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與異性交往是個十分敏感的問題,由於有一定社會壓力,尤其是家長和老師的幹涉,再加上性知識缺乏,有些青少年害怕與異性交往,雖然在本能上有需求,但硬是用意識控製自己,拒絕與異性交往。這樣雖然可以有效地避免早戀和其它性失誤,但對孩子的個性發展不利,甚至形成病態的心理。也有個別孩子受西方性解放思想的影響,天天迷戀於色情影視,總是想著與異性交往,放縱自己的欲望,到處尋找機會接觸異性,交往中打打鬧鬧、摟摟抱抱,最終走進犯罪的泥潭。以上兩個極端都是有害的。我們主張男女學生既要積極交往,又要慎重交往。具體地說,家長應從以下幾方麵指導孩子:
教育孩子從思想上認識男女正常交往的益處
青少年非常渴望友誼,這是正常的心理需要。男女生在一起,學習上可以互相促進、活動中可以互相激勵、情感上互相溫暖。男女分隔越多、界限越分明,他們對異性問題越敏感、越緊張。如果平時缺少正常交往,那麼一旦有一些交往,他們反而會感到特別神秘,甚至想入非非,走上邪路。因此,新時代的中學生應該堂堂正正地與異性交往。
幫助孩子認清友誼與戀愛的區別
異性同學交往最大的失誤就是“早戀”。因為早戀是在友誼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的男女同學交往過於密切,產生特殊的感情,產生了愛慕之心:“假如我倆將來結為伴侶……”這就危險了。中學生很難劃清友誼與愛情的界限,因此家長要防止孩子與異性同學關係過份親密,及時引導他不要陷入“情網”。
教育孩子減少單向交往,增加群體交往
男女生單向交往中,感情容易發生衝動,性吸引導致他們早戀。群體交往就能減少這種機會,它既能實現情感的交流,滿足青少年心理要求,又可以避免越軌行為。而且兩性之間的群體交往將更有利於兩性同學的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為了防止孩子陷入感情的旋渦;家長要設法避免孩子長期與某個異性單獨交往,鼓勵其積極參接集體活動,在多個同性、異性朋友中發展友誼。
指導孩子交往中自然、大方,切忌輕浮
青少年與異性交往要自然,大方。一般來說男女在一起心情都比較愉快,都顯得更健談,更愛表現自己,這是正常現象。正派的中學生能夠把握住尺度,他們的言談舉止溫雅、大方,注意儀表、風度,不失禮貌,能夠贏得對方的信任。但也有些孩子在異性麵前忘乎所以,語言粗俗、輕浮、浪蕩,互相挑逗甚至動手動腳,這種流氓習氣在人作嘔。因此,家長應提醒孩子在交往中,保持良好的自身形象。
教育子女誠懇正直,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交往的目的是共同提高,不是為交往而交往。交往中對人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家長要教育孩子對人誠懇,不說謊話,不搞不正之風。交往中還要善於學習,從異性那裏學到優點,取長補短。如果發現對方某些地方有不當之處,也可以提出善意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