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教育從小抓起
從小寶寶記事起,就開始對錢有了概念。因他耳濡目染地知道錢能給他帶來好玩的和好吃的東西……現今,大多數家庭的孩子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總本著“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思想,在生活上給予孩子最好的照顧。給孩子更多的零花錢,甚至是到了孩子“張口必給,要多少給多少”的程度。其實這樣對孩子沒多大好處。
恰恰相反,從小就應該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別怕孩子過早接觸錢。到了上學的年齡,父母就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合理地支配自己的零花錢,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決策能力;並可以讓孩子逐漸加深對金錢價值的理解。當然家長也不能有求必應,隻要孩子伸手,家長就給。特別條件好的家庭,家長不能一味地滿足孩子用錢的需要,否則容易給孩子養成大手大腳的壞習慣;條件差點的家庭,也應該在家庭條件的允許下,給孩子適當的零花錢,教育孩子不能有攀比心理。總之,每位家長要及時發現孩子對待金錢的處理情況,是合理利用,還是“胡作非為”?一定要有的放矢,加以調教。並及時給孩子一些引導,讓孩子徹底分清哪些錢該花,哪些錢不該花。讓孩子知道,長大了必須得自食其力,憑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合理賺取自己的生活費用來源。
關於零花錢,作為家長應本著節約勤儉、合理的原則,鄭重地和孩子進行一次討論,達到彼此滿意的解決辦法。並且要告訴孩子,協議一旦達成,他們就必須遵守執行;也要讓孩子明白,零花錢是家庭生活中的一項製度,不可破壞;特別應該注意的是,不要輕易改變協議。如果孩子有一次超計劃的開支,家長沒能引起足夠的注意,孩子就會重蹈覆轍,經常超支的,發現這問題時,家長要及時找孩子溝通,否則,你就會發現孩子用錢的缺口越來越大。有的家長認為,能花錢以後才會攢錢,這觀點絕對是錯誤的。
每年春節,長輩們總要向晚輩們發紅包,名曰“壓歲錢”。不少家庭的孩子,一個春節過下來,少則幾十、幾百,多則幾千。給錢多少無可厚非,這是經濟富裕的重要表現,關鍵點在於這本“數目不小”的壓歲錢該如何使用呢?有的家長很講教育方法,他們會將孩子的壓歲錢分批進行儲蓄。活期賬戶用於孩子日常的教育消費支出;長期儲蓄,為將來升學考試讀大學時取用。有的是給孩子買一份保險。比如,人身意外傷害險、婚嫁保險等,讓孩子得到一個實實在在的保障。當然也有的孩子自己可以支配的零用錢並不存入銀行,而是存入了孩子的儲蓄罐,用於日常零用和做有意義的事情,比如賑災、救災、救助危難者等,讓孩子學會與他人分擔困難、共享快樂。同時,為爺爺奶奶買一份新年禮物,培養孩子從小孝敬老人的觀念與習慣。
另外,至於孩子的零用錢,家長也應當給予妥當考慮,恰當地支付。孩子處於求知成長的階段,本身沒有賺錢的能力和意識,也不能讓孩子養成花錢成“瘋”的惡習,不能有求必應。孩子的零花錢要加強控製,最好定期定量有選擇地給。定期給孩子發一段時間的零用錢,由其自行支配,如有節餘由孩子自主處理,可從小培養孩子理財的能力。孩子的自製能力較差,一次不要給太多的零用錢,可分成較短的時間段多次給,如每周或半月給一次,並且控製在基本夠花的數量為宜,使孩子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但是特殊情況特殊對待。如果遇到孩子有集體活動,如組織郊遊、去動物園等,家長應該積極支持,可以酌情給一些零花錢,鼓勵孩子多參與集體活動。不能不給,那樣會傷害孩子的集體觀念和集體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