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脾氣”的孩子喜歡通過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來威脅父母滿足他的要求。這是一種蠻不講理的表現。如果孩子的“牛脾氣”得不到改善,那麼當他們與同齡夥伴相處時,一旦他亂發脾氣,大家就不會喜歡和他玩。這樣他就很容易被夥伴們冷落,在班級裏也很難交到朋友。
所以,要重視孩子的“牛脾氣”。讓孩子心平氣和地生活,改掉喜歡發脾氣的壞毛病,家長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第一,家長應找一找孩子好發脾氣的原因。家長可以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看看自己平常是不是也喜歡發脾氣。常言道:“有愛發脾氣的父母,就會有愛發脾氣的孩子。”父母自身的素質和修養會直接影響孩子。再看看是不是孩子的表達能力差,導致他的意思沒有被家長理解或是被家長誤解了。
第二,當孩子亂發脾氣時父母要“冷處理”。如果孩子在家裏發脾氣,你最好采用“冷處理”的方法:先別理他、離開他,等他發了一通脾氣後,也會覺得沒趣,自然會安靜下來。這時,你可以對他進行開導教育,效果會比較好。讓孩子知道發脾氣是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的,鼓勵孩子有話好好說。經過幾次這樣的教育,孩子愛發脾氣的毛病就會有所改變。
第三,家長平時要多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要,關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間的交往。家長可以多方了解別的小朋友在玩什麼、想什麼、要求什麼等,當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時,家長就比較容易體會孩子的心情了。如果孩子提出了其他小朋友不曾有的要求,家長可以通過耐心的開導來消除或減輕孩子發怒的情緒。
5驕傲自大的孩子遭人厭
有些孩子一旦取得了一些成績,就揚揚得意,驕傲得不得了,甚至還會瞧不起別人,貶低別人。這種不良的心態不但不利於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還會嚴重影響他的人際關係。誰都不希望和一個自以為是的人成為朋友,哪怕隻多打幾次交道,也不願意。
8歲的劉超是班裏的“尖子生”,不但學習好,而且體育、藝術課成績也不錯,所以總能聽到老師和父母的表揚,總能看到其他同學對他的羨慕眼神。這讓他認為自己是最聰明的,心想整個班級裏沒有人敢占他的便宜。
一次,劉超對同桌徐斌說:“你真是一個大笨蛋,這麼簡單的數學題都不會做。”言語中帶有傲慢和狂妄的語氣。徐斌大為不滿,他說:“你不要這麼驕傲,小心會吃虧的。”
劉超說:“開玩笑,我絕對不會在你這麼笨的人手上吃虧,而且沒有人能捉弄我。”
徐斌毫不示弱地說:“你有勇氣下午放學就在校門口等著,嘿!看我怎麼取笑你!”說完就走了。
下午放學了,劉超在校門口等著,可是一小時過去了,還不見徐斌,他想離開又怕徐斌說他沒有勇氣。兩小時後,天黑了,學校管理人員告訴劉超:“別等了,學生們都回家了,學校裏一個人都沒有。”“什麼?”這時劉超才知道自己被“耍”了。
劉超果真吃虧了,而且吃虧的不僅僅是一次被耍,還有後來班裏同學對他的冷落。雖然他的成績好,老師很喜歡他,但是同學們不愛和他來往。他取得好成績的時候也沒有人和他分享快樂,他感到孤獨極了,學習成績也有所下滑。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既說明了學習需要謙虛的心態,也表明了做人做事也需要謙虛的心態。巴甫洛夫曾說:“絕不要陷於驕傲。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在應該同意的場合固執起來;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拒絕別人的忠告和友誼的幫助;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喪失客觀標準。”
驕傲的人大都有這樣一些特點:自以為是,看不起別人,甚至故意取笑別人。自以為是就等於故步自封,不會虛心向別人學習;看不起別人,取笑別人,就等於給人際關係上了一把“鎖”。這是前進的大敵,是失敗的縮影。如果孩子小小年紀,就染上了驕傲自大的毛病,那麼他在學習中注定不會取得長足的進步,在未來的道路上注定不會有好人緣。
在現代家庭中,由於受到特殊的家庭環境的影響,獨生子女容易產生驕傲自大的情緒。在學習上,驕傲自大的孩子雖然能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往往隻滿足於眼前的成績,而且看不到別人的成績和優點;在人際交往方麵,驕傲自大的孩子往往不屑於與別人交往,心胸變得很狹窄。他們很難和同學們友好相處,因為他們不能做到平等相待,總是以高人一等的態度對待人或喜歡指揮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