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現代富貴病
□肥胖症
小兒肥胖症是由於食欲旺盛,日常進食的營養超過了生長發育所需,致使多餘的營養轉變成脂肪組織貯藏在體內,形成肥胖。
本症患兒大多自嬰兒期就食欲很好,容易接受添加的輔食品。長大了,愛吃葷菜、甜食及油膩的食物。三餐之外,還吃較多的零食,如糕餅、點心、巧克力等。在幼兒時,小兒長得比同年的孩子高、胖。但由於較胖,孩子行動不夠靈活,往往避免參加有競爭性的遊戲或體育活動,平時活動也較少,減少了運動的消耗,就相對地增加了營養的累積,使肥胖加重。所以多吃與少動是引起肥胖的原因,而二者又是相輔相成的。現代醫學認為成年人的血管硬化、冠心病等疾病與脂肪代謝障礙有關,而肥胖者的發病率則顯著增高,所以早期預防及控製肥胖症很有必要,可降低成年後的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控製小兒體重超常應從飲食調整及增加活動著手。肥胖的小兒一向食欲旺盛,故應從改變食物種類入手,避免多吃高營養、高熱量的食物,即含脂肪、澱粉類豐富的食物,如肥肉、甜食、糕餅、土豆、山芋、油炸的食物、巧克力等,而多吃些含熱量較低、富蛋白質的食物,如瘦肉、魚、豆製品、粗糧。多吃些蔬菜和水果,使孩子每餐食後仍有飽足感,並要鼓勵孩子多參加各種活動,以增加體力消耗。但也不要一下子劇烈運動,往往大量運動後,反而肚子很餓,吃得更多,而適得其反。一般孩子進入少年期後,自己多能感到肥胖不美和不方便,而會自覺限製飲食,增加鍛煉,使體態恢複正常。
小兒肥胖絕大多數是良性的。但若在較短時間內出現肥胖,而脂肪的分布不均勻呈“向心性”,即麵部及頸背、胸、腹肥胖,而四肢卻相對較瘦,並伴有多毛、高血壓等,或表現性征不發育,則應疑有腎上腺或腦下垂體等內分泌功能疾病,必須去醫院確診。
□肥胖佝僂病
許多小兒從外表上看很健壯,但卻經常哭鬧不止,睡眠的時間很短,睡著之後還常會出現驚厥的現象。有些家長以為這是奶不夠吃的緣故,於是買來奶粉,孩子一哭就給他加餐。但是情況仍然沒有大的改善。
當醫生診斷孩子是缺鈣或是得了佝僂病時,家長、特別是老人感到很疑惑:以前條件差,孩子從來沒補過什麼鈣,也沒見缺鈣,如今孩子長得這麼好,又白又胖,怎麼會得佝僂病呢?
其實,孩子越胖越容易得佝僂病。的確,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小兒出生時個個胖得可愛,1歲以內的嬰兒,身體的生長發育非常迅速,普遍需要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和鈣。可是胖孩子的父母卻往往錯誤地認為孩子這麼壯,各方麵的營養一定充足,也就不再注意給孩子補充維生素D和鈣了。
因此,缺鈣導致佝僂病的現象相當普遍。
胖孩子容易得佝僂病的另一個原因是,嬰兒腸道對鈣的吸收並不完全,需要通過曬太陽幫助體內合成維生素Do可是一方麵很多家庭住在高樓大廈,沒有精力特地出去曬太陽:另一方麵家長怕孩子吹風著涼或怕太陽光過於強烈,不敢抱孩子到戶外曬太陽。嬰兒不接受陽光,體內的鈣就不能被正常吸收沉積在骨頭裏,往往使生長特別快的胖孩子更容易得佝僂病。
所以,家長尤其是有胖孩子的家長們,更應注意防止孩子缺鈣,及時給孩子補鈣,以免發生佝僂病。
□肥胖猝死症
老年人肥胖可能會因為高血壓、中風而導致猝死。那麼孩子也會因肥胖而猝死嗎?
答案是肯定的。一些較小的肥胖嬰兒,由於體重增加較明顯,體重的增長抑製了身高的增長,因而容易在夜間發生猝死。有些青春前期的肥胖兒童,由於機體免疫力低下,非常容易感染各種呼吸道疾病,個別患兒會由此誘發心肌炎產生較嚴重的心律失常。這些不引人關注的疾病,常常使小兒在運動時發生猝死。因此,應當注意預防肥胖兒童的感染,積極預防肥胖兒童的各種疾病。
□兒童糖尿病
近些年來,兒童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占全部糖尿病患者的5%,且每年以10%的幅度上升,特別是II型糖尿病患兒增多。
糖尿病患者出現“年輕化”的趨勢,主要與兒童長期超量吃糖和高脂肪食物從而導致肥胖有關,飲食不當是罪魁禍首。現在很多孩子喜歡到洋快餐店,吃一些像炸薯條、漢堡包等高熱量、高油脂而又難消耗的食物,再加上嬌生慣養,吃得多,活動少,體重上升特別快,結果容易出現血糖過高的現象,從而引發糖尿病。
另外,喝牛奶也會增加某些兒童得糖尿病的危險。在以前的研究中,發現某些兒童喝牛奶引起他們對胰島素的免疫反應。但是,這其間的聯係被打破。
型糖尿病的典
型特點是“自體免疫”反應,即身體的免疫係統攻擊了產生胰島素的胰腺細胞。芬蘭赫爾基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親屬有糖尿病的兒童。這些兒童在斷了人奶之後,或者喝牛奶或者不喝牛奶。在3個月大的時候,喂牛奶的嬰兒對牛胰島素產生了很高的免疫反應。這就是說,兒童期喝牛奶,會在高危險兒童的一生中增加患糖尿病的危險。
□兒童高血壓
以前高血壓似乎隻屬於中老年人,可是近幾年,兒童發生高血壓的情況日漸多了起來、尤其是那些小胖墩,應當特別重視。
兒童患繼發性高血壓病較多見,若能早期查明原因是可以治愈的。有些家長認為小孩子不會得高血壓,沒有加以重視,結果造成疾病緩慢發展,待發現時已經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另外,原發性高血壓也可以從兒童時期就發病。家庭成員有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的兒童,發生原發性高血壓的機會多。如果能從兒童期就開始注意防治高血壓,到成年期發病即可減少,高血壓的後果也可減輕。
家長應注意合理地調節孩子的飲食,不要過多攝入脂肪和糖,避免肥胖,少吃鹽,防患於未然,讓高血壓遠離孩子。
□兒童脂肪肝
通常情況下,50~60歲是脂肪肝發病高峰年齡,但也有早至6歲發生肥胖性脂肪肝的病例。兒童即使隻有單純性肥胖,亦可出現無症狀性脂肪肝。有些家長總怕孩子營養不好影響生長發育,千方百計為孩子補充營養。結果是總熱能攝入過多,長期高脂肪、高糖飲食加上運動缺乏,極易引起體內甘油三酯堆積,引起脂肪肝。
另外,脂肪肝多見於非洲兒童的惡性營養缺乏病。由於營養不良、饑餓或蛋白質不足,甘油三酯合成增加,且難於從肝髒排出,從而發生脂肪肝。
因此,家長一定要注意兒童飲食的科學性,適當增加營養,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假日心髒綜合征和星期天嬰兒利用假日休閑娛樂不僅可以調節因工作、學習帶來的緊張情緒,放鬆心情,還有益於身心健康。然而,一些人於假日中或睡懶覺,或通宵搓麻將,或酗酒並酒後同房。這樣的生活方式,有害於身體健康。尤其是酗酒後,很容易造成心髒失常,發生假日心髒綜合征。酗酒後同房,一旦妻子受孕,往往分娩出星期天嬰兒。
假日心髒綜合征主要表現為,心髒早期搏動、心房顫動,並隨酒量增加而加重,停飲後症狀消失。
星期天嬰兒,多為發育不全,或兼有先天畸形。嬰兒小頭、前額突起、眼裂小、斜視、深度鼻底、短鼻梁、鼻孔向上、扇風耳、體重輕,嚴重者伴中樞神經係統發育不良,或心髒與四肢畸形等,稱為“胎兒酒精中毒綜合征”,多係夫妻酒後同房受孕而致。
鑒於以上種種嚴重不良後果,對於假日還是以安排積極性休息為好,如郊遊、訪友、垂釣或其他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並且有勞有逸,適可而止。另外,飲酒要適量,不可狂歡,更不宜酗酒後同房。孕婦應遠離酒及其他含酒精的飲料。發生心律失常者,應及時到醫院就醫,不可延誤。
2.現代生活病
□洋快餐現代病
在1983年,由中美兩國的研究人員共同進行的一些研究證明,中國人的膳食優於歐美人的膳食。理由之一是,西方人的快餐是讓人肥胖起來的重要原因之一。最近,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教授威廉姆·坎內爾提出,中國應當控製美式快餐迅速發展,而提倡相對有益於健康的中餐。
由於洋快餐供給的熱量大大超過人體的需求量,於是人們變得肥胖起來,同時也使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發病率大大增加。
洋快餐大致可分為3類:主餐類,包括各種方便麵、漢堡包、焙烤食品(麵包)、速凍食品、炸雞塊、牛肉片、火腿腸等;飲料類,包括啤酒、汽水、可樂、果汁、速溶咖啡等;小吃類,如炸薯條、色拉、蝦片、果仁、冰激淩及其他油炸膨化食品。
這些食品的危險在於,高熱量的油炸、焙烤食品脂肪含量很高,大大超過了一個成年人一天所需的脂肪量。過多的脂肪會成為皮下脂肪或成為血管內和血管壁上的膽固醇,為心血管病埋下隱患。另一方麵,飲料也是催人肥胖的原因,比如迅速占領了中國消費市場的可樂,還有各種果汁、汽水,誘惑並控製了中國兒童以及成人的口味,成為大眾型的飲料。而這些飲料中都加入了大量的香精、糖和人造色素,長期飲用後可因糖分的過多攝入而造成肥胖。比如,一瓶普通汽水(250毫升)可含糖35—38克,但不含任何營養素。
洋快餐中,蝦片、炸薯條、羊肉串、炸雞塊等小吃,基本上都是油炸食品。這些食品中糖、鹽和味精的含量相當高,此外經過高溫油炸後,維生素也所剩無幾。這些食品有幾大害處:一是影響兒童正餐的口味和食欲;二是引發胖墩兒和高血壓的產生;三是導致兒童行為的異常,如多動和過度活躍。
此外,最近的研究結果顯示,洋快餐,包括中餐的油炸食品,隔夜後不應再吃。除了油脂高的危害外,其中的過氧化物含量增高,對人體會造成更多的損害。所以,那些酷愛洋快餐的兒童,也包括成年人,從自身的健康出發,以不吃或少吃洋快餐為佳。
□方便麵營養不良症
方便麵是具有攜帶方便、節省時間、快速可食等特色的快餐,它問世以來,很快風靡起來,我國城鄉市場幾乎無處不有。
眾所周知,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包括微量元素)、維生素、水以及膳食纖維素7種物質都是人體需要的營養素。
而方便麵的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加之少量的食鹽與味精等湯料。此外,所謂的雞汁、蝦汁或各種肉汁等,其所含的營養成分也少得可憐。所以,兒童長期食用方便麵,會發生方便麵營養不良症。其主要表現有:
(1)維生素A缺乏症。眼睛幹燥、視物模糊、夜視下降或根本看不見、皮膚粗糙或發生小丘疹等。
(2)出現牙齦出血等壞血病症狀。即發生了維生素C缺乏症。
(3)兒童可發生佝僂病,成人則容易發生軟骨病或其他骨骼疾病。即發生了維生素D缺乏症。
(4)缺乏蛋白質、脂肪,可導致身體消瘦、體弱疲乏、免疫力低下等。兒童則會影響其生長發育,造成智力減退等。
事實上,方便麵並不是居家日常食品,它隻是遊泳、工作緊張或其他不方便情況下的應急食品,偶而食之可以。絕不可將其取代日常食品,而日日食之。
如必須長期食用方便麵,應同時食用香腸、牛肉幹、肉鬆、肉脯、熟雞蛋或其他熟食,並應吃些水果,盡可能加些蔬菜。還應根據情況,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以及維生素D和鈣製劑等藥物。
□罐頭食品汙染症
罐頭食品是旅遊出差、休閑娛樂時的首選佳品,它以方便、易存為廣大消費者所青睞。罐頭食品雖有諸多好處,但也有弊端存在。
幾乎所有的罐頭食品,均含有石炭酸等防腐劑,並含有色素、香料、人工調味劑等添加劑。此外,許多國家的罐頭生產仍然沿襲錫焊工藝,焊錫中的鉛元素很容易汙染食品。雖然罐頭食品中的防腐劑、添加劑、人工調味劑以及鉛含量等,均在國家允許的標準範圍內,人食之並不構成危害,但是,若長期大量食用罐頭食品,這些有害物質就會產生蓄積,危害人體。還有,罐頭雖然密封,但可以受致病性厭氧菌屬汙染。如果罐頭密封不良,則易發生許多致病菌的汙染。因而,人們經常食用罐頭食品,弊端很多,尤其對兒童、老人、孕婦更為不利,容易發生罐頭食品汙染症。
罐頭食品汙染症表現為蓄積性鉛中毒,出現神經衰弱綜合征,並伴有腹脹、便秘或腹瀉、煩躁不安、惡心嘔吐以及出冷汗等。
婦女可發生月經不調、流產等。此外,還會誘發哮喘,或其他過敏反應,頭痛、頭暈、腹部隱隱作痛等。致病菌汙染所致者,根據菌種不同,可出現不同症狀,以食物中毒為多,出現腹痛、腹瀉、發熱、惡心、嘔吐等。
因此嬰幼兒不宜食用罐頭食品,兒童應盡可能不吃。
購買罐頭食品時,應注意是否密封良好、出廠日期和失效日期等。此外,“胖聽”的罐頭食品(即罐頭兩端出現隆起)不要購買,說明已被細菌汙染而產氣。
□水果病
蘋果、梨、桃子、葡萄、柿子、橘子、菠蘿、荔枝等水果富含多種營養素,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一些水果還有一定食療作用。所以,醫學家和營養學家都提倡人們要多吃水果。但是,有些水果所含的某些成分在一定的條件下會使人體發生一些病症及過敏,稱之為水果病。
橘子含有葉紅素,一次食用過多,可引起皮膚黃色素沉澱,發生“葉紅素皮膚病”,呈現“黃疸”症狀,與黃疸性肝炎的黃疸極易混淆。此外,一次大量食用橘子,還可造成腸蠕動增強,引起腹痛、腹瀉。個別情況下,如兒童食用橘子過量,可引起兒童骨骼疾病。因此,橘子一次不宜大量食用。兒童以150~200克為宜。
柿子既是一種水果,又是“木本糧食”,秋後或冬季的凍柿子,膾炙人口,令人垂涎。
然而柿子所含酸酚與胃酸結合,可發生“胃柿石病”,引起腹痛、惡心、嘔吐、泛酸、腹瀉等胃腸症狀。一般情況下,食用柿子以1-
2個為宜。患有胃炎、胃酸過多、消化不良、胃擴張以及勞累或空腹時,盡量不食或少食柿子。
菠蘿中含有菠蘿蛋白酶,可發生過敏反應,出現皮膚潮紅或蕁麻疹、瘙癢、腹痛、惡心、嘔吐等,嚴重者可發生口唇與四肢麻木、多汗,甚至發生休克。食用菠蘿時將其切片並用淡鹽水浸泡片刻,可去除大部分菠蘿蛋白酶。此外,菠蘿不宜空腹食用;對菠蘿有過敏史的兒童,不要食用菠蘿。
一次食用新鮮荔枝過多,可發生呈急性中毒現象的“荔枝病”,或發生急性低血糖反應。也可出現頭暈、心慌、臉色蒼白、饑餓感、出冷汗、乏力、嗜睡等症狀。嚴重者可出現抽搐、昏迷。一旦發生荔枝病,立即飲1杯濃糖水,多可恢複。如症狀嚴重,飲1杯濃糖水後,及時就醫。
另外,兒童食用其他水果時盡可能不要一次大量食用,蘋果、梨、桃子等水果每次以食用1~2個為好。
□果汁綜合征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果汁已成為家庭中常見的飲料,它以價廉、口感好、營養價值高深受大眾喜愛。
不含防腐劑、人工色素等食品添加劑的純淨果汁,是一種低熱量飲料。它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有機酸等,不但可美容護膚、健身減肥,而且還有確切的防病保健作用,對兒童、老人、放化療患者及病後康複者尤為適宜。新鮮蔬菜加工成蔬菜汁後,除損失纖維素外,幾乎全部保留了它原有的營養價值,如高維生素、高礦物質、微量元素和多種必需的營養物質,不但營養價值高,而且口感也好。另外,果汁還是消暑解熱、清熱涼身的佳品。
果汁雖有多種好處,但若過量飲用,特別是小兒和少女,就易患上現代生活方式病——果汁飲料綜合征。
據調查,美國3~15歲的兒童,絕大部分酷愛果汁飲料,每天飲用各種飲料2~3升以上,占人體總熱量的1/3以上。許多兒童甚至不知白開水的滋味,飯前喝、飯後喝、口渴時更喝……如此濫用果汁,往往會出現小腹脹鼓、口吐酸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情緒不穩、易激怒和心煩意亂等果汁飲料綜合征症狀。
果汁飲料中的糖是典型的酸性食品,其酸性代謝產物留在體內造成“酸性體質”,表現為:情緒低落、神經過敏、肌肉僵直、便秘和腰酸背痛等。果汁飲料中含有過量果糖,果糖可影響人體對鐵和銅的吸收,嚴重損害健康,特別對小兒和少女傷害更甚。
目前市售所謂“水果汁”,大多為“果味飲料”或“果子露”,僅僅含維生素C、糖、人工色素、香精和防腐劑等,而幾乎不含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脂肪和微量元素等)。因其色香誘人,如不加節製地濫飲,其危害比果汁更大,易致肥胖、胃腸道疾病和蛀牙等。
果汁和“果味飲料”中的人工色素對人體的危害更大。因其是由煤焦油中的苯胺提取,進入人體後,可引起癌腫;還可引起多種過敏症,如哮喘、鼻炎、蕁麻疹、皮膚瘙癢、神經性頭痛和行為紊亂等。人工色素還易沉澱於未發育成熟的消化道黏膜上,幹擾多種酶的功能,使食欲下降、消化不良,妨礙人體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小兒易發生多動症等。
即使真正的果汁,也不宜天天喝,嗜飲果汁的小兒體格發育呈兩極分化——過瘦或過肥。因果汁飲料中含有過量糖,飲用後熱量過剩,影響正餐,長此以往必然缺乏蛋白質、脂肪和微量元素等,影響生長發育。
“果汁飲料綜合征”重在預防。應多吃水果和多喝白開水;平時少飲果汁,每日限量,不多於200毫升,同時加飲牛奶。2歲以下幼兒不宜飲果汁飲料。要少買市場上的果汁飲料,可自製果汁飲料供小兒飲用。
□汽水綜合征
汽水是一種含糖量較高的飲料,冰鎮後……為夏季消暑佳品。汽水種類很多,如雪碧、可口可樂等均可納入汽水範疇。汽水有一定營養作用,其所含二氧化碳氣體有助於消化。
然而,汽水並不適合所有人群飲用。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酸過多以及胃腸功能紊亂、糖尿病、肥胖症、心髒病患者、嬰兒和幼兒、年老多病者等,均不宜飲用,飲之常可發生汽水綜合征。
汽水中所含二氧化碳對胃黏膜有明顯的刺激作用,可致使胃潰瘍等病發展,而發生腹部疼痛、腹脹、泛酸、惡心或嘔吐,嚴重者甚至發生胃穿孔。
汽水含糖量較高,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出現頭暈、乏力、大汗淋漓、饑餓感明顯等症狀。因過剩的糖可轉化為脂肪,故使肥胖症者加重。
汽水中過多的二氧化碳進入腸胃,發生腹部脹滿,對人體橫膈膜形成壓力,增加心髒負擔,可使心髒病患者病情加重。
嬰兒、幼兒、年老多病者,可發生胃腸突然受寒而出現腹痛、腹脹以及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症狀。
因此,飲用汽水應適可而止,以1小瓶為宜,而且不可冰鎮過冷,以適度冰鎮為好。
另外,糖尿病與肥胖症患者、嬰兒、幼兒、年老多病者均不宜飲用汽水。
□強化食品綜合征
根據人們的營養需要,在食品中補充某些缺乏或特需的營養成分而製成的食品稱為強化食品。這種食品是為防治某些營養缺乏症或營養不良症,適應某些特殊職業的需要,彌補天然食物的缺陷以及提高營養物質的利用率而專門設計的。例如精白米、麵缺乏B族維生素,為避免長期食用而導致的維生素B缺乏症,在精白米中加入維生素Bl,在精白麵粉中加入維生素Bl、B2.賴氨酸及鈣,即成為強化米和強化麵粉。又如在食鹽中加入碘,便成為碘強化食鹽,它可以預防地方性甲狀腺病。強化食品很多,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以普通人為對象的強化食品,具有保健性質,如強化大米、麵粉、麵包、麵條、速煮麵、人造奶油等;另一類是為供特殊人群及病人用的特殊用途食品,具有治療作用,如強化奶粉、低鈉食品、低熱能食品、高熱能食品、低脂肪食品、低碳水化合物食品、低蛋白食品、高蛋白食品、降低過敏原食品、特定氨基酸(苯丙氨酸)含量低的食品等。
強化食品的確有諸多好處,但市場上的一些強化食品配方卻不一定都是科學合理的,使用量也不一定都是正確的,所以容易造成強化食品綜合征。
如體內不缺乏賴氨酸的兒童,經常食用賴氨酸強化食品,可以發生周身不適、食欲下降或厭食等症狀。
固體食品中的強化維生素C,對補充維生素C根本無效。長期食用強化維生素C類食品的兒童,可發生牙齦出血、鼻腔出血、食欲下降等維生素C缺乏症狀。
兒童長久服用鐵、鋅等微量元素強化食品,超出身體需要量時,可產生鐵或鋅的慢性中毒而危害健康。
因此,如果兒童無明顯的某種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症狀,不一定非得選購強化食品,日常每日3餐或4餐,隻要膳食結構合理,足以防治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
對於缺乏某種營養的兒童,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食用強化食品,並且不可無限期地食用。
□甜食綜合征
甜食是人們傳統的食物之一,尤其為兒童所喜愛。隨著時代的發展,兒童食糖量也在不斷上升。但營養專家認為過多地食用糖,對人體健康不利。
糖被人體分解,產生熱量可供人體需要,但糖在分解後所產生的廢物,則需要維生素B,參與解毒後排出體外。兒童長期大量吃糖,可造成代謝廢物積蓄或維生素Bl缺乏症,對視力和牙齒均有損害。近代研究證實,大量食用甜食後可發生血糖下降,對情緒有影響,並對細胞老化有促進作用。許多學者認為齲齒、胃潰瘍、胃炎、乳腺癌、糖尿病等多與過量食用糖有關係。與長期大量甜食有關的病症,稱之為甜食綜合征。
甜食綜合征可導致兒童情緒低落,常出現莫名其妙的煩惱、任性、衝動等消極情緒。
使兒童弱視和近視發生率增高,適應能力下降,頭發變黃、變白,嚴重者導致骨質疏鬆,並常有不明原因的頭痛發生。
正常情況下,兒童食糖量應在10~30克範圍內。喜食甜食者,可選用天然甜味劑,如甜菊糖甙、木糖醇、麥芽糖醇等無害的甜素所製成的甜食。巧克力等高糖食品,隻可偶爾食之,不可長期而大量食用。運動員參賽半小時前,不要飲用高糖飲料。老人和兒童不要過量食用甜食。
□賴氨酸攝入過多症
賴氨酸是人體內合成蛋白質的必需氨基酸,具有良好的促進人體長高的效用。適當地給予兒童食用賴氨酸食品,有利於孩子的生長發育。但如攝入過多,會使兒童的抗病能力下降,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出現高脂血症,還可出現肥胖、脂肪肝以及心血管功能的損害。
對於體弱多病、身材矮小的兒童應供給合理的營養,而不是單純補充某一種營養素。兒童的機體適應能力有限,注意攝入食物的搭配更顯重要,各種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的氨基酸,多食魚類、奶類和豆類不但能獲得豐富的蛋白質,互相搭配還可以提高人體利用率。同時還應增加堿性食品的攝入,多吃些蔬菜、水果、海帶之類的食物。
一旦出現本症症狀應立即停止食用賴氨酸強化食品,代之以科學的飲食食譜。同時可對孩子每日進行一次足部按摩,即每晚熱水浴足後,先按摩孩子的全足,再重點按摩腦垂體、大腦、小腦及腦幹、甲狀腺、甲狀旁腺、腹腔神經叢、胃、十二指腸、胰、小腸反射區,有助於矮小體弱的兒童生長發育;按摩肺及支氣管、扁桃腺、胸部淋巴結、上和下半身淋巴結、腎反射區有助於提高兒童的抗病能力,減少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幾率;按摩心、肝、大腦、胰、腹腔神經叢、結腸、腎、輸尿管、膀胱反射區有助於治療高脂血症,使人體的脂質代謝恢複正常,酸堿平衡得以恢複。家長們可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重點反射區的選擇。
□維生素攝入過多症
維生素是人體生長發育、正常生理活動必需的物質,適量補充有利於健康長壽。但若大量“進補”,則會適得其反,損害人體健康。
過量地攝入維生素不僅會破壞人體內環境的穩定,甚至會發生中毒。例如過量的維生素c會阻礙微量元素吸收,使人體對鐵的吸收儲存量增大,多餘的鐵會損害基因的氧化作用,有致癌的危險;過量的維生素B會造成腸功能失調、肝功能損害;過量的維生素D會引起血鈣過高、皮膚和內髒的鈣化:過量的維生素E會損害眼內晶狀體……
各種維生素在體內相互協作、互相製約。如維生素E對維生素A和維生素C有保護作用,可減少這兩種維生素的氧化破壞……作用,促進維生素A在肝髒內儲存。維生素B12有維持維生素C在血液中正常水平的作用,多種維生素B缺乏,若單純補充維生素Bl,可加劇尼克酸缺乏,引起尼克酸缺乏症。過量的維生素E可影響維生素K的利用。由此可知,維生素的吸收與利用,在人體內有一個平衡均勻的關係,過多地攝入某種維生素,勢必影響其他維生素的吸收及功效,從而導致因體內維生素的失衡而產生的疾病,具體表現如下:
(1)維生素A過量。小兒一次用量若超過30萬單位,成人超過50萬單位,就會引起急性中毒,主要表現為頭痛、煩躁、惡心、嘔吐、腹瀉、嗜睡,嬰兒還有腦水腫、顱壓增高、前囟隆起以及發熱、多汗、食欲不振、皮疹、少尿等症狀。不論成人或小兒,如連續每日服10萬單位,超過6個月,即可造成慢性中毒,主要有四肢疼痛、步態紊亂、體重減輕和頭發幹枯脫落、皮膚瘙癢、眼球震顫、複視、鼻出血、口唇幹裂以及肝脾腫大、全身浮腫等症狀。
(2)維生素D過量。維生素D是防治佝僂病的要藥,但應用過量所造成的後果比患佝僂病還危險。據觀察,若小兒每日服2萬單位,連服幾周或數月之後,可出現頭痛、厭食、惡心、嘔吐、口渴、嗜睡、多尿、脫水、高熱及昏迷,尿內出現蛋白和紅細胞,如不及時停藥,可因高鈣血症及腎功能衰竭而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