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聰明寶寶科學養育指南(1)(3 / 3)

吸吮手指是為了能在不久的將來,靠自己運用手部來生活所做的第一步準備。當這個動作進一步持續發展時,在寶寶覺得不再需要時就會自然消失。寶寶經由“反射”這種本能的動作,逐漸地學會各種新動作,這些新動作和反射動作全然不同。

無盡的愛

與寶寶親密相處

你或許一直以為寶寶什麼也不懂,但他每時每刻都在領悟你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對寶寶要友善溫和。當你愛撫他、擁抱他、對他微笑、說悄悄話時,他會感到很愉快,這是他精神上的“營養”。和寶寶相處不是一種重複性的體力勞動,不要忽視寶寶和你本應都擁有的興趣。但注意不要讓寶寶太累,以免他感到緊張。

讓寶寶生活有規律

有規律的生活有利於寶寶的身心健康發展,神經係統、消化係統的協調工作,寶寶的體格和智力都可日新月異地發展起來。下麵是2~9個月的寶寶一日生活安排指導方案:

6:00~6:30 起床、換尿布、盥洗、喂奶

6:30~8:00 活動(視聽訓練、遊戲、做操、戶外活動)等

8:00~10:00 換尿布、洗澡、第一次睡眠

10:00~10:30 喂奶(4個月後增加輔食)

10:30~12:00 活動

12:00~14:00 第二次睡眠

14:00~14:30 喂奶、魚肝油

14:30~16:00 活動

16:00~18:00 喂奶(4個月後加輔食)

18:30~20:00 活動

20:00至次日6:00夜間睡眠(3個月內22:00,2:00各喂奶一次,3個月後22:00喂奶一次)

以上的時間安排,家長可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調整,總之是讓寶寶養成吃—玩—睡的生活習慣。為了幫助規律的形成,可利用一些條件反射,如在寶寶不同的生活時間裏播放不同內容的音樂。

防止事故

這幾個月中最常見的事故是寶寶從床上掉到地上。由於媽媽往往認為寶寶還不能翻身,也不會爬,不會掉到地上,所以就粗心大意造成事故。當未給寶寶床上加欄柵而讓寶寶單獨睡覺時,寶寶也可能墜地。寶寶反複用腳蹬被子,身體會逐漸移到床邊,就會掉到地上了。但寶寶床不太高,掉到地上也受不了大傷,頭部往往碰個大包,疼得直哭。被哭聲驚動的媽媽跑過來看,才發現寶寶掉在地上了。

這樣小的寶寶腦袋受到撞擊,媽媽會擔心是否有內傷。兩個月的寶寶從床上墜地,幾乎沒有過後大腦受影響的。無論是掉到床板之間,還是碰到塑料管子上,都不會發生腦內出血。有的媽媽也許會抱著寶寶去外科檢查。看到寶寶微笑著的樣子,醫生會感到為難,會讓拍個頭部X線照片,醫生說沒事時,媽媽才放心。

從床上掉下來是不太要緊的。如果乘汽車時被撞,或者急刹車時碰到汽車的擋風玻璃上,就比較嚴重了。帶寶寶乘車,應特別注意保護寶寶的頭部,最好由媽媽始終用身體護著寶寶的頭部。

冬天,熱水袋上的塞子掉下來或裹熱水袋的套子掉了都會燙傷寶寶。因此,冬季給寶寶熱被窩時應特別注意。

寶寶過了3個月後,拿東西時總是抓住不放。因此,常常發生寶寶拿著硬質橡膠做的嘩啷棒胡亂揮舞而弄傷自己臉的事。此外,也有讓寶寶拿著啞鈴型舔弄式膠皮玩具吞到喉嚨中而窒息的事件,這個時期如果讓寶寶拿了吞咽有危險的東西,就應守護著他。

寶寶麵部和頭部長濕疹而發癢時,會自己用手撓。為了防止撓破,有的媽媽用紗布做袋子把寶寶的手套上,但這並不安全。因為袋裏的紗布線開了。就會纏到寶寶手指上係到肉裏,有時還會妨礙血液循環。由於長了濕疹不能洗澡。袋子老套在手上,血液循環受阻的手指有時就會潰爛。

寶寶用嘴舔袋子,就會使袋子沾上灰塵。害怕寶寶舔手指的媽媽,給寶寶手指套上袋子,是有害無益的。與舔弄髒的袋子相比,舔手指頭要幹淨得多。

春夏秋冬注意事項

不要一提起寶寶,就總是想著斷奶食品。寶寶到3個月後。頭部已能完全挺直,若恰好逢到春秋等好季節時,應盡可能讓寶寶做室外空氣浴。以鍛煉身體。

3個多月的寶寶逢到夏天時,奶量或許會減少(吃母乳的寶寶,奶量即便減少,由於看不見,就不擔心)。這個時候就不要硬讓寶寶按奶粉瓶上標明的奶量去吃。寶寶每次都吃160毫升。而現在卻連100毫升也吃不了時,首先應考慮是厭食牛奶。

當並不像厭食牛奶那樣吃得那麼少時。在炎熱季節裏,可試著把牛奶稍涼一涼(在15℃左右),再讓寶寶吃,如吃得很好可照此繼續下去。

夜間氣溫在30℃以上的地方,可讓寶寶枕水枕(少放點冰)。這樣寶寶既可睡得香,也可少長痱子。通宵開電扇不好,但在睡覺前可離寶寶2米左右,用微風扇扇寶寶頭部。當然,用扇子扇就更好了。

用蚊帳防蚊最保險,如果是寬敞的大房間,也可點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