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嬰幼兒的免疫指南(3)(2 / 3)

飲食。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時,要注意給患病寶寶吃半流食,如豆漿、米湯、米粥、藕粉等,不要吃冷食、冷飲。要注意少吃多餐,避免過飽,過飽易引起哮喘發作。急性發作,尤其是哮喘持續狀態的患病寶寶,多因張口呼氣和大量出汗而使體內水分蒸發過多,故應讓寶寶多喝水。

觀察病情。寶寶咽喉發癢、胸悶、幹咳、心煩等,常是哮喘發作的先兆,媽媽要及時耐心安慰患病寶寶,使其安靜下來,並立即服用止喘、抗過敏的藥物,如非那根。此外,家中應有異丙腎上腺素氣霧劑或喘息定等,以備急用。對哮喘持續狀態的寶寶,要密切觀察麵色、呼吸及脈搏,如有心力衰竭的征兆要立即就醫。

急性支氣管炎

寶寶由於呼吸道各部位的功能不完善,加上免疫功能不強,所以上呼吸道感染後容易發生急性支氣管炎。此病由各種病毒和細菌引起。細菌感染常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發生,因此病毒和細菌混合感染較常見。大多繼發於“上感”,是呼吸道急性傳染病的並發症。體弱、過敏以及患慢性鼻炎的寶寶易患此病。物理、化學刺激也可引起氣管和支氣管的急性炎症。

◎主要症狀

此病常急性發作,畏寒、發熱、頭痛、鼻塞、咽喉幹癢及聲啞。背部及四肢肌肉酸痛,發熱不高,可能持續兩天,很少超過4~5天。全身症狀常於3~5天內消失。支氣管症狀明顯,咳嗽,伴有胸骨後壓迫感,活動後可能有呼吸困難。最初幹咳,少痰,呈黏液性稠痰,其後咳嗽減輕。痰量增多。呈黏液膿性,最後咳嗽轉陣發性,痰液呈膿性,可能持續2~3周之久。有高熱者,可出現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等症狀。

◎護理要點

寶寶患支氣管炎時飲食方麵的注意事項與上呼吸道感染相同;起居環境方麵,如果居室內經常開空調,空氣不流通而且幹燥,房間內最好放置一盆水,以保持空氣的濕度。另外,對於痰液較多的寶寶,媽媽不能完全依賴祛痰藥的作用,認為隻要吃了祛痰藥,痰液就會自動排出。在藥物祛痰的同時,還需定時給寶寶拍背。拍背時應由下至上,促進痰液排出;特別在寶寶咳嗽劇烈時更要拍背,使痰液排出。呼吸道內的刺激因素減少,咳嗽自會減輕。

肺炎

肺炎是3歲前的寶寶在冬季、春季的常見病。大多數肺炎是由病毒和細菌引起的,也有少數因黴菌、支原體、吸入羊水或奶汁等造成。

◎主要症狀

肺炎起病較急,患病寶寶往往先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如咳嗽、發熱、流清鼻涕、不想吃東西等,隨後咳嗽加重,有痰、氣促、鼻翼扇動、嗆奶,嚴重的還可出現抽風、昏迷。一旦發現寶寶患了肺炎,要及時請醫生診治,不要濫用抗生素,因為很多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使用抗生素往往無效,反而會使寶寶出現不良反應。

◎護理要點

經醫生檢查後,大部分患肺炎的寶寶是可以在家裏治療的。因此,良好的家庭護理是保證患病寶寶盡快恢複健康的重要條件。

★休息。患病寶寶的居室應保持空氣新鮮濕潤、陽光充足,溫度最好維持在18℃~22℃之間。媽媽要每天上午10點和下午2點開窗通風兩次,每次30分鍾。開窗時要注意關上門,避免對流風。不要在室內吸煙。冬天最好在爐子上放一盆水,通過蒸氣保持室內的濕度。掃地前要灑些水,防止因塵土飛揚,刺激寶寶呼吸道而加重咳嗽。

★飲食。吃奶的患病寶寶應以母乳為主,可適當喂點水。人工喂養的患病寶寶,要把牛奶適當兌稀一點,每次要少喂,每天多喂幾次。如果寶寶嗆奶,可在250克牛奶中加一勺糕幹粉,選用小奶孔的奶嘴喂,每吸三四口拔出奶嘴讓寶寶休息一下,或用小勺喂。寶寶吃奶後要及時清除鼻孔內的乳汁。對年齡大一點能吃飯的寶寶,可給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如小米粥、麵片湯、掛麵、豆漿、蛋羹等,並注意多吃青菜和水果補充維生素。還要多給寶寶喝水,如白開水、各種果汁等,以補充體內的水分。

★穿蓋。患病寶寶的穿蓋都不要太厚,過熱會使寶寶煩躁,誘發呼吸急促,加重呼吸困難。安靜時可讓寶寶平臥,如果出現呼吸氣促,可用枕頭將背部墊高,以利於呼吸。媽媽每日早晚還應用甘油棉簽為寶寶清潔鼻腔。

★咳嗽。當患病寶寶咳嗽時,媽媽應讓寶寶側臥,用手輕輕拍打背部,這樣有利於痰的排出。嚴重的咳嗽常可引起嘔吐,媽媽要及時把寶寶的頭側向一邊。正在咳嗽時不要給寶寶喂水喂藥,以免嗆著。

★發熱。發熱在38.5℃以上時,媽媽除遵醫囑給寶寶服藥外,還應采用物理降溫,如頭部冷敷、酒精擦浴、溫水擦浴等。另外不要忘記給寶寶定時、定量服藥。藥最好在吃奶前半小時喂。如果給寶寶吃中藥,每劑應煎至50毫升左右,加少量的白糖,分幾次服完,以免引起嘔吐。

★觀察病情。患肺炎的寶寶一旦出現麵色灰白、喘憋出汗、口唇發紫、脈搏明顯增快等,或兩周後仍然發熱不退並伴有胸痛時,媽媽要及時送醫院檢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