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解讀曆史(2 / 2)

“這個我知道!”老婆聽我講到小皇上被大火燒死了,著急的喊道:“這個我知道,那小皇上根本就沒死!”

我一聽,行啊!什麼時候老婆對古代曆史也知道點了,嗯!不錯,不錯!可還沒等我高興完,接下來的話又把她打回了原型。

“後來咋樣了姐?”誌陽一看她知道這後來的事,就追問道。

看到我們都表現的很想聽,老婆得意洋洋的清了清嗓子說道:“這後來吧,也就是大火燒起來以後,天上的十三顆行星排成一條直線,嗖一下子,他就跟小丸子穿越到香港去了,穿越時空的愛戀裏麵演過。”

我跟誌陽聽完,都不知道在說什麼了,無語!

“姐夫,還是你繼續說吧!”誌陽看著我說。

“你倆什麼意思啊?我說的不對啊?”老婆看我倆不搭理她了,很不高興的問。

“老婆,你說的那個是電視劇,你覺得那玩意跟曆史能一樣嗎?那裏麵朱元璋都賣烤鴨去了,記覺得現實嗎?”我很無奈的解釋道。

老婆看我這麼說,還挺不服的強道:“怎麼就不一樣了,沒有曆史怎麼知道古代那些事啊?怎麼能寫出劇本拍電視劇啊?還是有點關係的。”說完,又像考我似的問道:“那你說後來怎麼了?”

我白了她一眼,分析道:“這個吧有好幾種說法,其中最主流的有兩個說法,一種的說法是,朱允炆借著大火身死的假象,化妝成出家的僧侶逃離京城,一直顛沛流離,千方百計的逃避朝廷的追殺,後來隱居在湄江的觀音崖一帶。誠心向佛,終此一生,那裏有個著名的藏君洞也是因此而得的名。

另外一種說法是,朱允炆晚年化名詹碧雲,隱藏蹤跡在江西上饒玉山三清山當三清宮的住持道士,在三清福地借著修建道教宮觀為借口,掩護他巧妙修築的“明治山詹碧雲藏竹之所”的陵墓和其他相關的石雕、楹聯、三清山石刻足足260多處,還留下了“風流建水翁承讚,樽酒論文千載同”“方豪上”“都俞脫生”、“壺市安井”等很多能供後人考研的石刻,在這些石刻裏麵隱藏著很多那個時代的文化,和曆史。”

講完這些關於這位小皇帝的曆史以後,我們也休息的差不多了,繼續開始清理石碑上麵的泥土,我們現在都急著想知道,這位充滿傳奇的小皇帝,後來到底怎麼了。

曆時一個多小時,終於算是大體上弄幹淨了石碑上的泥土,因為是在大山裏麵埋著的原因,濕度相對較大,石碑外麵都是被比較潮濕的泥土包裹著,再加上製作這座石碑的材質可能有些特殊,石碑保存的相當完好,一點看不出來歲月的痕跡,除了上麵沾染的泥土外,就像剛剛製作完成的一樣。

現在我們清理完畢以後才能認真的觀看石碑表麵,這座石碑整體黝黑,厚度有三十公分左右,看起來十分厚重,石碑的背麵什麼都沒有,就像一麵光滑的鏡子,相反正麵極盡奢華,整座石碑被九龍環繞,中間密密麻麻的撰刻著漂亮的楷書,粗粗看去也得有千字開外。

看到這裏我很是奇怪,第一點就是,這位小皇帝如果當年真的是逃出皇宮的,那怎麼可能有這麼大的手筆弄這麼一座石碑呢?

先不說這石碑的材質有多麽特殊、難得,單單就這上麵的九龍雕刻,民間的工匠誰敢做出來啊!還有一點就是,這座石碑怎麼看也不像是墓地裏常見的那種,刻有碑文的紀念用碑啊!

反倒像是特意的雕刻這麼一座石碑,用來記錄一些重要的事,然後放在這座八卦陣的中間保護著,等待著。

幾百年了,這座石碑終於從新暴露在我們幾人的眼前,它用自己身上密密麻麻記載撰刻的文字,來向我們默默的講述曾經淹沒在曆史長河中的隱秘,為我們解開了建文帝神秘的麵紗。

根據碑文上的記載,已經徹底的,完全的讓我們三人目瞪口呆了,原來真正的曆史都是經不起歲月侵蝕的,一代一代口、筆相傳下來的事情,已經跟最開始發生的時候相差了十萬八千裏。

就像這位建文帝就是如此,什麼自殺、什麼出家,都是扯淡,原來他一直就隱藏在幕後主持大局,後來還找奇人為自己換了個容貌,改名換姓率人七次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