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性道德規範的內容,與成年男女青年之間在戀愛、婚姻、家庭中所要尊守的道德規範,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處。青春期初中學生的性道德規範主要涉及如何正確對待男女性別的差異,如何正確處理男女之間的感情糾葛,如何正確地培養自己健康的人格。對此,家長應認真了解,並指導子女努力踐行:
男女平等、互相尊重
男女平等、互相尊重是青春期性道德的基本要求,是處理男生與女生之間關係的最重要的行為準則。長期以來,由於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識的影響和片麵理解男女生理、心理的差異,“女的不如男的”的看法在某些人頭腦中根深蒂固。歧視女性、輕視女生的現象還是是屢見小鮮,這對孩子正確地認識男女關係是極其有害的。
應當看到,在兒童期女孩的智力發展比男孩稍快,在青春初期女孩的心理成熟,也比男孩早2年左右,而到了青春後期,男孩的身高和智力都趕上了女孩。一般來說,女孩的語言表達能力優於男孩,但男孩的理解記憶和抽象思維能力又高於女孩。所以,應當承認男女是有一定差別的。不過,男女生的差別,並非像有人所認為的那樣:“女的不如男的”。從總體上看,男、女生的智力和心理發展是在同一水平上的,隻是各有千秋,無論從什麼角度考察,都不能得出男性優於女性,或者女性優於男性的結論。這個觀點,家長應當反複給那些有性別歧視思想的孩子講,使他(她)端正認識。
前先,家長自己應當牢固地樹立“男女平等,互相尊重”的思想,在家庭生活中不說有性別歧視、性別傷害的話。對於自己的孩子無論是男是女,都給予充分的信任和深切的期望,鼓勵孩子努力成才。此外,還應引導子女在和男女同學的交往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既保持自己原有的優勢,又能在學習中提高和發展自己。
男女交往、互尊互愛
男女交往、互尊互愛是青春期性道德的另一重要準則。對於男女生的交往,社會上有兩種極端態度。一種是抵製態度,反對異性交往,認為初中男女交往消極作用大;另一種正好相反,主張隨便由孩子交往。大量的調查和研究表明,正常的異性交往有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發展,對其成年之後的婚戀生活幸福也有奠基作用。所以,家長應當支持孩子同異性同學交朋友,發展正常的友誼。
男女同學以誠相待、互相尊重,這是建立真摯友情的前提和基礎。男女同學到了一定年齡,對異性同學產生好感,希望和異性接近,這是心理發展的自然表現。不過,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在同異性的交往過程中,必須用理智來駕馭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能走向早戀。為此,家長應當明確告訴孩子,不要隨便與異性同學約會,更不要放任自己的情感,去追求某一異性同學,以免在同學中造成不良影響。要使孩子知道,這樣做會幹擾他人的平靜生活和妨礙他人專心致誌的學習。
在引導子女與同性和異性同學相處時,家長還應教育子女講文明、講禮貌。男女同學相處,不僅要注意儀表美,還應做到語言美和行為美。如同學相處中彬彬有禮、和藹可親、相互關心。相互幫助、恭恭敬敬地聽別人的講話,誠實地回答他人的提問,都是有禮貌的表現。反之,語言汙穢、作風輕浮,必然遭到他人的厭煩。
端莊穩重,自尊自愛
端莊穩重,自尊自愛也是青春期性道德的重要內容。一個少年如果能夠做到舉止端莊穩重,行為自尊自愛,就能自我保護,珍惜貞操,維護自己人格的尊嚴。為了做到這些,家長應當告訴孩子既要大膽地同異性同學交往,又要注意男女有別;既要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又要懂得男女各有隱私、不得越界,比如在一起時不開過分的玩笑,身體不要隨意接觸,杜絕產生早戀的土壤。
必須指出,千百年來,封建社會的貞操觀念象一條無形的枷鎖束縛著女性的思想,男子可以休妻納妾,而女子卻不能離婚再嫁,男女之間是不平等的。新時代男女之間享有平等的權利,現在所倡導的貞操觀同封建社會貞操觀有著本質的區別,家長應教育子女遵守新時代的性道德準則,珍惜貞操,保持高尚的獨立人格,絕不拿自己的人格當兒戲。尤其是女孩子,更應做到自尊。自愛,自強,維護自己的名譽和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