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把孩子培養成才(4)(2 / 3)

由父母或教師替孩子看鍾表到孩子自己看鍾表

孩子認識鍾表後,可以幫孩子製訂一個時間表,如:6點起床,7點上幼兒園,12點睡午覺,2點做遊戲,3點半聽故事,晚上8點半睡覺等,讓孩子自己根據時間表去安排作息。

認識錢幣鍛煉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就可以教他認識錢幣了。我國使用的貨幣,分硬幣和紙幣兩種,每種又有不同的麵額,孩子會認50元以內的貨幣,一般就夠了。

貨幣是人們生活中購物不可缺少的媒介物,讓孩子掌握好貨幣的換算和使用,對孩子及早進入社會生活,培養孩子學習心算,鍛煉生活自理能力都有好處。家長可試用下麵的方法教會孩子認識和使用錢幣。

◎區分硬幣和紙幣

拿一些硬幣和紙幣分別展示給孩子看,硬幣掉在地上可以發出聲響,都是圓的;紙幣可以折疊,是長方形的。再讓孩子看看各種硬幣有什麼不同,可以讓孩子比較大小的方式區別這幾種硬幣。區別各種紙幣,可以經由圖案、顏色和大小來比較、辨別。

◎用玩遊戲的方式讓孩子掌握貨幣的換算關係

可以找一些紙幣、硬幣的零錢。在家中和孩子做“商店”遊戲。由家長當售貨員,孩子當顧客,家長可以拿一些橡皮、尺子、鉛筆之類的小物品作為商品,告訴孩子鉛筆5角一支,尺子1元一支,橡皮1.5元一個,讓孩子按價錢付給家長。或家長當顧客,孩子當售貨員,讓孩子學著找錢,經過幾次訓練後,孩子對元、角之間的換算關係就基本清楚了。

◎學會使用貨幣

可給孩子零錢,讓他去買東西,如買冰淇淩、手帕、鉛筆等,並將所找的零錢還給家長,家長可以告訴孩子,給了他多少錢,花了多少錢,又找回多少錢。

◎使用錢幣要講究衛生

讓孩子知道錢幣是在家長、賣雜貨的爺爺和商店裏的阿姨手裏用來用去,上麵有很多細菌,所以不要把硬幣放在嘴裏,拿完錢後要洗手,還要養成節約、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認識日曆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

當孩子會看鍾表,學會從1數到50,並且有了昨天、今天、明天的時間概念後,就可以教孩子認日曆了。家長應該認識到孩子學認日曆後的好處,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安排時間和掌握日期。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下麵就介紹幾種教孩子學認日曆的方法。

認識星期

可以經由日曆或月曆,來教孩子學認星期。月曆一般是顯示一個月內相應的星期分布狀況,而且星期日到星期六是順序排列,星期六和星期日以特別顏色顯示。可以讓孩子每天都看看月曆,並根據每天安排的活動來記憶星期,如星期天爸爸、媽媽都休息,自己也不用去幼兒園;星期一幼兒園有繪畫課,星期二有計算課等。讓孩子明白7天組成一周,一周內順序總是一樣的,並不斷重複。

認識月份,日期

可以選在元旦前夕,告訴孩子元旦就是一月一日,是新年,也就是新的一年的開始。一年有12個月,月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大月和小月的區別孩子不易掌握,可以讓孩子緊握左拳,手背朝上,用手指關節間凸凹作標誌記大、小月:從左或從右開始數,凸處為大月,凹處為小月,讓孩子邊指邊念口訣,如“一月大(凸處)、二月小(凹處)、三月大(凸處)、四月小(凹處)”,數到七月,再拐回來接著數,直到數完12個月。讓孩子說說哪幾個月最冷,哪幾個月最熱,把月份與季節、氣候聯係起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