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商業銀行參與PE的現狀與風險控製(1 / 3)

商業銀行參與PE的現狀與風險控製

投資理財

作者:李夢舸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我國商業銀行開展PE業務的現狀與風險控製,通過分析目前我國PE市場的組成,從商業銀行參與PE的動因和優勢入手,解釋了其開展PE業務的必要性,並且對其參與PE的模式與途徑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同時也提出我國商業銀行在開展PE業務時所暴露出的風險問題,並結合商業銀行內部存在的管理措施正確分析這些風險的成因,從而探討相應的管理對策。

關鍵詞:商業銀行私募股權投資(PE)風險控製

一、引言

PE(Private Equity)在我國通常稱為私募股權投資,是指通過私募形式向具有風險辨別和承受能力的機構或個人募集資金,投資於非上市股權或者上市公司非公開交易股權,最終以上市、並購或回購等方式出售所持股份實現增值退出的一種資金運作方式。在全球資本市場融資方式不斷創新的今天,私募股權投資(PE)作為一種順應資本全球化潮流的新型融資方式,已經在多行業、多領域內得到廣泛的運用。對於商業銀行來說,參與PE不僅可以拓展其業務領域,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更能提高我國商業銀行整體服務水平與盈利能力,深化戰略轉型,開辟新的投資通路。同時,商業銀行在資金實力、客戶資源、風險管理、人才儲備等多個方麵的天然優勢,是其參與PE業務的有利後盾。但更重要的是,麵對風險和收益並存的PE業務,在不成熟的市場機製和法規監管下,如何製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業務模式,探討相應的風險控製與管理對策才是我國商業銀行參與PE的第一前提和理性選擇。

二、中國PE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一)中國PE市場的發展曆程

相較於國外PE行業的較早發展,我國在1984年才引進風險投資的概念,對私募股權投資的探索和發展也是從這之後開始的。直到2004年,第一起真正意義上的PE案例——美國新橋資本(New bridge Capital)以12.53億元人民幣收購深圳發展銀行的17.89%的控股股權,從此揭開了我國私募股權投資的序幕。此後,我國PE市場逐漸活躍並在2008年達到了發展高峰。而在金融危機之後,國內外股市低迷,我國PE投資發展也受到重創,直接導致了2009年PE市場的低迷。直到2010年,我國PE市場才開始逐漸複蘇,私募投資規模、投資金額、投資案例均有所增長。2011年以前,美元基金投資規模一直高於人民幣基金,直到2012年人民幣基金投資規模首次超過美元基金。但不可忽視的是,雖然近年來我國PE投資案例數量激增,但是交易總金額並沒有太大的增長。我國本土PE投資機構在數年的發展中雖然初具形勢,但是單筆投資規模小,較少涉及大型投資交易,金額較大的PE投資案例基本都有外資PE機構的參與或是獨立完成。所以,當民營企業的融資需求較大的時候,他們首先仍會想到引進外資PE。

(二)中國商業銀行參與PE的動機與優勢

1、我國商業銀行參與PE的動機

(1)傳統盈利模式的突破。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以利差收入為主導,業績增長依然靠規模和利差推動,但隨著競爭格局的日趨加劇依靠這一模式來保持利潤增長顯然是不夠的。而自我國發展PE以來,頻頻出現的超高收益率案例無不刺激我國商業銀行紛紛試水,希望在PE業務上尋求新的盈利途徑。雖然“高收益,高風險”這一恒久不變的財務原理預示著商業銀行在通過PE獲得利潤增長的同時,也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但PE業務因其特殊性使得收益與風險存在不對應的可能。PE業務將資本與企業家才能這兩項生產要素有機結合,再次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正是這種協同效應使得商業銀行在可控的風險下可獲得較大的利潤空間。

(2)激烈競爭下的業務拓展。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程度不斷加深,外資銀行以專業人才、專業技術與豐富的從業經驗,在中間業務、表外業務等多方麵與國內銀行展開激烈競爭,並將競爭優勢放在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客戶服務相關業務上。而這些都是我國商業銀行在短時間內無法超越的。因此積極進軍PE市場,是商業銀行在麵對外部競爭的情況下,爭奪高端客戶,優化業務水平的客觀需要。

(3)互利共贏的市場需要。我國有著數量龐大的中小型企業,這些企業在推動我國經濟繁榮發展的方麵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PE作為推動現代企業快速成長的重要方式,使得我國大量具有發展潛質的企業期待通過PE獲得資本支持和管理優化。而商業銀行所擁有的資金、項目、客戶、信息等資源可以為PE發展提供支持,同時PE特有的投後管理和信息服務也可降低投資風險。所以說商業銀行參與PE是資本市場調節下互利共贏的需要,二者在合作中共同發展。

2、我國商業銀行參與PE的優勢

(1)資金優勢。我國商業銀行具有強大的資金實力,但其運用資產的範圍卻十分狹窄。大量資金閑置的情況造成了金融市場失衡局麵:貨幣市場強大,外彙市場、資本市場弱小。若能把我國商業銀行過剩的資金分流到其他金融市場,讓市場充分發揮其功能,就可使閑置的社會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國際上將商業銀行資金部分用於PE投資已是較常見的做法,但在我國目前的政策法規對商業銀行參與PE還有一定的限製。

(2)客戶資源優勢。我國商業銀行作為最大的金融機構之一,在多年的發展中儲備了大量的優質客戶資源,機構客戶覆蓋社會不同行業和我國主要地區,與其他金融機構也建立了普遍的同業聯係,因此整個銀行體係和其客戶資源對於PE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項目來源。商業銀行可以有效利用這一優勢,聯合PE探索建立本土私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投資PE的新渠道,建立可持續的資金來源,延伸商業銀行服務類型和品種的同時,利用和保留現有客戶資源的同時,吸收新的客戶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