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聰明寶寶科學養育指南(3)(1 / 3)

很多人常常帶5個月的寶寶外出旅行。這時,無論是坐車還是乘船,5個月的寶寶都能承受得了。

首先關心的是營養。假如有母乳,就簡單了。用牛奶喂養的寶寶最好準備三四個奶瓶。離家前用開水把奶瓶消毒並晾幹,然後裝入寶寶每次所吃的奶粉量,安上奶嘴,再蓋上蓋。當需要給寶寶喂奶時,可用熱水衝開,讓寶寶喝。在途中休息一小時以上時,可用開水把奶瓶洗淨並晾幹,再裝上奶粉,蓋上蓋,以便繼續旅行。

中途在車上打開奶粉瓶往裏裝奶粉是不衛生的。路上隻帶一個奶瓶,吃完後是不可能洗幹淨的。賣的熱牛奶,可以吃。5個月的寶寶還不會直接用瓶(賣牛奶的瓶)來吃,可以倒在奶瓶裏讓寶寶吃,但吃過的奶瓶沒法洗淨。

開始半斷奶的寶寶,他的斷奶食品如何解決呢?如果是吃麵包的寶寶,可喂些鹹味麵包。

旅途中最好隻吃牛奶,可勤喂點小圓點心、橘子汁等。寶寶不會因為一兩天不吃斷奶食品就怎麼樣,還要讓寶寶喝些水,以補充水分。

不能因為寶寶的現成半斷奶進行得很順利,就把車站賣的盒飯裏的米飯、豆腐等拿來喂寶寶。萬一發生食物中毒,寶寶比大人更嚴重。旅行總是要路過氣候不習慣的地方,因此要做好適應氣候的衣著準備。

夏天帶寶寶旅行要墊上尿布,為了不使尿布套濕透,應多準備些尿布。用紙尿布可能更方便些。

冬季帶寶寶旅行,用棉大衣背著寶寶,既安全又不冷。

寶寶一到3個月就可能感染上各種傳染病。這時預防接種的好處就顯出來了。接種過百日咳、白喉和注射過卡介苗的寶寶,隻要在旅行中不接觸病源的寶寶,就沒有任何危險。

根本沒有做過預防接種的寶寶,大人既擔心會被傳染上百日咳、白喉,也害怕會被患肺結核的成年人傳染上病。所以,帶完全沒有進行過預防接種的寶寶外出旅行時,應注意不要坐在有咳嗽症狀人(不管是成人還是小孩)的旁邊。

在這幾個月齡裏,寶寶因為不會中途發燒,不必準備特殊藥物。隻是在盛夏,長時間抱著寶寶走路,有時會中暑。

玩具

過了4個月的寶寶,就能用雙手緊緊抓東西了,並會用手抓玩具,放到嘴裏吮吸。因此,給寶寶的玩具,一定要非常幹淨。

可以讓寶寶玩弄用聚乙烯做的裝有紅色和黃色的圓環和三角環。這種環一搖動就發出聲音,環內珠子的滾動聲可鍛煉寶寶的注意力。寶寶也喜歡握住專供寶寶舔弄的啞鈴狀玩具。但是過小的玩具容易吞進肚裏或卡住喉嚨,很不安全。

人們也常常給這個月齡的寶寶以帶風琴的嘩啷棒。但是,寶寶拿著它常碰傷臉部。媽媽可在寶寶哭鬧時搖晃著這個玩具去哄他,或在寶寶學爬時,揮動著讓寶寶抬頭,這是一種能促進寶寶運動的玩具。當寶寶脖子有疾患而斜頸時,為了讓寶寶向難轉動的方向轉,可以向他揮動帶風琴的嘩啷棒。不管在哪個家庭裏,天花板上都掛個發聲的玩具,上麵拴根繩,從下麵一拉就能響。但是,應注意支點一定要結實,否則就有危險。

喜歡拉掛在天花板上的帶響玩具的寶寶,隔不多久就玩煩了。帶有八音盒的嘩啷棒是這個月齡的寶寶最歡迎的玩具,活潑的寶寶會把嘩啷棒扔到地上摔壞。

讓寶寶爬在地毯上,給寶寶看木偶、小娃娃、狗熊等布玩具時,他會伸手抓。寶寶尤其喜歡帶響的不倒翁和一摁就響的木偶。

把學步車說成玩具是不準確的,但很多家庭從這幾個月齡起就開始利用它了。寶寶這個時候學走路還為時太早,雖說是學步車,但用來學走路還很危險。把寶寶放在裏麵,媽媽兩手扶著,使寶寶上身直立是合適的,因而許多媽媽讓寶寶坐在裏麵喂食,買學走路的車來替代飯桌旁的椅子是可以的。但是,當寶寶雙腿相當有勁之後,在光滑的地板上玩學走路的車是危險的,應該在地板上鋪上地毯之類的東西。

讓寶寶坐著,在離開寶寶一段距離的地方開動玩具,寶寶看著會非常高興。讓寶寶俯臥看運動著的玩具時,他就想伸手去拿。盡管寶寶還不能爬,但想拿的心情會促進寶寶的爬行運動。

在幼兒園等地,寶寶玩大型遊戲器具是非常高興的,這種情況在家庭裏不大可能。陪著寶寶玩的大人一定要相當注意,否則會出危險。抱著寶寶在室內滑梯上玩,或在室內秋千上搖晃,寶寶就會笑出聲來。

遊戲器具是使寶寶快樂的手段。不要把寶寶玩玩具的快樂隻限於嘩啷棒和布娃娃上。如果寶寶對音樂感興趣,過6個月,可以讓寶寶多聽唱片。寶寶喜歡旋律簡單、反複次數較多的歌曲。讓6個月的寶寶聽名曲進行音樂教育還為時過早。

創造豐富多彩的空間

寶寶對周圍環境的興趣已越來越大了,而且寶寶的眼手協調能力也越來越強。對看得到、夠得著的東西能準確地抓住,尤其對於新奇的東西更是喜歡。對於這樣一個對世界充滿驚奇的小人兒,我們應怎麼辦呢?那就是給他創造豐富多彩的空間。

對寶寶周圍的環境應改變一下了,改變可以從各個方麵,床單、衣服、玩具、掛圖等等。但要注意應用紅色、黃色、橙色、淡黃和淡綠等,而不可用太多白色,科學研究表明前者有利於寶寶智力的發展,在這樣豐富多變的環境中,寶寶的創造力將會得到更高的發展。在安全、衛生的前提下,讓寶寶多看、多聽、多摸、多嗅、多嚐、多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