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解讀曆史(1 / 2)

“孝湣皇帝,廟號神宗!”

他們兩個人可能不懂,還在小心的用笤帚繼續清理石碑上麵的泥土,可是我這兩天看了不少關於明朝建文帝和李自成的生平事跡,這時我一眼就認了出來,這是建文帝死後,朱元璋的駙馬梅殷為其發喪時使用的追號。

看來當年這位以仁治國,信奉儒家君子之道的苦命皇帝,真的沒有死在那場大火中,隻是奇怪了,傳說中他不是在江南一帶出家為僧嗎?怎麼會跑到塞外這冰天雪地的苦寒之所?

不過我相信,這些問題隻要解讀了麵前的這座石碑,一切的答案應該都會在這其中。

在確定了這座石碑的主人之後,我馬上叮囑他倆要小心仔細,千萬不要弄壞了石碑,順便我把知道的一些關於這位皇帝的生平,告訴了他們兩個。

這位小皇帝當年繼位的時候剛二十多歲,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大兒子家的第二個小子,也就是朱元璋的孫子,朱元璋原本打算將皇帝的位置傳給他爹的,結果他爹才三十多歲就死了,最後也不知道為什麼,竟然把皇位傳給了他。

這位年輕的小皇帝書生氣十足,是個文雅的君子,他衷心向往的是實行理想的仁政,在這一點上跟他爹很像,而不像他的爺爺。

他爺爺朱元璋那是刀山火海過來的,是打出來的江山,要是他們爺倆這性格,那就沒有大明朝了,誰知道他怎麼想的會把皇位傳給這小子,沒給他三叔燕王。

後來,這小皇帝也不知道抽什麼瘋,竟然聽了身邊文官的話,開始往回收封地,還撤了好幾個王爺,這一下子惹禍了,因為最後還有一個燕王呢!

這可是個跟他爺爺一樣的主,能打能殺,本來他三叔對老皇上將皇位給了這個侄子就不服,這下子可算是找到借口了,一麵應付朝廷一麵招兵買馬,人都全了以後,就找了個借口起兵造反了。

說到這裏,感覺有點口幹,就停了下來,到大坑旁邊拿起了地上的水喝了一口,他倆一看我過來喝水,也跟著走了過來,在鋪著幹草的地上坐下,打算也喝點水休息一下,順便聽我給他們講故事。

喝完水坐好,還沒等我說,老婆就先發問了:“他三叔找什麼借口了?你說這古代也真是亂套啊,都是一家人誰當皇上不一樣啊,要是每一代都不爭不搶的,那咱們國家現在可能比美國厲害多了,傳的時間長啊,也不打仗啥的,肯定老有錢了。”說完還自認為很有道理的點了點頭。

我也懶得去跟他解釋,激烈的爭搶對於一個皇朝傳遞的意義了,繼續講到:“還能找什麼借口啊,就是說這個小皇帝歲數小,老聽身邊奸臣小人的話,我這個當叔叔的不能讓他們把我侄子帶壞了呀,既然他自己不聽話,不收拾這些人,那我這個當叔叔的就得自己動手了唄。”

聽我說到這裏老婆呸了一下,發表意見說:“真不要臉,明明就是自己想當皇帝,都帶兵造反了,還說是替皇帝管教身邊的人,你說皇上還輪得到他管啊?他以為他是誰啊?太上皇啊?什麼玩意兒!”

“好好聽著吧,人家都是幾百年前的事了,你跟著操什麼心啊,再說了,人家燕王除了太殘暴以外,其實比他更適合當這個皇帝,太仁慈君子,性格軟弱的人還真就不適合管理國家。”我替燕王打抱不平道。

“嗯!這點我認為姐夫說的對,當皇上真的是不夠強硬不行,如果老這樣,時間長了都不用外人來打,自己手下的人都壓不住,容易謀朝篡位。”誌陽聽我替燕王說話,也替我補充起來。

讓他倆這麼一打斷,都忘記我剛才說到什麼地方了,想了下我剛才說到哪裏後,這才接著講到:“這小皇上就是個紙上談兵的主,身邊看重的那些文官也都是一個德行,整天滿嘴的之乎者也,孔孟之道,堅持以德服人,根本就整不過他三叔,半道上那些將軍啥的都不用打,看見燕王來了直接就投降了。

後來他這位三叔帶著兵一直打到了首都的門外,還沒等開打呢,裏麵就出來兩個人,直接帶著手下把城門給打開了,燕王一路沒什麼阻擋就來到皇宮了,不過燕王來到皇宮的時候,宮裏有個偏殿著火了,火滅了以後找到幾個屍體,宮裏人都說這就是小皇上和他的親信,看到燕王帶兵攻入城門,知道自己大勢已去,就絕望的放火自絕以謝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