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發現孩子說謊時,千萬不要惡語相對。切忌用“那麼小就騙人,長大必然學壞”,“你在說謊”,“你騙人”這些糟透了的語言,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孩子可能會因此產生“我是騙子”的自卑心理。而是要善於分析孩子說謊的原因,做到對症下藥。
如果孩子說謊、說瞎話是害怕你生氣,你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把事實告訴我,我或許沒有這麼失望,說謊不是一個好孩子應有的表現。”你可以提醒孩子,下次犯錯了沒有關係,如果說謊那問題就嚴重了,讓孩子知道你是信任他的。
如果孩子說謊是為了逃避責任,你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做錯了事情,但是敢於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那麼你會得到更多小朋友的信任,你會有更多的朋友。希望你下次不要說謊話、說瞎話來逃避責任,我不喜歡那樣的孩子。”
如果孩子說謊話或瞎話是表達一種美好的願望,父母要對孩子表示理解,而且可以和孩子聊聊他的真實想法。這樣的交流是家長和孩子一次很好的溝通,可以增加孩子對父母的信任。
如果孩子決定不再撒謊,並告訴你實情,請記得稱讚他,但也不要忘記懲罰。你可以說:“我很高興你能告訴我實情,我相信你是可以信任的。如果你不說實話,我會罰你兩天不準看電視。但現在,我會減少對你的懲罰,罰你一天不準看電視。”此外,家長要對孩子言而有信,說到做到,起表率作用,千萬不要欺騙孩子,並注意對孩子的誠信教育,多給孩子講一些誠信方麵的故事,強調“要做誠實的孩子”。
4治治孩子的“牛脾氣”
孩子自我控製能力較差,容易發脾氣,或者大聲哭叫,或者破口大罵,或者滿地打滾,或者毀壞物件。遇到這樣的情景家長會感到手足無措,特別是在公共場合,孩子的“牛脾氣”一發作,往往會讓父母極為尷尬。
有一次,媽媽發現可可在與小朋友遊戲的時候,手裏拿著一枚小別針。媽媽害怕可可會不小心弄傷小朋友,所以讓他把別針交給自己保管。結果,可可不但不聽話,反而大發脾氣。又哭又鬧怎麼也不肯交出別針,小朋友們也莫名其妙地看著他們母子倆。
媽媽非常生氣,但是她還是耐著性子對可可說:“你先把別針放在我這裏,等你玩完了遊戲,我再把別針交給你。”結果可可還是不肯。媽媽看她一臉不妥協的樣子,就說:“那讓我幫你把別針別在衣服上吧,那樣會更好看的。不過你得答應我,不把它拿在手裏玩。因為它可能會弄傷小朋友,很危險的。”於是,可可點點頭同意了。
孩子人小脾氣大,特別是一些獨生子女受寵慣了,一旦家長讓他做一些他不願意做的事情,他們就會發脾氣。如果孩子經常亂發脾氣,大哭大鬧,很容易形成暴躁的性格。有“牛脾氣”的孩子在群體中是不受人歡迎的,因為大夥兒隻要一做出令他不滿意的事情,他就會發脾氣,甚至打罵人。
造成孩子喜歡發脾氣的原因有很多,溺愛是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如果家長對孩子一味地溺愛,百依百順,有求必應,會使孩子脾氣越來越暴躁。另外,假如家長經常拒絕孩子的合理要求,使孩子的願望一直都得不到實現,也會使孩子變得脾氣暴躁,有時還會產生懷恨心理。
王倫夫婦最近被兒子的“牛脾氣”折磨得頭疼死了。兒子僅僅6歲,脾氣卻異常暴躁,稍不如意就大發雷霆,大喊大叫。即使是跟他講道理,他也聽不進去,有時候甚至會破壞東西。
為此,王倫夫婦想盡了辦法,他們責罵他、嗬斥他、打他、苦口婆心地教誨、罰他站牆角、趕他早點上床……這些都不管用,一有事情兒子還是會大發雷霆,“牛脾氣”依然如故。
一天晚上,一家人看電視到9點鍾,於是王倫就對兒子說:“時候不早了,你應該休息了,明天你還要上學呢!”誰知兒子不肯回房,他堅持要看完精彩的節目。王倫夫婦試圖勸服他,但是兒子不但不聽,反而大發脾氣。他對著爸爸媽媽大聲喊道:“讓我看完,讓我看完,還早著呢。”見爸爸準備關電視,兒子急了,他馬上衝過去撞開爸爸。
王倫氣得不知說什麼好,他和妻子努力克製自己的火氣,暫時沒有任何語言和動作。於是隻好讓兒子看電視。雖然兒子看電視的聲音並未影響王倫夫婦休息,但是他們躺在床上怎麼都睡不著。他們為兒子的“牛脾氣”而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