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消除孩子的交際煩惱,使其更好地與朋友相處(1)(3 / 3)

上小學的時候,唐帥和劉坤是很要好的夥伴,兩人的家離得很近,經常一起上學,一起回家,一起寫作業,一起玩遊戲。但是有一天,唐帥心情低落,當爸爸問他怎麼回事時,他對爸爸說:“我想和劉坤絕交!”

這句話讓爸爸感到吃驚,爸爸問唐帥:“你為什麼想和劉坤絕交呢?你們之間發生了什麼?”接著,唐帥很認真地告訴了爸爸一件事情:

原來,上周六,唐帥原本要邀劉坤、丁鐸一起來家裏寫作業,可是忽然想到父母規定每次隻能帶一個人來家裏寫作業(人多太吵,孩子沒法專心寫作業)。由於劉坤來過唐帥家很多次了,所以唐帥決定隻帶丁鐸來家裏寫作業。劉坤見唐帥不讓他來,就生氣了,還帶著張森開始搗亂。

唐帥和丁鐸剛到家,準備寫作業的時候,就聽見“當當當”的敲門聲,唐帥讓丁鐸先做作業,然後他去開門。誰知唐帥開門後發現是劉坤和張森,就說下次再讓劉坤來,並且希望他們不要搗亂。說了這些唐帥就關上門做作業了,可是不一會兒他們又“當當當”地敲門,唐帥出去一看,發現劉坤和張森正在外麵對他做鬼臉。唐帥氣憤地告訴劉坤,好朋友之間應該理解對方,丁鐸是他的同學,他要幫丁鐸補課,請劉坤不要吵了。

然而,過了幾分鍾,又有人敲門,唐帥準備打開門去看的時候,發現門和牆之間貼了不幹膠,他使勁一推,才把門推開。他看見劉坤和張森跑了,他們邊跑邊笑。這時,唐帥氣極了,作出了重大決定——絕交。但是唐帥並不開心,他雖然氣憤但又有些狠不下心。

爸爸對唐帥的訴說和苦惱很重視,他告訴唐帥:“朋友之間要多一分寬容,劉坤搗亂是因為他很想來咱家裏做作業,這說明他很想和你一起學習,隻不過他的做法不對,因此你要多和他聊聊,讓他以後不要這樣胡鬧。”最後,爸爸說服唐帥放棄了與劉坤絕交的念頭。

或許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所說的絕交帶有兒戲色彩,因為家長也發現小孩子經常今天鬧矛盾,明天又玩在一起了,他們所說的絕交不過是一時的衝動。其實不完全是這樣的,如果你的孩子經常和好朋友絕交,別人會認為他是一個很難相處的人,進而不會主動與你的孩子交往。況且孩子絕交了,很可能互相說對方的壞話,這會讓孩子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如果你希望孩子有個好人緣,就要告訴孩子慎重對待絕交,不要輕易作出絕交的決定。

實際上,孩子想和好朋友絕交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對方傷害了自己,他們之間有了矛盾。但是這個矛盾究竟有多大?能不能化解?還是一個未知數。很多時候不過是因為孩子一時難以接受,覺得很生氣就說要絕交。因此,家長要讓孩子學會冷靜、寬容、忍耐,這是提高孩子調解人際關係矛盾的有效方式。

陳峰上小學五年級,各方麵表現都還不錯。在學校,老師同學都比較喜歡他。陳峰的爸爸一直覺得孩子的性格、人品及與人交往方麵都表現不錯,善良、寬容、謙讓,也熱情開朗,有禮貌。10歲的時候,陳峰已經有很多朋友了,同學、鄰居也都比較喜歡他。這讓爸爸感到非常高興和自豪。

可是,突然有一天,陳峰給爸爸打電話哭訴著要求換班。爸爸當時很震驚,因為陳峰一直都說很喜歡他們學校,喜歡他們班級。經過了解,爸爸發現陳峰和兩位好朋友鬧矛盾了。一位是陳峰的同桌,一個非常膽小的學生,原來因為與同桌經常有摩擦,才和陳峰坐在一起。同桌說陳峰喜歡拍他的肩呀頭呀之類的(原來陳峰喜歡以這樣的方式和人開玩笑,沒想到同桌不喜歡)。

另一位是陳峰的好朋友,就因為在那次期中考試後老師發試卷的時候,陳峰向老師建議發試卷的時候報分數,所以,他就認為陳峰自以為自己考得不錯,有意在他麵前炫耀。就這樣,他們都和陳峰鬧了矛盾。陳峰覺得很生氣,就決定換班,從此和他們絕交。

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小社會,父母要教育孩子怎樣去適應這個社會,學會多為別人著想。另外,如果是孩子自己做錯了事情,還需要孩子自己去想辦法解決。父母可以給孩子提些建議,但最好不要出麵替孩子包辦。

人們常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當孩子說要和某個朋友絕交的時候,父母最好幫助孩子分析一下問題的嚴重性。如果對方沒有什麼壞毛病,父母還應鼓勵孩子用寬容和理解來化解矛盾,繼續和對方交往,這樣顯得孩子大度,會給他贏得更多的尊重。如果對方是個“壞小子”,家長要把正確的擇友觀念告訴孩子,使孩子有良好的判定是非的能力,然後作出選擇。

4多麼希望朋友不要“小心眼兒”

小心眼的孩子一般表現為不寬容、敏感猜疑、斤斤計較。生活中,有的孩子特別小氣,不準小朋友動他的東西,不願意與人分享自己的零食;有的孩子喜歡猜測別人的話外音,喜歡把一句平常的話理解出歧義;有的孩子被人無意傷害了,就耿耿於懷,不肯原諒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