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7章 對子女性道德規範的教育(1 / 1)

性道德是社會道德表現在兩性關係方麵的基本要求和行為準則,它代表社會對男女怎樣與異性相處,男女如何選擇終身伴侶等問題作了明確回答。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由於性生理發育的刺激,心理上自然會出現關注、親近異性的傾向,甚至出現性衝動,產生與異性結合的願望。前蘇聯一位著名教育家說過:“必須使兒童的性道德走在性發育的前麵,這是防止兩性錯誤的最好辦法。”

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進行兩性道德的教育:①讓孩子知道人類的兩性關係是受社會道德製約的,人不能像動物那樣受性欲支配,要用理智克製性欲的衝動,決不能隨意去做那種不道德的事情;②要告訴孩子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隻有好好學習將來才有可能獲得幸福的生活,戀愛是一種很神聖的事情,小學生根本不具備戀愛的資格,要把對異性的好感、愛慕“冷藏”起來;③鼓勵孩子正確地與異性同學、朋友相處,男女同學應當互相尊重、互相幫助,應當正常交往,取長補短,不要顧慮重重,猜疑太多。當然,“男女有別”,男女同學在一起要文明,不能有挑逗、親吻的舉動;④讓孩子初步了解愛情的意義,敬重那些愛情專一、風格高尚、事業心強的人,鄙硯那些朝秦暮楚玩弄異性、不務正業的人。

女孩子的性發育比較早,而且容易受到作風不正的男性侵擾,家長要特別關心:要教育女孩不要單獨和男性頻繁接觸,如赴約會、逛公園、看電影;不要單獨和男性到不熟悉的地方去,不能讓男性在身上撫摸和親吻;不能輕率地接受男性送給的禮物,不收閱黃色、下流的書刊和影像。小學高年級雖有少數學生,對異性產生愛慕之情,有遞條子、贈信物現象,但這並不可怕,隻要家長和教師相配合,恰當地進行引導,孩子會很快從“早戀”中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