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從“塗鴉”開始
孩子用黑色的畫筆把一整張白紙塗得漆黑一片,誰也不會知道他畫的究竟是什麼。媽媽麵對其“不知所雲”的作品,並沒有訓斥,而是非常誠懇地詢問。孩子想了一下,非常認真地用小手指著他的“作品”,一本正經地解釋道:“在一片大樹林裏,有小狗、小貓、小鬆鼠、小白兔、小公雞……好多好多小動物聚在一起,非常高興,又唱歌,又跳舞,它們唱累了,跳累了,太陽公公下山了,天黑了,它們就呼呼地睡覺了……”
瞧,“漆黑一片”的作品中,竟然包含著這麼精彩的故事!孩子的想象力是那樣的新奇、豐富!值得稱道的是,這位家長是孩子的“知音”,是家庭教育中的有心人,非常尊重孩子,沒有簡單粗暴地訓斥孩子,嘲笑讓人一頭霧水的繪畫“作品”,這樣就發現並有效地保護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塗鴉”是孩子進行想象的手段,是發展想象力的途徑。保護“塗鴉”,就是保護想象,賞識“塗鴉”,就是鼓勵想象。麵對孩子的“塗鴉”,不要禁止,不要過早地給孩子以繪畫的“規則”,要知道,想象力要比繪畫技巧重要得多,要讓孩子展開想象的翅膀,盡情地去想象。
家長不可以武斷地剝奪孩子塗鴉的權利,否則就是不懂得、不理解自己的孩子。其實,我們每個人在小時候,都會經曆這樣一個喜歡“塗鴉”的階段。這是孩子本有的天性使然。孩子從“塗鴉”開始,經過一滴一點的積累,在大人的關愛和讚許下,也許會由此漸漸成長為一個天才的畫家、藝術家。因為,長期的手、眼、腦的協調配合,讓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以超效能發揮。
在有的成年人看來,兒童“塗鴉”似乎沒有任何價值,也不明白他們所要表達的是什麼,但“塗鴉”客觀上對孩子手、眼、腦的協調配合,增強腦、眼對手的指揮能力,確實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這種作用,是其他活動所不能替代的。
孩子在四五歲的時候對“塗鴉”開始有了一個“飛躍”,他們要把自己所看到的或想象到的事物,通過畫畫表達出來。但是,由於他們的觀察能力、繪畫能力有限,表現手法也非常隨意,因此有時候他們所畫的“圖畫”,成人很難明白,這就需要父母用“心”去發現孩子作品的內涵,鼓勵孩子“塗鴉”下去,不能打擊孩子,那樣,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大受傷害,從此失去對生活的熱愛,也和繪聲繪色的繪畫拉開了距離。
另外,個別急性子的家長,偶然間發現了孩子的繪畫天賦,就認為孩子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讓人羨慕的美術家,下決心加強培養。望子成龍之心可以理解,但不能操之過急,不要強求幼兒畫出成人心目中的繪畫作品,需要耐心培養,仔細地聽孩子說明、解釋其畫作的內容,並多稱讚且附和其所說的內容,增加孩子的成就感。
兒童的美術教育,是文化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是啟蒙教育而不是專業教育,正如兒童學語文不是為了培養文學家一樣。它補充了書本的不足,擴大了兒童的視野,豐富了兒童的文化生活,對開發兒童智力、陶冶兒童情操有特殊作用,對兒童全麵發展有推動作用。兒童時期接受一定的美術教育,對孩子未來的文化素質和人格素質都會有良好的影響。有的家長把兒童美術教育看成早期的專業定向教育,急功近利,指導不當,反而成為孩子學習的精神負擔,致使我們的小苗畸形成長,將來結不出果實,甚至倒伏,那就完全違背了兒童美術教育的宗旨了。
如何挖掘孩子繪畫方麵的藝術才能?
孩子從繪畫中表現出來的天賦是千差萬別的。父母應該從孩子的塗鴉中發現孩子的潛能,抓住時機培養。
1.發掘孩子的美術才能
一般說來,具有美術才能的孩子,往往早期就有顯露。3~4歲時,其美術才能表現為:求知欲強、好動好問、興趣廣泛、喜愛塗塗抹抹;視覺感受和辨別能力較強、能分辨各種顏色、線條曲直、方圓等;觀察事物較全麵、細致;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現了孩子的繪畫潛能,家長應循循善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