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四 誘因(2 / 2)

與此同時,華猛部的一支遊騎部隊正在邊境巡邏,突然聽見有人大喊“敵襲”,這支遊騎兵立即展開了戰鬥隊形。果然不久之後他們就遭遇到了高麗騎兵的攻擊,而這支高麗騎兵正是被高定邊引誘來的那支。

高麗騎兵以為終於追上了絹之國騎兵,立刻投入了戰鬥,拚死阻擊敵軍;而華猛的遊騎兵則以為高麗騎兵偷襲,也全力拚殺開來。但是華猛的騎兵部隊數量太少,很快就抵擋不住,開始敗退,此時高麗部隊也發現了對方人數太少,不像是主力部隊,正在此時,高定邊率領騎兵加入了戰團,順利擊退了高麗的騎兵,解救了華猛的這支遊騎兵部隊。

由此,華猛認為高麗軍隊在和談期間試圖滲透入境,還主動發起進攻,是徹頭徹尾的背信棄義,因此一邊派出使者與高麗一方交涉,一邊上表言明了此事。可是高麗一方卻認為是絹之國首先侵入國境,還試圖倒打一耙,把開啟戰端的罪名強加到高麗頭上,對於華猛的指責不予承認。這一點把猛將華猛給激怒了,加上高定邊在一旁煽風點火,沒有等到安東都護楊蓮的回複,便率領部隊直接朝平山發動了進攻。

由於高麗早有準備,而華猛這次行動本身隻是一時激憤,並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因此無功而返,還憑空折損了不少人。高麗人獲得了一次小小的局部勝利,人心大振,將士們越發不肯服軟,兩國在邊境上劍拔弩張全麵對峙,事情由此變得不可收拾。

由於高定邊的小動作計劃周全,用兵得心應手,事情做得幾乎沒有痕跡,誰也沒拿到證明這一切是他在背後操控,結果絹之國和高麗被這個小動作搞得要再次兵戎相見。

劉龑在得知此事之後非常憤怒,原本他對高麗使團故意拖延行程,以此獲取喘息之機就很不滿,再加上此次的事件更是證明了他的憂慮。因此他扣押了高麗正使,讓副使回國告知崔健江兩國和解已無必要,至少在高麗真心臣服之前,絹之國會繼續用武力對付高麗。

為了重新對高麗用兵,絹之國必須重新調整戰略態勢才行,與兵部及諸將商議的結果,王漢新當初的提議成了最佳的選擇。絹之國以主力對付突契,而以安東都護府的兵力對高麗進行不間斷的,有限規模的作戰,從戰略上拖垮高麗孱弱的經濟。

以安東都護現有的兵力和武將而言,要完成這個任務還稍稍不足,為此劉龑準備從青州,徐州和豫州地區抽調一部分兵力進行補充。可是就在此時,絹之國發生了一件大事,讓劉龑不得不暫時打消了這個念頭:王漢新的預言不幸言中。比王漢新說的還要糟糕的是幾乎在同一時刻出了三件大事,首先就是衛州地區的百姓沒有生路,被逼造反了。緊接著潁州地區的邪教也跟著起事,蜂擁而起的教徒們攻擊官府衙門,燒殺擄掠,荼毒一方。這兩件事還沒完,蜀中又出了一個更牛的人,此人名叫鍾意,他糾集了上千蠻族攻陷了三個縣城,然後公然自稱大蜀皇帝,與絹之國分庭抗禮了。

絹之國麵對這突然出現的三個狀況,一時有些手忙腳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