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與未來的孩子建立深厚的感情,在孩子還是腹中胎兒時就要進行感情溝通。
胎兒對母體及母親的聲音具有依賴性與敏感性
據研究,孕婦自妊娠6個月起,胎兒就開始不斷“凝神傾聽”。妊娠期間,母親的腹內(子宮)是一個非常“嘈雜”的場所,因此,有大量的聲音傳入胎兒耳朵。在傳入胎兒耳內的聲音中,最為嘈雜的是母親胃內發出咕嚕的聲音。另外,即使是父母比較微弱的談話聲,胎兒也會全神貫注地傾聽。
然而,胎兒所處環境的主聲音,畢竟是母親那富有節奏的心髒搏動聲。如其節奏正常,胎兒就會知道一切正常,即胎兒會因感到所處環境安全而無憂慮。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借助於B型超聲波診斷儀,人們已能觀察到胎兒在母體子宮內的活動情況,以及吞吐羊水的有趣模樣。胎兒能接受外界刺激,並作出反應。當胎兒聽到音響時,胎兒心音會變快;聽到汽車的喇叭時,會出現頻繁胎動。用光照射孕婦的腹部,胎兒會有眼球活動。
在聊天中,做母親的也常常講起自己的親身體會:猛然一下關門聲,腹中胎兒竟會縮成一團;置身於車水馬龍的街頭,嘈雜聲也常會引起頻繁的胎動。
胎兒在宮腔內被羊水包圍,即胎兒生活在一個水環境中,而水對聲音具有選擇性的過濾作用,它能除去一部分低音而對高音則有較多的保留,故而胎兒對高音具有更強的敏感性。究竟哪種解釋更為合理,或二者兼而有之,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胎兒對母體及母親的聲音具有依賴性與敏感性,這與胎教直接有關,直接影響到胎兒的聲音係統的形成。
多與胎兒進行感情交流與語言溝通
孕婦要學會與腹中胎兒進行感情交流,進行語言勾通。懷孕13~16周時胎兒已產生最初的意識。母親可以給胎兒朗讀一些筆調清新優美的散文、詩歌,也可以和胎兒聊天。說話的語調要輕柔,充滿感情。母親充滿愛意的聲音對胎兒具有一種神奇的安撫作用,有利於胎兒的發育。懷孕第5個月開始,父母親就應同時做這項工作。和胎兒搭話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使寶寶有一種安全感,對寶寶出生和加強母與子、父與子之間的感情極為有益。
方法:可以在每天早晚同胎兒打招呼:“你早,小寶寶!”、“晚安,我的寶貝!”。下班回來後可以說:“乖乖,爸爸回來了。”如果胎兒活動激烈,孕婦受不了時,父親就可以用手輕輕撫摸妻子腹部,一邊愛撫胎兒,一邊說:“我的乖寶寶,媽媽受不了,你不要太用力,好嗎?”如此等等,對胎兒意識的形成及發展是非常有益的。
設計未來寶寶的形象
在懷孕期間,孕婦就應設想未來寶寶的形象。是男、是女,像爸爸還是媽媽?現在有些科學已經證明:在孕期設想的孩子形象在某種程度上相似於將要出生的嬰兒。許多孕婦家中的牆壁上都懸掛一些自己喜歡的漂亮的嬰幼兒照片,天天看上幾回,說是這樣出生後的嬰兒漂亮。無論這種做法有無科學根據,但其對孕婦心情舒暢,進而使胎兒受到良好刺激是有一定作用的。
孕婦一般可以把自己的想象通過語言、動作等方式傳達給腹中的寶寶,並且要持之以恒。還可以和丈夫一起描繪所希望的嬰兒的模樣,這樣可以保持愉快的心情,通過體內的化學變化來影響胎兒。
孕婦還可預先設計製作一些胎兒出生後的用品,買些玩具等,在一針一線的縫製中,培養孕婦同腹中寶寶的感情。
孕婦及丈夫在為未來的寶寶準備日常用品的同時,精神上得以充實,時間也會過得快起來。這就是精神和意願的催化作用,將促使寶寶按自己的意願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