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
嫉妒心強的孩子一般都有爭強好勝的性格。所以,在孩子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競爭失敗會使他們產生嫉妒心理。長此以往,孩子可能會變得心胸狹窄,喜歡看到別人不如自己,並喜歡通過排擠他人來取得成功,這就是一種不正確的競爭方式。所以,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競爭觀,讓孩子明白對手不是仇人,嫉妒也不等於要強,進而使孩子學會欣賞他人的成功,分享他人的快樂,向別人學習。
除此之外,父母還可以讓孩子多將精力放在學習上,使生活過得充實。因為嫉妒往往會消磨孩子的時間,如果孩子學習、生活的節奏很緊張、生活過得很充實很有意義,他們就不會花太多的時間去嫉妒別人了。父母應該讓孩子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把精力放在有意義的事情上。
3孩子愛撒謊怎麼辦
說謊話、說瞎話是兒童常見的行為,也是家長教育不當的結果。由於年齡小,孩子不能區分真實與想象、理想與幻想的不同,有時他為了逃避責罵或是博得他人的讚美,於是就說了謊話或瞎話。在4歲以前,孩子經常把父母高興與否當做自己行為對與錯的標準。比如:孩子把碗打碎了,他知道媽媽會生氣,所以他就告訴媽媽是貓把碗打碎的。
小劍把媽媽買給他的玩具電話摔壞了,他很害怕,不知道怎麼辦,於是把電話藏在了床底下。媽媽在打掃衛生的時候發現了,生氣地質問小劍。
媽媽:“你的玩具電話哪裏去了?好幾天沒有看到你玩了。”
小劍:“不玩了,收起來了。”
媽媽:“你為什麼不玩呢?為什麼當時你吵著要買,現在買了你又不玩呢?”
小劍:“我已經忘了把玩具電話放在哪裏了。”
媽媽:“趕快去找,給我看看。”
小劍:“找不到的,因為電話被隔壁小華拿去了。”
媽媽:“真的是他拿去嗎?你剛才不是說收起來了嗎?是不是弄壞了,不敢讓我知道啊?”
小劍:“真的沒有,真的是小華拿去了。”
媽媽火冒三丈:“你還在說謊,還瞎說是小華拿去了,真會耍賴啊!弄壞了不說,還敢騙我。告訴你不能說謊,還要說,這麼小就學會了騙人,以後還得了!”
於是,憤怒的媽媽將小劍的屁股打得通紅,小劍大哭起來。
小劍說謊話、說瞎話挨了一頓打,下次他犯了錯很可能還會繼續說謊。因為雖然他知道說謊是不對的,但是如果說出實情還會惹媽媽生氣,難逃一頓打,還不如說謊。如果媽媽換一種口吻和孩子說話,情況就會不同了。“我剛才發現你的玩具電話摔壞了。”“太可惜了,才剛買幾天,又沒玩多久。”“如果你小心點,就不會弄壞它了,這樣你可以繼續打電話玩呢!”此時,小劍的擔心和顧慮就會減少許多,他就會比較主動地去反省自己的過失了。
坦誠地指出孩子的錯誤而不是拐彎抹角,對孩子承認錯誤會更有幫助。這樣當孩子闖禍了,他會告訴父母,因為他知道父母理解他。如果父母一定要逼孩子認錯,以此讓孩子“銘記在心”的話,孩子為了保護自尊,就隻能用說謊來自衛。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是父母給孩子製造了說謊的機會,逼孩子踏入了說謊的陷阱。
幾個小孩子在一起聊天,媛媛說:“大家聽我說,我們家有3個彩色電視。”
“哎呀,太棒了!”小夥伴們用羨慕的口氣說。
媛媛更加得意,她說:“一個是爸爸和媽媽的,一個是爺爺和奶奶的,還有一個是我的。”
小夥伴們忙問:“那你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動畫片啦。”
“當然啦。我每天吃完晚飯就可以躺在床上看動畫片。”這時候媛媛的臉上神采奕奕。
這時,媽媽生氣地說:“你想得真美呀!”接著,媽媽責備她:“撒謊就是當小偷的開始。”那一刻,媛媛在小朋友麵前簡直無地自容,她臉上的得意一掃而光,轉而低垂著頭,然後跟著媽媽回家了。
事實上,年幼的孩子根本不懂現實與想象的差別,他們說謊話、說瞎話有時候是表達一種美好的願望。“有3個彩色電視機”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孩子隻知道每人一個電視就可以不用爭搶節目了,她也不會錯過動畫片。
作為家長,應該明白孩子的謊話種類繁多,有掩蓋事實的謊話,有表達願望的謊話,有胡編亂造的瞎話,有引人注意的謊話等等。幼兒的大部分謊言來自想象、願望、遊戲和無知,偶爾有出自辯解或引人注目的目的。父母都不應該惡狠狠地責罵孩子,而要溫和地教育孩子。
例如,當你聽到孩子說“我家裏有3個電視機”時,你應該接著說:“哦,是嗎!那真是太棒啦!”對孩子的願望和心情表示理解。然後再說:“真的,如果能有3個電視機,那該有多好啊!”
孩子說謊話是一種不誠實的表現,孩子經常說瞎話會變得喜歡吹牛、捕風捉影,甚至汙蔑他人,這也是一種謊言。這些都不利於孩子取得別人的信任,博得他人的喜愛。因此,家長要想辦法糾正孩子說謊話、說瞎話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