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激光治療。對於那些口腔炎嚴重,且經久不愈者,可行激光治療。激光治療口腔炎效果顯著,安全無副作用,可放心采用。
□肺炎
小兒肺炎以支氣管肺炎居多。一般輕症肺炎可在家中進行治療及護理。
(1)保持安靜、整潔的環境,保證患兒休息。室內要經常定時通風換氣,使空氣流通,但應避免穿堂風,以有利於肺炎的恢複。
(2)應注意補充足夠的水分,按時服藥、打針。如伴有發熱者,給予流質飲食(如人乳、牛乳、米湯、蛋花湯、牛肉湯、菜湯、果汁等),退熱後可加半流質食物(如稀飯、麵條、蛋糕之類的食品),並注意適當補充營養。
(3)加強皮膚及口腔護理,尤其是汗多的病人要及時更換潮濕的衣服,並用熱毛巾把汗液擦幹,這對皮膚散熱及抵抗病菌有好處。對痰多的患兒應慎用鎮靜劑及鎮咳劑,特別是咳嗽時盡量讓痰液咳出,防止痰液排出不暢而影響肺炎恢複。常將小兒抱起變換體位,輕輕拍打背部,可助小兒恢複健康。
(4)由於小兒抗病能力較差,尤其是小嬰兒病情容易反複,患兒有下列症狀如口唇四周發青、臉色蒼白、眼神呆滯、呼吸困難及其他缺氧症狀出現時,要及時將患兒送醫院搶救。
□心髒病
先天性心髒病(心血管畸形)及心肌疾病(心肌炎、心肌病等)和某些心律失常為小兒心髒病中的常見病。護理時應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措施。
(1)先天性心髒病。
①不少先天性心髒病常在新生兒時期表現嗆奶,故對這類小兒要提高警惕,仔細檢查原因,慢慢喂食。人工喂養者可將奶頭孔稍微弄大些,以便吸吮時省力,不引起咳嗽為度。
②保證患兒有充足的休息時間,根據其體力製定適當的活動強度。對於青紫型心髒病,避免劇烈哭吵、活動。因為活動量過大會造成青紫加重,甚至頭暈、昏厥等缺氧症狀發作;若持續時間稍長,可神誌不清,嚴重者會導致驚厥死亡。故應時刻注意患兒的活動量。一旦出現缺氧發作,輕者應立刻讓患兒蹲下,居胸膝位,重者須立即送醫院搶救。
③不少先天性心髒病的小兒常合並貧血,貧血也會加重缺氧,故應及時糾正貧血,以防貧血引發缺氧,導致病情惡化。
④先天性心髒病患兒在預防接種時要慎重,必須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接受預防接種。若拔牙、扁桃體切除等小手術的前後均需應用足量抗生素,防止細菌性心內膜炎的發生。
⑤許多先天性心髒病患者隨著小兒心胸外科技術的發展,均能通過手術治愈或部分矯治,預後大為改觀。因此,早期診斷意義重大。一旦診斷明確應定期進行隨訪,以便在適當的時機接受治療。同時應注意護理,預防呼吸道感染,對減緩心髒病的進展有好處。
⑥若患兒發生急性感染,如咳嗽、紫紺、氣急明顯時為病情加重,有可能並發心功能不全、肺炎等,必須及早送醫院救治。
(2)心肌炎。
心肌炎有感染性(包括病毒、細菌、立克次氏體等)、風濕性以及化學藥品、電解質紊亂所致之分。小兒以感染性心肌炎多見,尤其是病毒性心肌炎較為常見。目前對病毒性心肌炎尚無特效治療,措施不外乎減輕心髒負荷,維持心髒功能,以利心肌修複。護理著重於:
①充分的休息以減輕心肌損害和並發症的產生。一般休息不少於3~6個月,早期需臥床休息,並應根據具體情況逐漸增加活動量。
②飲食宜給予易於消化,且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若心功能代償不全的患兒,應限製鈉鹽(低鹽飲食)及水的攝入,以減輕心髒負擔,防止心功能衰竭,有利於心肌恢複。同時應多吃新鮮水果,供給足量的維生素Bi和大劑量維生素C以及營養心肌的藥物(能量合劑),改善心肌代謝功能。
③保持大便通暢。便秘時可用開塞露通便,患兒排便時應囑其切勿過度用力,以免加重心髒負擔。
④對心肌炎診斷明確的患兒盡量留院正規治療,重症患者必須住院治療。對早搏、心律失常的患兒,家長要有耐心並要有心理準備,因為早搏的消失時間根據心肌病變的程度而長短不一。有些無器質性心髒病的患兒,早搏可持續多年,不少患者最終可自愈。故若偶有早搏,而無自覺症狀者可不必用藥。家長也不必過於擔心焦慮。
□腎髒病
小兒腎髒病常見的有急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和慢性腎炎。其特點是浮腫、尿少、蛋白尿或血尿。護理腎髒病小兒要點如下:
(1)早期應臥床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隨著症狀和尿常規的好轉可逐漸增加活動,即使是病情輕的小兒也應如此。一般3~6個月內需控製活動量,學齡期兒童可暫免較劇烈的體育活動,以防活動量太大影響病情恢複。
(2)注意飲食。如水腫伴有高血壓的患兒應暫時進少鹽、無鹽或低鈉飲食。少鹽飲食每日食鹽量不超過1一2克。一般不嚴格限水,但在水腫明顯、少尿或無尿時,既要嚴格限製進水量,又要避免食用含鉀量高的食品,少食蔬菜、水果等。如出現頭痛、頭暈、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呼吸深快、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等氮質血症時,宜進低蛋白飲食,選用優質蛋白(如牛乳、雞蛋等)。
患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患兒,由於蛋白質大量從尿中丟失,血漿蛋白低,宜高蛋白膳食,如乳類、肉類、魚類和豆製品等優質蛋白。
對限製食鹽的患者,一旦病情穩定,即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漸恢複含鹽飲食,以免引起低鈉血症。
(3)預防感染。嚴重水腫的患兒,要經常翻身,清潔皮膚,每日數次按摩受壓部位,預防感染,防止褥瘡的發生。若陰囊水腫者,可用棉墊或吊帶托起。應用激素的患兒易出汗,因此應勤換衣服,清潔皮膚,保持皮膚幹燥,尤其是蟲咬或瘙癢時,應避免抓傷,1真防皮膚感染。同時不要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尤其是激素治療期間,更應注意防止交叉感染。
(4)心理治療。小兒急性腎小球腎炎95%以上可完全康複,隻要早期正規治療,恢複較快,且很少有複發。極少數如治療不當或病情嚴重者會致病情惡化。腎病綜合征雖病況相對複雜,但80%以上單純性腎病綜合征可望痊愈,且愈後基本不影響正常生活。所以家長和小兒要樹立治愈疾病的信心,積極與醫生配合以早日恢複健康。
□肝炎
小兒肝炎中,以甲型病毒性肝炎和乙型病毒性肝炎最常見,這裏就介紹這兩種肝炎的護理。
(1)急性期患兒應住院或在家中隔離,自發病日算起最少30天。慢性期患兒(包括乙肝表麵抗原攜帶著)也應注意隔離,並應加強個人衛生,比如食具、藥杯、毛巾、牙刷、便器等應與正常人分開使用,防止交叉感染。同時對患兒用過的器具,包括排泄物,都應采取不同方法進行消毒。
(2)肝炎早期應臥床休息,1~2周後若症狀明顯改善、肝功能好轉,可每日活動1—2小時,避免過度疲勞。當症狀完全消失,肝髒大小恢複正常,肝功能檢查正常後,再觀察1~2個月,然後可逐漸恢複學習等活動,但仍應定期隨訪1~2年。
(3)肝炎病人的飲食應以適合患兒口味的清淡飲食為宜,熱量以能維持營養為度,特別要注意脂肪的攝入量不可過多,以免加重肝髒的負擔,造成脂肪的堆積而發生脂肪肝。
(4)小兒患了肝炎,家長不僅要在生活上加倍關心,在心理上也應給予疏導。因為肝炎病兒心情舒暢,生活有規律,有利於肝炎的恢複。所以家長應消除小兒恐懼心理,配合醫生進行治療。
(5)若肝炎病兒出現精神不振、食欲不佳、黃疸加重、發熱症狀時,則表明病有惡化的傾向,要及時送醫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