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幫助孩子突破心理障礙,鼓勵他融入群體(3)(2 / 2)

但是何昊不想放棄這次集體活動,星期六那天早上,他借口學校有活動,從家裏“逃”了出去,一直在遊樂園裏玩到關門才出來,等他回到家裏已經是傍晚6點半了。在媽媽的逼問下,何昊不得不承認自己和同學去遊樂園玩的事實,因為欺騙了媽媽,還挨了一頓打。

後來,同學們知道何昊為了去遊樂園而挨打了,都紛紛表示以後有活動不要讓何昊參加了,免得影響他和父母間的關係。這也使大家減少了與何昊的接觸,而何昊也有被集體拋棄的感覺,經常悶悶不樂。

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是離不開集體的,不論是班集體還是夥伴之間的小團體,都是孩子快樂成長的舞台。隻有當孩子和集體中的成員打得火熱,孩子才能找到集體歸宿感,這樣孩子才不會有被集體拋棄和冷落的感受。沒有哪個孩子可以成為一個快樂的孤獨者,孩子不可能在人生舞台上獨舞,因為他的喜怒哀樂需要與大家分享和交流。

李卓的父母是一對開明的家長,他們從來沒有拒絕女兒和同學、朋友一起去玩的請求,而且在財政上絕對支持。因此,李卓經常在距離國慶還有一周的時候,就和幾個要好的同學約好了:10月2號去石景山遊樂園,10月3號去西單逛街,10月4號去萬通市場買文具,10月5號請同學到自己家開個小PARTY。

在班裏,李卓是一個很受大家歡迎的人,她不僅能歌善舞,而且待人熱情,去過李卓家的同學都說李卓是一個很懂禮貌的小主人。雖然李卓經常參與集體活動,但是她並沒有因此影響自己的學習成績,班裏有一些埋頭學習的同學的成績還沒有李卓的成績好。

作為家長,應該有這樣的認識,即孩子的成績與學習時間的長短並沒有直接的關係,這就是說孩子參與集體活動並不見得一定會影響孩子的學習,隻要父母督促孩子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並鼓勵孩子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孩子就可以獲得學習成績和人際交往的雙豐收。

如今,城市中的獨生子女缺少兄弟姐妹,特別是一些個性比較膽小、不愛交往,或對集體活動興趣不濃的孩子,他們的人緣往往不會那麼好。對此,家長更應該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鼓勵孩子積極參與集體活動,讓孩子融進集體,幫助孩子改善人緣。

第一,要為孩子創造共同活動、共同體驗的環境。給孩子提供必要的玩具、遊戲材料、遊戲環境與遊戲時間,讓孩子與親朋鄰裏間的孩子通過遊戲交往,鼓勵他們參與社會及學校、班級組織的各種類型的活動。家長還可以利用節假日帶孩子遊園、郊遊踏青、參觀遊覽、走親訪友,有意識地給孩子創造與集體頻繁接觸的機會,增進孩子對集體活動的認識與了解,提高孩子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

第二,要引導孩子在集體活動中發揮主動性。根據孩子的能力、愛好、興趣、特長組織集體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展現自己的個性。鼓勵孩子和同伴之間互相鼓勵,友愛協助。集體活動能夠體現孩子們間的友誼,給孩子提供發揮特長、幫助別人、服務於集體的機會。

第三,幫助孩子建立友情,培養合作能力。平時家長可以和孩子開展合作遊戲。比如“兩人三足”;賽跑、下棋等,讓孩子懂得有些事需要合作才能完成;接著,可以讓孩子自己找朋友,跟小朋友一起活動,用同伴的熱情與積極性感染孩子,影響孩子。另外,在集體活動中還要給孩子提出具體的要求,分配具體任務,活動項目也應該利於孩子間合作。

第四,要發揮榮譽的激勵作用。家長應該及時肯定孩子在活動中的表現和進步,如:“小毛,你今天表現得真棒。”“東東,你今天的表現比上次進步了很多,下次活動肯定更好。”類似這樣的鼓勵性語言可以激發孩子參與集體活動的積極性。

當孩子融入了集體,在集體活動中感受到了快樂,那麼孩子就不再是孤獨的個體,他的學習和生活會充滿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