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良好的交談環境
研究表明,大多數人都是通過“看”獲取他們對相關周圍世界的信息,然後將這些視覺形象加以討論、分析和加工。這種將信息轉化成觀念信仰和因果行為的過程包括“聽”和“說”。
問孩子一些問題,聽取他的答案。叫他擴充自己的觀點,問一些能夠讓孩子充分思考,能自由回答的問題,而不僅限於回答“是”或“不”。如:
“如果……你認為將會發生什麼事?”
“你認為……的結果如何?”
“你以為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事情的發生?”
“你對這種情況有何評價?”
“如果你……你會怎麼做?”
讓孩子發表他們的觀點,完整地聽他所講的話。如果你在某一重要原則上表示不同意他人的看法,應告訴他你不讚同他的什麼觀點,並說出理由。在提出你的反對意見時不要過於武斷,說出你不同意孩子哪些表達,而不應否定一切,然後再說出你的看法。
讓孩子投入談話之中。交談需要花費每個人的一些時間,最好是在一種讓每個人都有同等機會參與的輕鬆氣氛中進行。
談話應自由自在,任意發揮。談話沒有什麼儀式安排或預期達到的結果,讓人們隨意交流觀點和看法。
談話應充滿幽默和笑語,避免在思想方法上走彎路。
談話內容應豐富而有價值。它可以建立一種人際關係,也提供一個讓人們交流思想、表達感情的機會。
最好的一個談話場所是餐桌旁。安排每周一次的家庭會餐,理想的應是一天一次。進餐前大家一起進廚房做好準備,然後圍坐桌旁,邊吃邊談。
下麵是一些進行談話的恰當時機:
與孩子共同看完一本故事書後;
開車途中(不播放音樂);
當你們在公園遊玩時,靜靜坐在某一僻靜之處,可以一邊觀賞人們和公園的景色,一邊交談;
當你們手端一杯茶(或飲料)圍坐在一起休息時;
當你與孩子一起散步時。
你與孩子進行的談話越多,你就越感到你們容易相互交談。這些談話的時機將給你更多的回報,更好的結果,你的孩子將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一整套思考觀點、價值觀念和對行為的評價看法。
正確教育孩子識字
正確的識字教育應注意以下幾點
字形要和圖形緊密結合。在教新字時,應先出相應的圖形,或字形圖形同時出現,以調動孩子各種感官的作用。
所選的漢字,應是孩子所熟悉的生活範圍內的,所選的教材也要符合孩子的生活經驗和年齡特點。比如應選擇孩子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字,如吃、喝、跑、跳、哭、笑等。
要讓孩子充分地觀察字形,然後在父母的引導下分析總結字形的特點,同時注意教會孩子正確的讀者,使字的音、形、義三者緊密結合。
創造良好的識字環境,比如把識字圖片布置在家中顯眼的位置上,在一些實物上貼相應的識字標簽等。
盡量把識字與遊戲活動結合起來進行,這樣能寓教於樂,使孩子學得生動、活潑、愉快。
認字哪種方式好
研究結果顯示,當我們教孩子學習文字的讀音時,書中所附加的插圖,往往成了分散孩子注意的幹擾,降低了孩子學習文字讀音的表現。這是因為當孩子學習把某一文字與其讀音作出聯結時,插圖的存在,往往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注意力過分集中在插圖中,於是便忽略了文字與其讀音的聯結學習,所以很可能日後當孩子看到該實物時,很快便能說出其名稱,但讀到代表該物的文字時,便無法念出來。因此,要不時的用手指著文字,使孩子的注意力能集中在該文字與其讀音的聯結上。當日後該文字單獨出現時,孩子便能念出該文字了。
怎樣教孩子閱讀
美國學者都滿博士認為,孩子在年幼時,便應該開始學習閱讀了。
都滿博士認為,教導孩子閱讀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驟的,如能循著這些步驟進行,便能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這種“閱讀教學法”的步驟簡述如下:
首先,教導孩子閱讀一些個別生字,從他周圍環境中,常遇到的生字作起點。例如“媽媽”、“爸爸”。然後再教他們閱讀與孩子本身有關的生字,如手、腳、眼睛、耳朵等。再其次則是與家庭成員有關的生字,如“哥哥”、“妹妹”等。最後,漸漸把生字的領域不斷擴大,諸如日常用品、玩具以及表示動作的生字等。這樣的編排,才能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
必須記住,要把生字大而清楚的寫在黑板上或紙張上,然後反複的大聲念給他聽。因為孩子的視覺和聽覺仍在發展,所以生字寫得太小或說得太細聲,孩子不容易在形象上或發音上作出識別。此外,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把這些生字代表的事物呈現孩子眼前,必須使其視覺、聽覺、觸覺都得到完全的配合。
父母經常抽空幾分鍾,念幾頁書給孩子聽,不僅有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其智力開發也有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