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5章 不要打斷幼兒的興趣(1 / 1)

在“灌輸時期”,有一點是必須要加以注意的,那就是,嬰兒的意思與好惡,首先都會用愉快與不愉快的反應表達出來。對於大多數媽媽來講,在處理像“肚子餓了”。“尿布濕了”之類生理方麵的變化時都很敏感,但對於“愉快”、“不愉快”這類精神層麵的變化似乎就很少發覺。

比方說,嬰兒在出生2、3個月後,對音律就會有很明顯的反應。聽到自己中意的旋律,就會手舞足蹈地呈現出“愉悅”的表情;反之,當那種自己不喜歡的樂聲傳入耳裏時,往往便會感到不愉快,甚至哭起來。

例如,有一個將滿周歲的寶寶,這個孩子非常愛聽古典音樂,隻要聽到古典樂,他就精神百倍,情緒特佳;但一聽到爵士樂,情形便不一樣,他會“哇——”地一聲大哭起來。這時如果父母不留意孩子的這種變化,即等於剝奪了嬰兒最感興趣的事,這對他精神的成長,至少不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遺憾的是,偏偏世上的母親們,都不太注意嬰兒為何會踢手踢腳?為什麼忽然哭起來?有些做媽媽的甚至隻為自己方便,就把嬰兒很感興趣的音樂停掉,或硬逼他聽他不喜歡的音樂,這種做法無異於摘掉了稚兒的成長嫩芽。

不隻在音樂方麵如此,有時嬰兒正對某種事物感到有趣時,母親卻以“是換尿布的時間了”、“喂奶的時間到了”,而打斷孩子的興趣。要是孩子能說話,他一定會說“等一下嘛”,以表示抗議。就因為他不會開口講話,他才通過踢手踢腳以竭盡全力地作“意願表達”。還有的母親,當幼兒正一心一意在玩玩具時,卻因客人來了,就把玩具收起,這也會使幼兒對玩具的興趣大減。

興趣是發揮幼兒潛力的最佳營養劑。因此,盡管做父母的會十分細心地照顧孩子的飲食生活,但如果在精神方麵“營養失調”,也可能會因此而中斷孩子的興趣。

總之,不管是換尿布或是喂奶,當母親想要孩子“做什麼”時,都得仔細觀察他當時的狀況,起碼在你心中應有不打斷他興趣的意識。

希望年輕的媽媽們務必了解,積極培養孩子的興趣是多麼重要,同時也要明白,負麵的教育對嬰兒則會產生十分壞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