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晨和英傑是初二時的同桌好友,他們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在課間的時候快樂地聊天,感情很深。子晨是一個外向型的女孩,而英傑則是一個較為內向的男孩,平日裏,英傑隻和子晨及附近的幾個同學說話。因此,英傑一直很在意子晨如何對待他。
有一天,英傑發現子晨基本上沒有主動和他說話,英傑和子晨說一句,子晨才愛理不理地答一句。這讓英傑感覺很奇怪。第二天,英傑發現子晨與張波頻頻接觸,一下課他們就在一起低聲說話,而且不時露出詭異的笑。這讓英傑感到無法接受。他猜測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傷害了子晨,所以子晨不理他;他猜測是不是子晨不把他當朋友,而更喜歡和張波交朋友……就這樣,英傑猜了許多莫名其妙的可能性,整日憂心忡忡。後來,英傑還在其他同學麵前說子晨和張波關係不正常,說他們在談戀愛。這件事情讓子晨感到非常煩惱,並引起了子晨父母和老師的重視。
英傑是一個小心眼的孩子,他敏感多疑的心理給子晨造成了傷害,斷送了他們之間的同桌好友關係。有小心眼的毛病的人,很可能會把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情,一句平平常常的話,理解得離題萬裏,也會給別人帶來無盡的煩惱。可見,如果孩子與朋友之間沒有信任和坦率,他們的人際交往就會出現問題。
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有小心眼的毛病。例如,以自我為中心,把一切物品都當做自己的東西,不懂得分享與合作,而喜歡獨占;朋友說話的時候語氣稍微不對勁,就覺得對方與自己有矛盾,對自己有看法,於是耿耿於懷。
每個人都喜歡和坦率的人交朋友,不希望和那些斤斤計較、自私的人交朋友。因此,如果你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了小心眼,那麼應該消除孩子的猜忌、計較的心理,引導孩子學會寬容大度,學會分享,學會與人坦誠交往,隻有這樣才能有個好人緣。
當然,即使你的孩子沒有小心眼,也難保孩子的朋友中沒有小心眼的人。專業機構調查顯示,討厭小心眼的人是很多孩子的共同心聲,孩子們希望自己的朋友不要小心眼兒。
項絎說:“我不喜歡和小心眼的同學交朋友,可是最近我發現一個同班同學,也是我的好朋友餘榭是一個小心眼的人。”原來,項絎和餘榭原先是無話不談的哥們,遇到困難他們能互相幫助。可是自從上個月項絎在班長競選中勝過餘榭後,他們的關係就出現了點問題。表麵上,餘榭裝出無所謂的樣子,強顏歡笑地和項絎打招呼,但是這總讓項絎感覺不自然,總覺得他們之前的那種關係不複存在了。果然,一段時間後,餘榭開始不和項絎交往,並不太支持項絎的工作。項絎感到苦惱極了,他不知道餘榭為什麼與他疏遠,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當孩子遇到小心眼的朋友時,由於對方鼠肚雞腸、捕風捉影、自私嫉妒,常常會使他們的交往出現障礙,如果孩子沒有處理好他們的關係,就會讓孩子感到苦悶,而不會從交往中獲得快樂。
“小心眼”是一種異常的心理狀態,“小心眼”的人或者經常生氣、委屈、憤怒、憂思不斷、耿耿於懷、痛苦纏繞,或者吵罵、尋釁、歇斯底裏地發作,不但讓自己感到不快樂,還會讓別人受到牽連。
如果孩子遇到了小心眼的朋友,當他感到苦惱的時候,家長應該教育孩子正確麵對這種朋友。例如,讓孩子敞開心扉,寬容對方的所作所為,不與之計較;讓孩子主動和對方分享,以友好的行動感染對方;讓孩子一如既往地幫助對方。這樣,你的孩子就不會因為對方的小心眼而影響了自己的人際關係,同時會贏得對方及更多朋友和同學的尊重。
5想讓同學還錢,又怕傷了和氣
如今,孩子的零花錢也多了。有時候,同學急需用錢的時候,他們也會慷慨解囊。但是並不是每個孩子借錢後都能及時還錢的,這就使小小年紀的孩子有了很多成人的煩惱,即借錢給同學後,想讓對方還錢,但又怕傷和氣,影響了和同學的關係。於是孩子在一種矛盾的境地中徘徊,不知怎樣開口向同學要錢。
鳴浩和澤輝是同班同學,關係還不錯。鳴浩喜歡吃零食,所以有時候零花錢用完了就找澤輝借,雖然不多,但1元2元在孩子的心裏不是一個小數目,再說澤輝的家境並不富裕。還好,每次鳴浩借錢了幾天之內就會還給澤輝。
有一次,鳴浩想找澤輝借10元錢,但澤輝並沒有立刻答應。因為10元錢是他一個星期的早餐錢,如果全部借出去他就沒辦法買早餐了。看著澤輝猶豫的樣子,鳴浩不耐煩地說:“你借不借啊,還怕我不還你呀,咱們都什麼關係,再說了我以前借你錢都按時還了,借給我吧,我明天就還給你。”澤輝覺得如果不借顯得自己很小氣,於是就勉強借給了鳴浩。
可是第二天,鳴浩並沒有履行承諾。於是那天早上他餓了肚子。他想鳴浩明天一定會還錢,所以就忍了一天沒說。但是第三天鳴浩還是沒有還錢,這可讓澤輝著急了。他幾次想說卻不知怎麼開口……
有人說,當友誼中摻雜了金錢,友誼就變得複雜了許多。如果說同學借了一支筆沒有及時歸還,孩子要用的時候完全可以直接提醒對方,但是如果同學借了錢沒有及時還,哪怕是1角錢,孩子催對方還錢的時候也會有所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