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培養
欣賞音樂
科學家發現,音樂有著意想不到的作用——可以改變寶寶的神態和容貌。實驗證明:聽過4個月的莫紮特小夜曲之後,寶寶們的容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表情和動作比別的寶寶顯得活潑,甚至眼神也與別的寶寶不同。
現代醫學證明:人的左腦是邏輯的語言腦,而右腦是感受音樂的腦,緘默無言的右腦洋溢著情感的波瀾、創造的欲望和活力。在寶寶學會說話之前,優美健康的音樂,能不失時機地為寶寶右腦的發育增加特殊的營養。
中外古典音樂、現代輕音樂和描寫兒童生活的音樂,都是訓練右腦的好材料,選擇的標準有三條:優美、輕柔、明快。
每天固定一個時間播放一首樂曲,一次5~10分鍾左右。放音時,先將錄音機的音量調到最小,逐漸增大音量到比你平時講話聲音稍大些為宜。
1~3個月嬰兒的科學養育
生長發育
生理發育
滿月後的寶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已漸漸增強,顯得十分活潑,白天約有4~5個小時是清醒的。但夜晚睡眠時間變長。寶寶的頭也能靈活轉動了,小手也開始抓東西,似乎要試試自己的力量了,但仍是沒有目的,手眼不相協調,什麼東西都是一把抓。當寶寶3個月時,清醒的時間就會更長。對環境的興趣也會增強,喜歡聽聲音,尤其愛聽快樂、輕鬆、溫柔的聲音,喜歡看親人高興的樣子。當他高興時會手舞足蹈,並能發出“啊、哦”的聲音,甚至還會大聲笑。對了,寶寶還發現了自己的小手。寶寶還漸漸會與父母“談話”,並表現出偏愛媽媽的傾向。
男寶寶2個月時,體重平均6.06千克,身長平均60.1厘米,頭圍約39.6厘米,胸圍約39.8厘米,最佳視距15~30厘米。
3個月時,體重平均6.74千克(為出生時的兩倍),身長平均62.4厘米,頭圍約40.8厘米,胸圍約41.2厘米。
女寶寶2個月時,體重平均5.54千克,身長58.8厘米,頭圍39.8厘米,胸圍38.7厘米。
3個月時,體重平均6.22千克,身長平均61.1厘米,頭圍39.8厘米,胸圍40.1厘米。
寶寶第3個月時,腦細胞生長出現第二個高峰期。
心理發育
寶寶喜歡被抱起來與其談話、逗笑,他對甜、酸、苦常用微笑、皺鼻、伸舌或掙紮表示歡迎、討厭、拒絕,對及時反複的視聽刺激有初步的記憶能力。
寶寶到3個月時,喜歡搖晃、注視自己的手,喜歡用手觸摸折打玩具,更喜歡用口“探索”物體。寶寶喜歡聽自己的聲音,與父母“談話”,這時候的寶寶明確顯示對媽媽的偏愛。
具備的本領
身體方麵的本領
滿1個月的寶寶,身體狀況大概都已經呈現穩定。在這時期,寶寶手腳動作活潑,睡醒時會不斷地揮動手腳,精力非常充沛。清醒的時間逐漸拉長,開始養成白天醒著,夜晚睡覺的睡眠習慣。當你讓他趴著時,他會想要將頭抬起。有些寶寶在2個月時就能將頭抬起數十秒鍾,在抱著他時,脖子也不太會東搖西晃。到3個月時,寶寶的體重約為出生時的2倍,皮下脂肪發達,身體變得圓圓胖胖,看起來愈加可愛。由於肌肉的生長發達,脖子變得相當穩固,若是讓他趴著,他會嚐試用手、腳將胸部或肩膀撐離地板,有些寶寶隻要你出手幫他,甚至會自己翻身。
看東西和聽聲音的本領
新生兒時期的寶寶隻能看到臉部正前方15~30厘米左右的地方,第二個月時可以看到90厘米,第三個月時能看到180厘米。
寶寶的聽力發展很快,1個月左右就能聽鈴鼓及音樂盒的聲音,連很小的聲音也聽得到。2個月時臉會轉向聲音的方向,3個月時對很多聲音都有反應,對電視聲音也會出現反應。
心智方麵的本領
1個月後的寶寶已經可以分辨媽媽的聲音。當他哭泣時,媽媽抱起他,若是對他說:“怎麼了?寶寶!”此時寶寶會停止哭泣,豎起耳朵傾聽媽媽的聲音。
“咿咿呀呀”是語言發展的基礎。到了第二個月後半月,寶寶開始發出“啊、哈、咕嚕”之類的聲音,有時他會一個人高興地自言自語,有些寶寶甚至會在媽媽跟他說話時發出回應般的聲音。
3個月大時,寶寶會明顯出現歡愉或不快的感情,表情也愈來愈豐富。一逗他就發出笑聲,全身表現出喜悅的情緒。媽媽一離開,寶寶會用眼光追隨著,若發現沒有回來,便企圖用哭聲喚回媽媽。
吸吮手指是心靈成長的象征
這個時候,新生兒時期的反射動作會逐漸消失,而改由感情及意誌來支配行動。這段時期的寶寶腦神經細胞進展非常快速。
出現在2~3個月時的吸吮手指行為,就是寶寶心靈發展中最明顯的例子。寶寶之所以會吸吮手指,是因為漫無目的擺動手指,無意中碰到嘴巴,在反射作用下吸吮起來。這個偶然讓寶寶發現吸吮手指可以得到像吸吮乳房般的安全感。
但是,對這段時期的寶寶來說,將手舉到嘴巴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經過無數次嚐試後,終於能靠自己的意誌和運動能力來吸吮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