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消除孩子的交際煩惱,使其更好地與朋友相處(1)(1 / 3)

人際交往的煩惱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因為它會影響孩子的心情,破壞美好的友誼。隻有讓孩子學會處理人際交往中的煩惱、摩擦、矛盾,才能更好地與朋友相處。

1為什麼別的同學老是欺負我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受委屈、不被欺負,可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時難免會被人欺負,而讓父母最難受的一件事情就是孩子經常被人欺負。這也是很多孩子的煩惱,他們常常在父母麵前訴苦:“為什麼別的孩子總是欺負我?”

曹先生說:“我的兒子上三年級時,有一段時間,他每天放學回來,總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樣子,有時候襯衫被撕壞了,有時候臉上帶著擦痕。當我問他是怎麼回事時,他就向我抱怨班裏的同學老是欺負他……”孩子總是受人欺負,曹先生心裏很不是滋味,但是他又不知如何幫助孩子保護自己。

吳女士說:“我的女兒7歲了,最近在學校受到了別人欺負她不敢告訴我。當我不停地問她是不是被人欺負的時候,她卻遮遮掩掩地不敢說出真相,要麼說手上破皮了是因為跌了一跤,要麼說扣子被扯掉是因為自己不小心弄掉的。整整一個月之後,我才弄清楚有幾個孩子欺負她。”

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但是經常被別人欺負,而且被人欺負了還不敢告訴父母,就顯得孩子過分軟弱了。很多家長深知,當孩子經常被同伴欺負時,讓孩子一味退讓、任人欺淩,隻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軟弱。於是,有的家長就教育孩子以牙還牙、以暴製暴,希望孩子用這種方法扞衛自己的利益。

王朝從小就比較瘦小,性格也比較溫和。上幼兒園的時候,當被別的孩子欺負時,他從來不還手,隻會哇哇大哭。記得有一次媽媽去幼兒園接他,王朝一看見媽媽就開心地往她身邊跑。就在這時,幾個大班的男孩忽然從王朝的身後推了他一把,王朝掙紮著爬了起來,可還沒站穩,又被那幾個男孩推了一下。於是,兒子幹脆趴在那兒不動了,邊哭邊無助地看著媽媽。媽媽怒火中燒,但當時幼兒園老師和接孩子的家長都在,媽媽不好發火,隻能在心裏生兒子的氣,心想你怎麼這麼窩囊呢!

爸爸媽媽決心讓兒子變得堅強起來。在和兒子玩耍時,爸爸媽媽有時有意將他絆倒或推倒,然後鼓勵兒子擦幹眼淚,爬起來;為了讓兒子具有競爭意識,他們不再專門給兒子買玩具,而是把親戚、鄰居家的孩子召集在一起,把買來的玩具扔到他們中間,並鼓勵大家去搶,誰搶到歸誰;當兒子被別的孩子欺負時,他們不再安慰他,而是“鼓勵”他還擊。他們還讓兒子加強體能訓練,讓兒子練起了拳擊。

之後,王朝的“進步”很大,身體結實了不少,膽子也大了。爸爸媽媽不止一次地對他說:“我們訓練你的目的,就是讓你以後不受人欺負,如果有人欺負你,你要毫不留情地還擊。”王朝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一天,爸爸帶王朝去一個朋友家玩。王朝和朋友的兒子小偉在一起玩。不一會兒,便傳來了小偉的哭聲。原來,小偉把王朝頭上的新帽子取了下來,戴在自己的頭上。王朝一生氣就重重地照小偉的額頭上揍了一拳。看見小偉額頭都被打青了,小偉的爸爸心疼不已。

王朝的爸爸隻是輕描淡寫地批評了兒子,他心裏卻暗暗得意:兒子終於能“奮起反擊”了。在回家的路上,爸爸表揚了王朝的“勇氣”和“果敢”。更讓爸爸得意的是,王朝越來越“勇敢”了,總是把欺負他的人打得鼻青臉腫,在小朋友中、班裏樹立了自己的“威信”。

然而,王朝在“打遍天下”之後,成為了一個孤獨的孩子,和他同齡甚至比他還大一兩歲的小朋友都怕他,在班裏,同學們都不願意和他說話,女生更是躲開他,班裏有什麼活動,老師和同學們都不讓他參加。

鍛煉孩子的意誌力,可以讓孩子變得堅強;鍛煉孩子的競爭意識,可以讓孩子學會去占有;鍛煉孩子的體能,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健壯。這一切,可以讓孩子學會自衛和反擊,學會狠狠地回擊欺負他的人。然而,這樣一來,孩子很容易產生暴力行為。

習慣使用暴力的孩子,在學習和與人交往中,會受人排斥和孤立,沒有朋友。當他進入社會,也會處處碰壁,甚至很容易走向反社會的極端。因為內心有嚴重的暴力傾向,所以,他就喜歡以武力解決問題,而變得不講理、不懂寬容和理解。這是孩子與人相處的大忌。

因此,當孩子因為經常被人欺負而煩惱的時候,家長不能鼓勵孩子以牙還牙、以暴製暴,而應該幫助孩子分析被人欺負的原因。看看問題出在孩子身上,還是出在別人身上。如果孩子被人欺負是因為自己做錯了事情、傷害了別人,那麼家長要讓孩子反省、改正錯誤;如果孩子無故被人欺負,那麼家長應該改變一下孩子軟弱的性格,必要的時候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或者聯係對方的家長以及學校的老師,共同解決問題。同時,還要教孩子主動向對方示好,爭取用溫和的方式解決衝突。這是加強孩子人際關係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