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麵試結束之後,梁發已經由正八品的五經博士,升遷為正七品的教授了。正七品已經和一縣之尊同級,從一界海化棄民到七品教授,梁發已經很感到滿足了。
“臣梁發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梁發手托膝蓋咣咣磕頭,骨頭都麻了,不用手托著都沾不了地。
“馬禮遜參見大清國皇帝陛下”
倆人得臉色寫滿了疲憊,奕緯還當是這幾天勞累過度,也沒往心裏去,言道,“平身吧”。奕緯也想給倆人賜座,可級別太低,傳出去對他倆不好,那些老臣們又得彈劾。
“謝萬歲爺、謝陛下”
“不要太過於勞累,身體要緊”,即然用人家做事,說幾句好話並不為過,持政也有些日子了,奕緯總算找到些竅門。
“臣有負聖托,望萬歲爺恕罪”,聽到鹹豐的體貼話,兩人大受感動,受再大的罪梁發也認了,可事情沒有辦成,如何交待。
“朕也知道事情難辦,罷了,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你們倆也不必過於著急,有什麼難處盡管說”
兩人不敢隱瞞,把事情得經過全說了一遍,奕緯也聽樂了,說道,“你們竟然還有這份頭腦,真是沒想道,世人常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話今天用在你們身正合適”。
“讓萬歲爺笑話了,是臣下無能”
“也不能怨你們,本就是文化的差異。這樣吧,你們先回去,這件事交由朕處理了”,先安撫好倆位失落官員,奕緯陷入了沉思。
這事說麻煩也麻煩,說簡單也簡單,分交給誰辦。奕緯揉著腦袋想了片刻,給自己地想法氣樂了,隨口說道,“宣隨駕眾臣”
不一會功會,屋裏站滿了隨駕地文武官員,這還是品級較高地,若是都招進來,行宮跟本就站不下,看著鹹豐皇帝臉色不善,一個個規規矩矩站在一旁,不敢喧嘩。
事實上,這場洋務運動,除了奕緯之外,隨行地各路官員都不怎麼上心,無不報著陪皇上讀書的心理,內心裏的想法就是把萬歲爺哄高興了就行,沒有丫片戰爭的經曆,沒有火燒圓明園地悲疼,沒有八國聯軍的羞辱,怎會有百年國恥地刻骨銘心,也就不會有迎頭追趕的覺悟。
“聽說新校招生無一學子前往,是不是出自你們的本意”,不給他們思考的空間,奕緯當頭棒喝道。
“皇上,冤枉啊,臣等並無此想法啊”,很快就有人出來抱屈。
“這麼說,你們都很支持了”
“萬歲爺致立於振興朝綱,臣子們豈敢反對”
“不敢反對,那就是有怨言了”
“萬歲爺誤會了,臣等絕無此意”,下邊又是一陣叫屈聲。
奕緯手指隨駕諸臣,恨鐵不成鋼的斥責道,“你們這些目光短淺之輩,這些新建學堂必受朕看重,何不從族中挑選一些側房庶子來進修,成則必是國之重臣,不則,也不過損失些家族枝葉”。
皇上還真敢直說啊,也不怕天下人議論,言官、史官們地筆可是無情啊,就算是為了皇家顏麵,也沒有哪個明君所直言此話啊,咱這位萬歲爺還真是,哎,思維天馬行空,琢磨不透啊。
平時可以做到無動於衷,可在鹹豐眼神的逼視下,眾人還是選擇了屈服,也是因為這次出行,奕緯帶著的都是性格軟弱之輩,那些冥頑不靈者一個沒帶,做得本就是惹人非議的事,誰還敢帶著幾個倔人添堵。
不管事情真假,萬歲爺是不能得罪的,正是表忠心地時候,當著鹹豐的麵,隨駕諸臣揮筆點墨寫起了家書,消息傳到天津城裏,眾士紳也坐不住了,不過半天功夫,友誼中學堂人滿為患,招了足足二百人,奕緯也大為高興,若以此規模發展,不出十年,就能培育出數千名誌同道合者,大清開化地路今後將不再孤單。
生源問題的解決,讓奕緯著實歇了口氣,然而當把所有的事情都忙完了之後,林則徐進京的消息也才傳過來了。奕緯這個氣啊,要你幹嘛的,都忙完了你在過來,玩朕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