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開始炎熱時,寶寶常常出汗,一出汗,尿量就減少。與以前相比,尿濕尿布的次數突然減少,所以媽媽就著慌了。對出汗多的寶寶,應補充水分(涼白開、果汁)。洗澡對預防痱子最有效,盛夏每天可洗兩次澡。
暑假中,做爸爸的想帶3個多月的寶寶去洗海水澡,為時過早。因為途中無論乘電車還是乘汽車都是很熱的,即使到了海邊。讓寶寶下水也有問題。再說陽光一曬,還會引起皮炎。近年來,去海水浴場的人很多,就是海邊有陰涼處,也很難說對寶寶是適宜的。旅館因客人擁擠,沒有充裕的房間接待帶寶寶的夫妻。
進入7月中旬,如果寶寶每天從半夜到早晨都發高燒,這有可能是患有夏季熱病。去涼快的地方,有利於寶寶痊愈。
在冬天,不要錯過溫暖時刻帶寶寶去體驗室外空氣浴。帶寶寶外出時應充分保護好寶寶的手腳,以免凍傷。但是,襪子口過緊會影響腳部血液循環而引起凍傷。寶寶一旦發生凍傷,不但情緒變壞,而且夜裏大哭大鬧。
隻要被窩裏的溫度適宜,即使整個房間不那麼暖和也不要緊。電褥子容易過熱,寶寶不易用。不管是煤油爐還是煤氣爐,都不能整夜點著,室溫隻要保持在父母起床以前不感到冷就可以了。
冬天,也應每隔一天左右洗1次澡。洗澡有助於治療凍傷。有凍傷的寶寶,可每天洗澡。
寶寶外出
兩個月後,寶寶的眼睛已經能夠相當清楚地看東西了,當看到室外的東西時就會高興。一邊讓寶寶高興,一邊通過空氣的刺激鍛煉寶寶皮膚,這就是寶寶外出。不論到什麼地方,外出都對寶寶有好處。
寶寶外出時間的長短,取決於寶寶脖子的挺立程度。如果寶寶脖子能夠完全挺立。即使把寶寶抱到外麵連續呆20分鍾或者30分鍾,寶寶也不會感到疲勞。隻要在20分鍾以內能回來,就可以抱寶寶去買東西。
在這個月齡中,讓寶寶乘坐座式手推車是困難和危險的。讓寶寶躺在箱式手推車中外出,在平坦的道路上是可以的,但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是不行的。這還不如讓寶寶躺在手推車裏,放到媽媽做家務能夠看到的地方,進行空氣浴。
寶寶脖子完全能夠挺立時,背著寶寶外出並不好。除了冬天可將寶寶全身包好背著外,這個月齡中的寶寶一般不宜背著。
帶寶寶去商店買東西等,還為時過早。也不能帶寶寶去電影院,因為電影院的空氣不新鮮,容易讓寶寶傳染上疾病。炎熱的季節,最好不要抱寶寶走遠。因為媽媽的體溫會傳給寶寶,致使寶寶體溫過高。
能力培養
天真快樂反應
當寶寶還隻有1個月時,他就會凝視媽媽的臉微笑了。2個月時,他就可以有更複雜的麵部表情,如苦惱、興奮、快樂,除了媽媽,別人逗他時也可能會微笑。約在2個月末至3個月初時,寶寶會明顯地對照顧他的人,尤其是媽媽表現出“天真快樂反應”。這可以說是寶寶與人最初的交往,所以讓寶寶多與親善他的人接觸,經常引起這種“天真快樂反應”對寶寶成長是必要的。
與寶寶親切交談
寶寶在學會說話前,要經過一個語言的貯存準備期。1個月的寶寶就能感覺到噪音和其他聲音不同。2~3個月的寶寶開始懂得別人對他說話時的感情、情緒。當你友善地與他說話時,他會微笑,若你大聲或憤怒地說話,他會感到害怕,並往往會躲開。科學研究表明語言的發展除了身體、智力因素外,還受到情緒、語言環境、社會文化等因素的影響。不要讓寶寶感到不安。要給以愛的鼓勵和支持。給寶寶豐富的語言環境,如周圍的人、電視、畫冊等。尤其是2~3個月的寶寶開始進入語言自發的發聲階段,大人要用親切友善的語氣和寶寶多說話,並可伴有多種表情。當3個月的寶寶會“咯咯”地發聲,高興的時候會自發地“咿”呀“啊”呀地“講話”時,這時媽媽應同樣“咿”呀“啊”呀地去應答他,和他對話,使其情緒得以充分地激發。
盡管寶寶有時聽不懂。但這些都對寶寶有潛意識的影響,父母應一直堅持與寶寶“對話”,積極應答他發出的各種聲音,有條件的話,父母可用普通話和外語交替著與寶寶說話。一般說來,女寶寶的語言能力比男寶寶發展得快些。
觀察大千世界
2個月的寶寶,視覺集中現象已越來越明顯,尤其對於活動的物體和成人的臉。3個月時寶寶的視線可隨物體轉動180度。能看清楚4~7米遠處的物體。尤其對發聲的、色彩鮮豔的或活動著的東西最感興趣。在風和日麗的天氣裏,可把寶寶抱出戶外。看一看外麵的世界,並在看的過程中感知世界,這等於在寶寶幾乎一片空白的視野內,疊放攝有各種影像的照片,對觸發寶寶的心智大有裨益。
分辨聲音
2個月的寶寶就能辨出聲音的方向,3個月時聽力有了明顯地發展,可將小鈴鐺、撥浪鼓、八音盒等不同聲音的東西放在寶寶能看到的地方弄給寶寶聽,並告訴他名稱。寶寶注意後,再慢慢移開發聲體,讓寶寶分辨聲源。
4~6個月嬰兒的科學養育
生長發育
生理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