使用殺菌功效大的藥物牙膏,雖然能殺死致病細菌,同時也消滅了無害有益的細菌,使口腔內的細菌生態失衡,菌群失調,由此會導致其他疾病。含氟的藥物牙膏在含氟量低的地區使用當然是很有益處的,但如在不缺氟的地區使用則會適得其反,使斑釉現象更為嚴重。由上可知,選用藥物牙膏一定要有針對性,如果牙齒並無疾病,可用質量較好而不含藥物的牙膏;即使需用藥物牙膏的人,也不宜長期固定使用一種牌號的藥物牙膏,以免口腔內的細菌在一種藥物的反複刺激後產生耐藥性。

3.現代文明病

□現代文明病

專家們指出:“健康就是沒病和保持不病”的健康概念已經過時了,消除疾病,達到生理、心理、社會能力的完好狀態,才是現代兒童健康的標準。然而,隨著文明的進步和發展,兒童現代“文明病”也越來越突出。

兒童膳食結構的不合理,帶來了危及兒童健康的一係列問題。如營養過剩導致的兒童單純性肥胖,城市兒童占30%,易患高血壓、心髒病和智力心理障礙:蛋白質攝入不足,引起兒童智力障礙及身材矮小:鐵缺乏症所致的貧血占兒童發病率的20%;鋅缺乏症占兒童發病率的48%;碘缺乏症、鈣缺乏症占我國北方兒童發病率的80%。

此外,隨著工業汙染的加劇,兒童鉛中毒已占城市兒童的30%,農村兒童的20%。

因此,兒童醫學專家們強烈呼籲從社會到家庭等各個方麵要切實防範兒童現代“文明病”,以確保兒童生理和心理衛生,使其健康成長。

□吉他指頭炎

吉他是一種西方樂器,由於它具有節奏明快而清晰,抒情情調濃鬱而深受兒童喜愛。吉他演奏者或初學者,往往彈奏或練習時間過長,有的可達幾個小時。

吉他是直接用指頭彈奏的,人的手指血管雖然豐富,但屬於人體遠端,供血並不十分豐富。長時間撥弄琴弦,可造成皮膚較嫩的指頭受到損害,形成吉他指頭炎。指尖有針刺樣疼痛,或出現麻木,有的可發生指頭偏彎或杵狀指畸形等。可由於細菌汙染,出現紅、腫、熱、痛,亦可發生膿腫,使指頭腫脹、化膿。

因此,兒童彈奏吉他時時間不宜過長;

初學者不要急於求成,練琴時間以1小時左右為好。

彈奏吉他後,可用熱水浸泡手指3~5分鍾,以促進血液循環,並可進行適度按摩。

已發生吉他指頭炎者,應及時休琴,並交替冷敷和熱敷指頭,待其恢複後再行操琴。

吉他指頭炎合並感染者,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等藥物治療。

□耳塞機綜合征

現代化生活中,使用耳塞機的機會較多,如耳塞式收音機、隨身聽等。科學研究證實,85分貝以上的音量可給聽覺神經帶來損傷,我們使用的高頻率立體聲耳機音量已達130分貝。耳塞機的立體聲響進入耳道,不但無回旋餘地,而且很強的聲壓直接刺激鼓膜,久而久之,耳蝸聽神經末梢在長期刺激下,可導致聽神經萎縮,致使聽力下降並引起其他症狀,稱之為耳塞機綜合征。

其症狀表現為,聽力呈進行性減退,出現頭昏、腦漲、耳鳴、惡心、血壓增高、心動過速、肌肉緊張、反應遲鈍、思維減退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缺乏學習耐心,學習成績下降等多發生在學生群體中。走路、騎車、開車時聽耳塞機,發生交通事故的也不鮮見。

鑒於以上種種弊端,兒童應盡可能避免使用耳塞機,使用時收聽時間不可過長,每日以1小時左右為宜。音量不要過大,音質以不刺耳、柔和為好。不聽節奏瘋狂、刺耳之音和不利心身健康的音響。

使用耳塞機後,應用手指按摩、擠壓和放鬆耳屏,反複多次,並用手掌於外耳道口反複進行一壓一鬆動作,以促進血液循環。

走路、騎車、開車時不可使用耳塞機。一旦出現耳塞機綜合征症狀,應及時就醫。

□電視病

現在,電視機已成為家庭中必不可少的家用電器,它不僅給兒童和青少年帶來了歡樂,還使他們開闊了眼界,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但若看電視方法不當或不加節製地看電視,就會引起一些病症,醫學上稱之為電視病。主要包括以下6種疾病:

(1)電視頸。有些兒童和青少年看電視時不注意坐的姿勢,有的歪頭斜眼,有的躺在沙發或側臥在床榻上,更有的兒童坐在小板凳伸頸抬頭看電視,由於頭頸部長時間保持這種過伸過屈的姿勢,容易引起頸部軟組織勞損,患頸部疾病。

(2)電視胃腸病。有的兒童每天放學回到家裏,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視機,而且為了爭取時間,吃飯時狼吞虎咽或邊吃邊看,看電視全神貫注,目不轉睛,而進食則是漫不經心,食不知味。久而久之,就會引起胃腸植物神經紊亂,使胃液、膽汁和胰液等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蠕動功能減慢,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誘發胃病。

(3)電視眼病。是由於看電視所引起的一種眼病。長時間地看電視可使眼睛疲勞,視力下降而造成近視。調查表明,電視屏幕離眼睛距離越近,看的時間越長,對視力影響越大。此外,在較暗的環境中看電視時間過長,會大量消耗視網膜中的視紫紅質。如視紫紅質消耗過多,容易造成維生素A缺乏,致使人在黃昏時或較暗的環境中視物不清,眼睛幹澀不適,嚴重時就會發展成為夜盲症。

(4)電視孤獨症。電視機屬於一種單向傳播形式,剝奪了兒童信息反饋的機會倘若兒童長時間單獨地看電視而沒有和任何人進行感情交流的機會,加上兒童自製力差且具有較強的模仿力,為此常常會不自覺地模仿電視中人物的言行,而對周圍的人群,甚至是自己的父母也視若無人,漠不關心,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使兒童性格變得孤僻,行動上變得離群不語,獨來獨往,醫學上稱為“電視孤獨症”。

(5)電視肥胖症。目前美國13歲以下的兒童中,約有80萬名患“肥胖症”,而我國青少年中有3%~5%為肥胖症。肥胖症有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這些兒童整日沉湎於看電視,並且邊看邊吃糖果、點心、糕餅等食物,經常如此,攝入的熱能遠比消耗的多,於是就引起肥胖症。據調查資料表明,每天看5小時電視的兒童比每天看1小時電視的兒童肥胖症高出1倍。

(6)電視迷綜合征。不少兒童在假期整天沉溺於看電視,往往會打亂飲食起居規律,而易引起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甚至出現頭昏、眼花、視力銳減、腹脹、失眠、多夢等症狀。

綜上所述,為了保護兒童的身心健康,在看電視時要講究科學的方法,不僅電視的內容要選擇,而且看電視時間更應嚴格限製,一般除假日外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不宜超過1個小時,電視機安放的高度最好與眼睛的水平線一致或略低3—5厘米,看電視時眼睛與屏幕的距離不宜太近,保持在2米遠為宜。此外,室內的光線應與電視屏幕的亮度協調,宜開一盞3~8瓦的熒光燈,以調和室內光亮對比度,但燈光不要直射在屏幕上。此外,平時要注意兒童的飲食,多吃胡蘿卜、豬肝等食物,以防止夜盲症的發生。

□電視癲癇病

所謂電視癲癇病,就是患有光敏性癲癇的病人,在看到電視熒光屏上閃爍的圖像後,而發生的疾病。因是看電視後而發病,故稱為電視癲癇病,這種新類型癲癇病也被稱為“彩色敏感性癲癇病”。

電視癲癇病經常在以下情況發生,如電視圖像閃爍或圖像滾動;離電視機的距離過近(最好離電視機3米以上);頻道變換:幾何圖形失真;背景扭動以及病人健康狀況改變(如月經前、疲勞或患其他疾病等)等等。

此病的治療方法與治療癲癇病相似。

預防電視癲癇病的發生,首先是勸告患有光敏性癲癇病的病人,不看電視或少看電視;其次,在電視熒光屏上出現上述情況時,讓病人立即背離熒光屏,待他人調好後再看,等等。

□兒童電腦病

心理學家指出,青春發育期前的兒童若長時間與電腦相處,對其思維和感情生活將會產生不良的心理影響。人的心理狀況是在環境與人相互影響中形成的,由於人的腦細胞適應能力特別強,人對自己所在的環境很快就會形成一種心理狀態。心理學家從這一原理出發研究電腦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人的思維是一種內在的交談,人的經驗、詞彙、語言等共同形成了人的邏輯思維方式。青春發育前的兒童長時間地與電腦打交道,他所形成的基本思維將與電腦的符號式思維相同,即零碎的符號式機械思維代替了人的邏輯思維能力。

電腦正在成為人的記憶的替代物,若兒童一味地使用電腦來替代頭腦的記憶,那麼人腦將降為智能機器。

兒童若長時間與電腦相處,會在情感上對電腦的信息世界產生一種眷戀和過分依賴之情,他們不了解電腦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過分依賴電腦與過分依賴父母一樣,都不利於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形成。

人的道德觀念和處世準則是通過人與人的相處和交流形成的,電腦不能告訴孩子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不善於與人交流隻會與電腦相處的孩子,不僅在人際關係上有缺陷,而且也不利於良好道德觀念的形成。國際互聯網上的色情內容對兒童的毒害尤為嚴重,更值得引起高度重視。為此,心理學家告誡人們:不要認為兒童長時間獨自遨遊電腦有益無害,家長應該和兒童一起使用電腦,給予一定的指導並與孩子交流。

生理學家認為,五六歲的孩子,正是長身體、長智力的關鍵時期,也是發展社會活動能力的啟蒙階段。如果這時給他們買了電腦,強迫他們與沒有感情的機器打交道,隔絕了他們與周圍小朋友的聯係,必然對他們的身心發育有所限製。

五六歲的孩子,天真活潑,愛玩耍,愛活動,在玩耍與活動中能使大腦皮質的思維能力增強,胃腸蠕動加快,消化吸收好轉,身體長得高。而學電腦時靜坐桌子旁邊,身體得不到應有的鍛煉,將妨礙孩子身心發育。

●電腦綜合征

電腦自從問世以來,就逐漸成為生活、學習、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電腦和其他的人類工具一樣,不可避免地也存在弊端,表現在人類對它的過分依賴,使人類懶惰。如果在工作即將完成時出現病毒,會使人痛心疾首,影響心情。電腦對人類尤其兒童健康造成的危害更應該引起我們重視,這就是“電腦綜合征”。

電腦的顯示屏和其他有射線管的儀器一樣,也必然存在射線。有些射線對人的眼睛有害。科學測試表明,一個人連續3小時……在電腦前直視,就會使視力下降30%左右,並引起頭暈、惡心、困乏無力、視物不清等症狀。有研究表明,電腦的射線損害可引起人白細胞減少、血小板降低、貧血等。盡管現在還沒有關於電腦使用時間和上述疾病的反應關係的研究結果,但是兒童使用電腦最好不要時間太長,而且輸錄數據、文字時盡量采取盲打,減少看視屏的時間。在操作一段時間後,可進行一定的戶外活動。也可以喝牛奶、豆漿、茶水等保健飲料,使體內的廢物和毒素迅速排出。

●新電腦病——腕管綜合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人使用電腦的時間和機會越來越多。為此,醫生們提出警告,長期使用鍵盤打字,會提高罹患腕管綜合征的幾率,對它長期置之不理,可能會導致神經受損、手部肌肉萎縮。

所謂腕管綜合征是指人體的正中神經在進入手掌部的途徑中,受到壓迫所產生的症候,主要會導致食指中指疼痛、麻木和拇指肌肉無力感。這種病症之所以成為一種日漸普遍的現代文明病,主要原因是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急劇改變,愈來愈多的人每天長時間接觸、使用電腦所致。這些上網族多數每天重複著在鍵盤上打字和移動鼠標,手腕關節因長期密集、反複和過度的活動,以致逐漸形成腕管綜合征。

專家們指出,當你發現雙手有以下症狀時,就需多加注意。單手或雙手感覺無力,手指或手掌有麻痹或刺激僵硬感,手腕疼痛,伸展拇指時不自如且有疼痛感等。對於該病的預防,重點應放在營造健康的工作環境和正確操作的自我保護方麵。如個人座椅要調至適當的高度,使人坐著時有足夠的空間伸放腿腳;不要坐或站立太久;坐時背部應挺直並緊靠椅背,而且不要交叉雙腳,以免影響血液循環:打字時電腦的鍵盤應正對著自己,如果斜擺在一邊,可能會導致手腕過度彎曲緊繃;鍵盤擺放的高度以及離人體平行距離應調整到一個打字時感覺舒服自如的位置;同時,每操作30分鍾,應暫停一會兒,讓雙手和眼睛做適當放鬆或休息。

兒童身體正處於發育階段,更要特別注意。

腕管綜合征屬於“累積性創傷失調”之症,病情較輕者可采用藥物治療或使用腕背屈位夾板療法治療;病情較重者可施行腕管切開術。

□上網“衝浪”煩惱征

隨著電腦的普及,電腦已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麵麵。我國網民已逾百萬,其中兒童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同時,伴隨電腦而生的兒童網絡性心理障礙已受到了心理學家、醫學家的廣泛關注。

兒童網絡性心理障礙是指患兒往往沒有一定的理由,無節製地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國際互聯網上持續聊天、瀏覽,以致影響生活質量,降低學習效率,損害身體健康,並在生活中出現各種行為異常、心境障礙、人格障礙、交感神經功能部分失調。該病的典型表現包括:情緒低落,無愉快感或興趣喪失,睡眠障礙,生物鍾紊亂,食欲下降和體重減輕,精力不足,精神運動性遲緩和激動,自我評價降低和能力下降,思維遲緩,有自殺意念和行為,社會活動減少,大量吸煙、飲酒和濫用藥物等。

在兒童網絡性心理障礙的早期,患兒通過朋友、親屬或同學,發現上網的樂趣,並在上網中感覺樂趣不斷增強,於是上網時間不斷延長,由此出現記憶力下降。有些患兒晚上起床解手時都會情不自禁地打開電腦上一會網。開始是精神上的依賴,渴望上網,後來發展為軀體依賴,表現為每天起床後情緒低落、思維遲緩、頭昏眼花、雙手顫抖、疲乏無力和食欲不振,上網以後精神狀態才能恢複至正常水平。該病晚期,患兒出現與生理因素無關的體重減輕、外表憔悴,每天連續長時間上網,一旦停止上網,就會出現急性戒斷綜合征,甚至有可能采取自殘或自殺手段,危害個人和社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