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孩子和我們有同樣的想法。如果開口叫人還錢,對方很可能覺得我們不太信任他,於是對我們產生看法;如果不讓對方還錢,又怕對方把借錢的事忘了,而且時間越長忘記的概率越高。這在孩子的心裏確實是一件讓他們苦惱的事情。
熊金和汪銀兩家是緊挨著的鄰居,他們打小就在一起玩泥巴,上小學、中學時都在同一個班,到上了高中才分開。
上高中的時候,為了準備學校組織的足球比賽,熊金和汪銀一起去買足球鞋。在鞋店裏他們各自挑選了自己喜歡的球鞋,可是要付錢的時候,熊金才發現自己的錢沒帶夠。汪銀毫不客氣地說:“我這兒有,先借給你。”熊金高興極了,忙說:“回去就還給你。”就這樣,汪銀借給了熊金50元錢。
回去後,他們就興奮地去練球了。直到天黑了,他們才大汗淋漓地回家。汪銀的媽媽問他買足球鞋花了多少錢,可是當汪銀把剩餘的錢交給媽媽時,媽媽發現少了50元錢。經媽媽提醒,汪銀才想起來那50元錢借給了熊金。汪銀很肯定地對媽媽說:“放心吧,他說很快就會還給我。”
第二天放學回家,媽媽見熊金仍然沒有把錢還給兒子,就對汪銀說:“兒子,你明天讓熊金把錢還給你。”雖然汪銀答應了媽媽,但是他卻不知道怎麼開口。猶豫了半天,汪銀對熊金說:“熊金,你可以把那50元錢還給我嗎?”隻見熊金沉默了片刻,然後有點不高興地說:“急什麼急,我又跑不了,不就是50塊錢嗎,回家就給你,我現在沒帶錢。”
回家後,熊金果然把一張50元的鈔票給了汪銀,汪銀拿起來觀察了幾下,當時熊金心裏就咯噔了一下,雖說他也明白這不過是一個下意識的動作,但心裏還是有種說不清楚的感覺,這種令人不舒服的感覺就像心中一個硬硬的疙瘩。
從那以後,兩人之間好像有了隔閡,開始疏遠,在一塊兒待的時間無形中少了許多。又過了一段時間,熊金和汪銀見麵也僅僅是打個招呼。再後來,彼此甚至連點點頭的形式也省略了。
無論在成人眼中還是在孩子眼裏,錢總是一個很敏感的東西。因為與錢扯上了關係,不知道有多少親朋好友之間鬧出了矛盾,關係很好的同學變得形同陌路。所以,有人說:“借錢是破壞友情的最好方法。”
因此,家長應該讓孩子學會處理借錢這件事情,即讓孩子盡量不要找人借錢。如果借了,必須記住還錢的期限,做到信守承諾。麵對有困難的同學,盡量不要以主動借給他們錢的方式為其提供幫助。如果對方向自己借錢,有能力的話當然借給對方比較好,但要委婉地約定歸還日期。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敢提醒同學還錢,這有一個麵子問題。他們認為,如果我催他還錢,他肯定會在同學們麵前說我“小家子氣”、“特摳門”。同時也是照顧對方的麵子,給人留有餘地。這是一種善良的想法。可是一旦人的善良被沒有誠信的人所利用,那麼這種善良就不可取了。
試想,當孩子提醒對方還錢時,如果對方真是忘了,經過提醒,他一般都會覺得不好意思,而且會很快還錢;如果對方拖著故意不還,還說著傷人的怪話,那就是對方的品質問題了。這種人是不值得與之交往的。因此,家長要讓孩子拋棄這種“麵子”心理,輕鬆地讓對方還錢。
6為什麼和同桌摩擦不斷
同桌之間,故事連連,有歡聲笑語的趣事,也少不了讓人掉淚的摩擦和矛盾。現在,很多孩子在家裏很受寵,養成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等不良習慣。在學校裏,在與同桌的相處中,因為缺少寬容和謙讓,經常產生小摩擦,有時候還會吵架甚至大打出手。
劉逗是一名小學生,她的日記中記錄了這樣一件事情:
我是剛轉來的,上學的第一天,同桌就告訴我要把我們桌椅的中線找出來,他說以後誰也不許超過那條線,自己位子上的垃圾自己撿,他經常提醒我這條規矩,我聽得都可以原原本本背下來了,可他就是不覺得厭煩,而且他並沒有遵守規定。他的手經常“越界”碰到我,因此我的字經常寫得歪歪扭扭,他經常把書和本子放“過了界”,占用了我的桌子,為此我還責怪過他,但是他並不認錯。於是我決定整整他。
一天早晨,我比他來得早,於是我在他的抽屜裏找了又找,翻了又翻,終於找到了他的本子,我用鉛筆把他的作業塗畫幾下,把許多作業塗得都看不清楚了,然後再放進他的抽屜。過了一會兒,同桌來了,我裝著沒事的樣子,其實心裏偷著樂。交作業的時候,他瞧也沒瞧一眼就把本子給了組長。我心想:這一次他要挨罵了。
鈴、鈴、鈴……開始上課了,老師走進教室,用棍子一拍桌子,大聲說:“這是誰寫的作業,請這位同學站起來。”同桌仔細看了看,才發現是自己的本子,於是一臉無辜地站了起來,並急忙向老師解釋,老師非常生氣,狠狠批評了他。看著同桌委屈地流下了淚,我不再那樣快樂,而是非常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