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高麗軍的這次襲擊,使得高麗與絹之國之間僅存的一線和談可能化為泡影,隻是高麗為何會在這種時期發動這種無謀的舉動卻令人費解。這一舉動甚至一度被稱為高麗國王崔健江繼位以來最大的失誤,因為這樣的行為必然會引來絹之國強烈的報複行為。
但是事情的真相根本不是人們所看到的這樣簡單,在它的背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陰謀,而這個陰謀正是由王漢新策劃,高定邊實施的。
早在王漢新奉詔回京之前,他就已經和高定邊商量過關於與高麗再起戰端的事情,當時王漢新雖然還沒有具體的實施計劃出爐,可是高定邊卻深以為然,因此這幾個月來高定邊一直暗中謀劃,準備尋找機會。
以高定邊實施的這次行動來看,實在堪稱典型戰例。從這一點上來說,高定邊並非如同一般人所認為的勇將類型,而是智勇兼備的良將,隻不過在於王漢新共事的時候計謀往往都是王漢新策劃,使得別人產生了這個錯覺。其實若不是高定邊同樣有勇有謀,又如何能在消息不通的情況下和王漢新配合默契,合作無間呢?
高定邊首先把事件發生的點確定在了平山。平山位於高麗控製地區,是一處戰略要衝地帶,如果突破了這裏,那麼高麗的新都開城便門戶大開,是目前高麗國重要的戰略支撐點之一。高定邊之所以選擇平山,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高麗的客將成雲並不在這裏駐防,鎮守此處的武將是崔健江提拔的年輕將領,他們血氣方剛容易衝動,而且缺乏實戰經驗。
對於平山的高麗守軍,絹之國自然也不會等閑視之,因此在邊境上的駐軍也保持了高度的警戒,尤其是負責鎮守此處的大將華猛,每天都親自巡視各處,夜間也經常派遣遊騎兵巡邏,以防高麗人滲透進入境內。關於華猛的這一習慣,就連高麗人也很清楚,而高定邊就是利用了這一點。
出事的當天,身為華猛副將的高定邊率領虎衛營的一彪人馬,趁著夜色越過了邊境直接朝平山急進。鎮守平山的高麗武將幾乎立即就得知了這一狀況,那當然是因為高定邊有意要泄露自己的行蹤。
麵對這一突發狀況,平山鎮將的第一反應就是絹之國發起了突襲,意在奪取平山,打開通往開城的大門。可是他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以高定邊的這點兵馬至多隻能擾亂平山守軍,根本無力攻下平山。可是鎮將卻認為絹之國這些日子來總有士兵頻繁調動就是為了瞞天過海,他們可能已經做好了全麵攻擊的準備了。此時對於絹之國的不信任讓他產生了誤判,為此他下令派遣一小股騎兵攔截,以便為平山的防禦爭取一點時間。這正是高定邊希望他做出的決定,當這一小股高麗騎兵出擊以後他們才發現他們的敵人就像鬼魅一樣難以捉摸——他們能感覺到對方就在附近,卻始終抓不住對方,偶爾遭遇到其中一小部分敵軍,可絹之國騎兵見勢頭不妙,立即逃遁。高麗的這支騎兵在黑夜中連續幾次快速襲擊都沒有遇到敵軍主力,不免焦躁起來,因為他們的使命是攔截對方為後方爭取時間,如今確遲遲找不到敵軍主力,那就意味著敵軍很可能派出少數兵力來拖住自己,而主力已經直奔平山去了。正當他們準備回撤時,卻偏偏又發現了絹之國騎兵主力的行蹤,他們立即追了下去。可是在黑夜中他們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在高定邊的可以引導之下,他們已經越過高麗國的邊境進入絹之國的地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