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幫助孩子改掉遭人厭的壞毛病(1)(2 / 3)

當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滿足而糾纏不休時,家長一定要保持耐心。你可以不去理他,使他自覺沒趣,即使他在哭鬧也會慢慢停止下來。之後再告訴孩子為什麼不滿足他的要求,使孩子明白哭是沒用的,也是沒有道理的,下次也就不再鬧了。

太受寵的孩子往往會很任性,他們常以無理取鬧、蠻不講理等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是與人交往、相處的大忌。任性的孩子很難受到大家的歡迎,因而他的人緣通常很糟糕。因此,糾正孩子任性的毛病,對孩子與人友好結交很有幫助。

2孩子嫉妒心強怎麼辦

嫉妒之心,人皆有之。一般來說,嫉妒心強的孩子情緒變化無常,一會兒得意忘形、幸災樂禍,一會兒又咬牙切齒、充滿敵意,甚至打人、罵人或搞惡作劇,一會兒又自怨自艾,意氣消沉。很多父母都擔心自己的孩子會因為嫉妒心強而不受人歡迎,沒人跟他玩,交不到朋友。

6歲的娟娟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小女孩。一個周末,娟娟媽媽的同事帶著兩歲的兒子來娟娟家串門。媽媽很熱情地接待了她們,並不停地逗同事的兒子玩。剛開始,娟娟也和媽媽一起去親小弟弟,但沒過多久,娟娟就不高興了。因為媽媽總是抱著小弟弟,而且沒有放下的意思,還又親又笑的,娟娟覺得自己受到了冷落。

娟娟想引起大家的注意,於是開始大聲唱歌,但是沒有人理她。娟娟又跳起了自己最擅長的舞蹈,可是還是沒有人注意她。終於,娟娟忍不住了,她把桌上的玻璃杯子推到地上摔壞了,然後坐在地板上大哭起來,把媽媽及客人弄得非常尷尬。

娟娟發現媽媽更喜歡小弟弟,所以覺得自己被冷落了,於是不高興了,耍起了脾氣。嫉妒是由於別人勝過自己而引起抵觸的消極的情緒體驗。黑格爾曾說:“嫉妒是平庸的情調對於卓越才能的反感。”

在孩子中間,嫉妒是一種常見的現象。比如,某同學比自己學業優秀,比自己長得漂亮,孩子可能會感到難過;某同學穿得比自己時髦,家裏有錢,就心裏不平衡;某同學才華比自己出眾,會很不服氣等。

孩子的嫉妒程度有淺有深。程度較淺的嫉妒,往往深藏於孩子的潛意識中,不易覺察。如孩子與某同學是好朋友,人家學習成績、能力都比自己強,因為是自己的好朋友,所以並不想加以攻擊,但內心多少會有些不快。而程度較深的嫉妒,很容易表現出來,如對能力超過自己的同學進行挑剔、造謠、誣陷等。

5歲的朵朵,機靈懂事。可是每次不管她有多高興,隻要看到媽媽跟別的小朋友親近,或是給別的小朋友好吃的,她就一個勁地哭鬧。朵朵媽媽對此很苦惱。

8歲的冒冒在一次早操上故意用腳絆倒了班裏一個小朋友,當別人指責他的時候,他還滿臉無所謂的樣子,甚至有點幸災樂禍。事後,家長和老師仔細詢問才知道,冒冒很不服氣老師表揚那個小朋友做操做得好,故意讓他當眾出醜。

朵朵和冒冒都有不同程度的嫉妒心,隻是嫉妒的程度有所不同。兒童的嫉妒心基本上都還處於萌芽期,如果不予糾正、教育,任其發展下去,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及人際交往造成嚴重的危害。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嫉妒這惡魔總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毀掉人間的好東西。”

嫉妒心太強對個人、集體和社會均起著耗損作用,是一種對團結、友愛非常不利的因素。這種缺點如果沒有得到糾正,孩子長大後就很難協調與他人的關係,很難在生活中心情舒暢。嫉妒心強是孩子不成熟的表現,隻要引導得法,不難克服。例如,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家庭成員間團結友愛、互相尊重、謙遜容讓,可以很好地預防或糾正孩子的嫉妒心理。要糾正孩子的嫉妒心理,父母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首先,分析孩子產生嫉妒心理的原因。

產生嫉妒心理的原因有很多,歸納起來,基本都是由於孩子內在的消極因素和外部環境的消極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例如,孩子在競爭中失敗導致他對獲勝者的嫉妒,因老師表揚他人而產生嫉妒,因自己家庭貧困而對家境優越的同學產生嫉妒等等,父母隻有先去了解孩子嫉妒心理產生的原因,才能做到對症下藥。

其次,教育孩子承認差異,奮進努力。

現實中,每個人都是有差異的,每個人都有比別人強的方麵。讓孩子承認差異,正確認識自己的優點與不足。父母要告訴孩子:“嫉妒於事無補,而且會影響自己的奮鬥精神。隻有奮起努力,爭取超越,才能贏得別人的好感。”

為了減輕孩子的嫉妒心理,家長千萬不要貶低孩子嫉妒的對象。因為那樣會導致孩子過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別人的不足上,從而放棄了自己的努力。你可以經常反問孩子:“你現在各方麵表現如何?有什麼優點?有什麼缺點?跟上個月(或上個星期)比哪些方麵有進步?哪些方麵有退步?該怎麼辦?”同時,讓孩子在班上找一個追趕、學習的參照物,看到別人的長處。這樣可以慢慢打消孩子的嫉妒心,讓孩子能夠客觀地自我評價和評價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