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禁衛大臣乙弗鳳和賀拔提等,已經與李植、孫恒密謀已久,見宇文護將李植與孫恒外調,觀周主宇文覺態度另有改變,心中不免恐懼,二人密謀更急,打算召公卿入宴,即席將宇文護除去。張光洛又將此謀向宇文護報聞,並說道:“先發方能製人,若後發必為人所製,那時恐相國欲保身家性命已不可能了。”此言一說,宇文護便狠下心來,立召柱國賀蘭祥和領軍尉遲綱等人,共同謀劃廢立之事。計謀之後,在宮中暗布甲士,尉遲綱矯詔乙弗鳳和賀拔提等人入殿議事,待乙弗鳳與賀拔提等人進入殿中,尉遲綱立即指揮甲士將乙弗鳳等人拿下,押送到宇文護府第。周主宇文覺正在後宮與元氏皇後歡昵,忽然聞聽外廷有變,料知大事不好,急令宮人拿起兵刃自守,而賀蘭祥已率領甲兵擁入宮中,立逼宇文覺退位。區區宮人怎能敵得過披堅執銳的赳赳武夫,一時四散逃竄。年幼的宇文覺束手無策,隻好聽任擺布,帶了元皇後出居舊第。在宇文護的策劃下,宇文覺篡魏立周不到一年,便被宇文護趕下了台。
宇文覺離開皇宮之後,宇文護在相府召集公卿會議,會議自然是一言堂,一切都是宇文護一人說了算,於是廢宇文覺為略陽公。迎立岐州刺史寧都公宇文毓為天王。宇文毓是宇文泰的庶長子,當年宇文泰在世時已被封為寧都郡公,並授大將軍。宇文覺篡魏後進位為柱國,任岐州刺史。他的妻子就是獨孤信的大女兒。當宇文護與親信密謀廢掉宇文覺,迎立宇文毓時,有人擔心宇文毓之妻獨孤氏,對宇文護逼死其父懷恨在心。宇文護冷笑著說道:“婦道人家,僥幸得免於禍已是萬幸,何況她現在已經不是獨孤信的女兒,而是我宇文家的媳婦。今日不論誰為天子,皆在我手掌之中,此事大可不必擔心!”眾公卿大臣見宇文護對廢立之事早已經籌劃好了,便一致擁護,齊聲說道:“這是大塚宰的家事,自然是唯大塚宰之命是從。”於是宇文護下令,將乙弗鳳、賀拔提等逆己者全都拉出斬首,並抄沒家產,子女親屬或流放或充官為奴。真正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朝廷中的反對派被宇文護除去後,宇文護便想到了梁州刺史李植和潼州刺史孫恒,便將二人召還。李植的父親是十二大將軍之一的李遠,本出鎮弘農,也被宇文護召還回朝。李遠有幕僚,擔心李遠入朝後恐遭禍變,便勸阻李遠不要輕率入京。李遠猶豫多時,遂向幕僚慨然說道:“大丈夫寧為忠義鬼,怎可作叛逆臣!”於是應征詣長安。潼州刺史孫恒先期回到長安,當即被宇文護拿下斬首。李植入都後,被宇文護拿下,監禁府中。李遠隨後入都。宇文護因李遠位高望重,名聲一向為眾人稱道,便有意保全李遠。在接見李遠時,降階握著李遠的手說道:“公的兒子盲目與人同謀,不但欲屠戮我身,而且欲傾危社稷,叛臣賊子,理應同罪。請公自行處理!”說罷命人將李植牽出,交付李遠。李遠將李植帶回家中詢問情由,李植則巧言抵賴,否認有此異謀。再加上李遠一向深愛兒子,便不忍心處置親子,隔夜早起便帶著兒子去謁見宇文護,以求為兒子辨冤免死。宇文護本以為李遠必將李植處死,及聞李遠父子一同過府來見,便盛氣將李遠父子傳入。邀李遠同堂而坐,命人召來略陽公宇文覺與李植當麵對質。可憐那年幼無知的宇文覺,竟當眾把罪責推給了李植。至此李植已無可隱瞞,便抗聲對宇文覺說道:“原本此謀欲有利於至尊,不料今日卻是如此結果,我隻有一死罷了,不必多言!”李遠聽兒子如此一說,不禁驚身而起,跪地向宇文護說道:“果有此事,此子合該萬死!”宇文護立命左右將李植牽出斬首。然後投劍在地,逼令李遠自殺。可歎這位追隨宇文泰多年,屢立戰功的柱國大將軍也死在了宇文護淫威之下。李遠其他三個兒子也全被宇文護處死。當初,李遠的弟弟開府儀同三司李穆知道李植不是保家的後輩,常常勸哥哥李遠除掉這個兒子,李遠不能接受,等到李遠被逼自殺前,將李穆叫來,哭著對李穆說:“我不采納你的話,才有今天這樣的下場!”李穆本來也應當跟著治罪,但因有從前規勸李遠的話而獲得寬免,隻是被免官,削職為民。
寧都公宇文毓自岐州被迎入長安。宇文護便將略陽公宇文覺縊死。年幼的皇後元氏被勒令出家為尼。宇文護率百官迎宇文毓入宮,繼天王位。然後是大赦天下,晉封投在宇文護門下的朝臣,宇文護晉位為太師。又一場血腥的宮廷政變,在宇文護的操縱下宣告結束。此時的宇文護已經是權傾朝野,威焰熏天了。
周主宇文毓的妻子獨孤氏,依例被冊封為皇後。這獨孤皇後本是獨孤信的大女兒,雖得冊封為後,母儀天下,但心中是憂恨交加,常哀悼父母死於非命,屢思為父母複仇,但夫妻二人俱在宇文護的掌握之中,雖貴為天子和皇後,卻毫無權柄,在深宮常常是暗自掉淚,殺父仇人就在眼前,卻不能動宇文護一根毫毛,而且事事受宇文護的脅製,而難展一籌。那宇文毓尚能隱忍,蹉跎度日。但皇後獨孤氏卻是憂心如焚,不久便抑鬱成疾,一病不起,被冊封為皇後未及半年便香消玉殞,一命歸天。周主宇文毓本與獨孤氏恩愛異常,今見妻子在憂憤中離去,心中哀傷下止,加上獨孤氏在彌留之際,哀求他為父母報仇。他雖點頭答應,但卻一籌莫展。終日在宮中盤算著如何對付宇文護。北周宮廷之中陰雲密布,權力之爭的暗流在潛湧。
正是:權奸攬權控朝政,帝王無奈暗恨生。欲知周主宇文毓能否除去權臣宇文護而親政,且看下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