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胎教音樂的應用(1 / 2)

胎教音樂的種類

音樂雖然隻有1、2、3、4、5、6、7個音符,但它卻以變化無窮的組合方式,編織一支支象行雲流水、似炊煙縷縷、如雷鳴電擊、勝過圖畫般的樂曲,撥動千百萬人起伏的心弦,使人心曠神怡,爆發出靈魂內在潛能。

音樂的曲調、節奏、旋律、響度不同,對人體可產生不同程度的情感和理性共鳴,不同的樂曲會產生不同的作用。

催眠如二胡曲“二泉映月”,箏曲“漁舟唱晚”,德國浪漫派作曲家門德爾鬆的“仲夏之夢”等。

鎮靜如民族管弦樂曲“春江花月夜”,琴曲“平沙落雁”等。

這類作品優美細致,音樂柔和平緩,帶有詩情畫意。

舒心如“江南好”、“春風得意”等。

解除憂鬱如“喜洋洋”、“春天來了”,奧地利作典家約翰·斯特勞斯的“春之聲圓舞曲”等。

這類作品使人聯想到春天,仿佛看到春天穿著美麗的衣裳,同我們歡聚在一起,曲調優美酣暢,起伏跳躍,旋律輕盈優雅。

消除疲勞如“假日的海灘”、“錦上添花”、“矯健的步伐”,奧地利作曲家海頓的樂曲“水上音樂”等。

這類作品清麗柔美,抒情明朗。

振奮精神如“娛樂升平”、“步步高”、“狂歡”、“金蛇狂舞”等。

這類作品曲調激昂,旋律變動較快,引人向上。

促進食欲如“花好月圓”、“歡樂舞曲”等。

目前胎教音樂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供孕婦欣賞的,它以寧靜為原則,既使人感動,又能使人產生美好的聯想,通過孕婦的神經體液將這種感受傳導給胎兒。一種是給胎兒聽的(可將耳機放在孕婦的腹部),它以輕鬆活潑的樂聲來激發胎兒對聲波的良好反應,這種有利的刺激能促進胎兒身心的健康發育。

母親教我的歌

純潔稚嫩的胎兒,懂得音樂熏陶的作用,他懂得這是哺育他的糧食。年輕的母親,你知道嗎?經常聽音樂,使用“音樂腦”(左腦以控製情緒、感情和美感意識的機能為主,稱為音樂腦)的機會多,能使情緒穩定而活躍,可以培養豁達開朗、熱情活潑、興趣廣泛的良好心理。對改變孤僻、懦弱的性格,它的作用不容忽視。

你聽,悅耳的旋律,已在你的臥室內回蕩著。

捷克偉大的民族音樂家所作的抒情歌曲,《母親教我的歌》是一首感人至深、最優秀的歌曲。作者對這首歌的創作曾經這樣寫到“兒童時代的生活浮現在眼前,波希米山民歌的旋律在我腦際……有一次我以自己的母親為題寫了一支歌……媽媽教給我的那歌,現在輪到我來教孩子,這就是我眼下應該著手做的事啊!把我的祖國的歌曲教給我的孩子們。”

當我幼年的時候,

母親教我歌唱,

在她慈藹的眼裏,

隱約閃著淚光。

清新、柔婉、跳躍的起伏旋律下,你也會回憶起兒童時代媽媽教你唱歌的情景,要知道那時媽媽是多麼盼望你早日長大呀!就同你現在盼著你腹中的小寶寶一樣。

更深情更激動的曲調與那難以忘記的歌曲又湧上了你的心頭:

如今我教我的孩子們,

唱這首難忘的歌曲,

滴滴流在我的臉上。

純樸、流暢、深情的曲調難以忘懷,寶寶聽到也會歡愉不止。這就是音樂的微妙之處。

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可愛的寶寶在健康成長著,小家夥的耳朵已經完全形成了。不過此時他的耳朵的聽力正是迅速發展的時期,對破壞性的聲音反應最為敏感,如果這時外界有什麼不良影響,它就可能受到傷害。

可以想象寶寶的耳朵形成了,給他聽一段優美的音樂該有多好啊!

柴科夫斯基的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以新穎明晰的素材,表達了作曲家對光明的向往和對生活的熱愛,曲調中充滿了青春與溫暖的氣息。

母親在聽樂曲的時候,一定要平心靜氣。努力地去理解樂曲的旋律,最好是反複聽幾遍,這樣的效果更好。至於作品的主題是否理解了,那不是胎教音樂能達到的。

小提琴與鋼琴的合奏,還有一有力的和弦,那是鋼琴的伴奏,奏鳴曲的樂式,生動活潑的快板,這主題該是多麼寬廣與壯麗啊!年輕的母親,在這和諧而又動蕩的樂曲聲中,是否感到,它就像波濤起伏的大海,又像和煦的春風撲麵而來,又如燦爛的陽光鋪滿生活的大地。母親們一定感到了生活是這樣的美好!

這一段是樂曲的序曲奏。在過渡性的音樂之後,我們聽到的就是第一樂章的主題。鋼琴在隆隆作響,音樂生動活潑、明朗、溫柔、甜蜜,而又不失嫻靜淡雅,似淙淙流水。我們好像聽到了母親與寶寶的對答,你呼我應。啊,原來是鋼琴與樂隊的呼應。

母子對答之後,我們仿佛來到了遼闊、清新的大自然懷抱。在這大自然的懷抱中,我們抒發內心的感情,哺育懷中的愛子,該是怎樣的富有詩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