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章 誰做得手腳(1 / 2)

不管心裏對林則徐有著怎樣的想法,如何地腹誹,但當見了麵之後,奕緯仍表現出來極大的熱情,種種地不滿都消散於無形。

“罪臣林則徐,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禮平身”,終於見到傳說中的偶像了,還真是聞名不如見麵,看著林則徐這一臉地正氣,奕緯頓時感覺到了心裏滿滿的踏實。道光年間名氣最大、清廉樸實地忠君為民好官,或許是兒時學習的洗腦,總之奕緯對林則徐極俱好感。

“謝主隆恩”,進門後地林則徐表現的就沒有這麼淡然了,雖然明麵上極盡恭敬,言語間總帶著一股怨氣,對琦善的提拔極其不滿,他敬得不是奕緯而是皇帝的身份,總覺得新皇受諸臣蒙蔽。

果不其然,禮儀剛過,林則徐就跪倒在地,口呼,“臣請誅琦善,彈劾他五宗十二條大罪”。

“十二條大罪,好大的罪過”,若沒有深仇大恨,哪來這麼重的彈劾,怪不得林則徐不容於官場,性子太過於梗直。奕緯一條條往下看,雖然其中也有一些罪名屬於捕風捉影有湊數之嫌,例如勾結洋人、曲解聖意。好在也大都屬實,像為表功績不顧黃河沿岸百姓安危亂改河道、官商勾結私運丫片等。

京城戒毒所經過月餘審訊查辦,以經有了眉目,所有矛頭都指向尚書文孚,奕緯這幾天也打算回京,處理這件潑天大案,林則徐的奏折正好用得上,看來所謂的忠臣們,政治風向觀望得還是很準啊。

“林愛卿,你說地事情,朕早以知曉,隻是這裏的工作剛剛開始,朕放心不下啊”

見皇上從諫如流,林則徐很有士為知已者死得感悟,有感而發道,“若陛下信得過臣,就將天津地洋務事項交給臣辦理”。

“少穆也對洋務感興趣”,少穆是林則徐的字,皇帝稱呼字而不叫其名,隻有少數內閣大員才能享受地待遇。

“願為萬歲分憂”,林則徐感動壞了,任誰在遭受同僚排擠陷害的時候,能得到領導地肯定和支持,都會流露出釋然地神情,即便內心堅強如林則徐。

“這樣吧,你隻需監督洋務即可,並無權過問,待你熟悉流程之後再做定奪”,奕緯怕林則徐自做聰明,好心辦了壞事,出於時代的限製,想讓沒有經曆過丫片戰爭慘痛經曆地林則徐全權處理洋務,以他的性格肯定會捅婁子的。

“臣照辦”,聽鹹豐說得鄭重,林則徐也沒敢過多的保證,他是一個做實事的人,若洋務有益百姓,林則徐必然推動。若洋務誤國,第一個反對的定然也是林則徐。

“至於琦善,朕就把他交給你審訊了,希望你能把北方的煙患一網打盡”,把琦善調虎離山的目的已然完成,再留著他也無益,奕緯決定動手了。

“請萬歲爺放心,黃河延岸受災的百姓,京津兩地洋煙流毒地國民,今日林則徐發誓必為他們討回公道”,憤怒中地林則徐一臉正氣地重申道。

“就有勞少穆了”

安撫好林則徐後,奕緯沒敢在耽擱,經曆了多次失敗的教訓後,皇帝越發的不自信了,大隊人馬急急而行。在關宮門之前就回到了紫禁城,鹹豐顧不得休息,令人連夜抄查文府,捉拿文孚,所有相關人等即刻索拿。

奕緯坐在殿內焦急的等待著消息,想要努力恢複平靜的姿態,可內心的煎熬始終在吞噬著理智,在喝了第七碗茶之後,終於聽到了門外急促的腳步聲。

心念一動,顧不得平素維持的形象了,奕緯陡然站起,對著正要行禮的總管張景擺手道,“起來吧,說正事”。

“是萬歲爺,福海求見”,事有緩急,張景知道這位主子的性子,也不敢在囉嗦,很幹脆地回答道。

“宣”,聽到福海求見,奕緯的心稍微輕鬆了些,他還是相信福海的能力地。

“奴才福海,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禮平身”

“謝主隆恩”,福海磕頭後一個利索地起身答道。

“事情怎麼樣了”,奕緯著急地問道。

“回稟萬歲爺,都在戒毒所大牢裏押著”,福海小聲地回道。

即沒有收押在刑部大牢,也沒安置在軍機處的天牢,可見奕緯對本時空的清朝官員非常不信任。

“走,去看看這位文大人”,奕緯還是有些不放心,打算連夜審訊。

“主子,這麼晚了,是不是等到明天再去”,職責所在,張景仍打算勸諫一番。

“也不怕你們笑話,這事不解決,朕總歸是睡不著覺”,奕緯缺乏自信地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