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所窮困。都帥若嫌少,便將他勾了丁,楊某養他一輩子!”
言外之意昭然,拿了銀子快些滾!被個小小衛所千戶折了麵子,怏怏地下了山,將日間發生之事,快馬報回了京。
自是不會說錦衣衛愚蠢無能,隻說侯府猖狂,私自監視朝廷武將;楊世騏霸道,私自審訊侯府家丁,不許錦衣衛帶走人犯。略去錦衣衛不亮腰牌,未著軍服一節,楊世騏怎看怎麼像個瑞山土霸王!
……
駱養性將吳孟明的回報壓了下來,囑他再查。非是他與楊世騏有甚交情,而是朝廷此時沒有空閑去管浙東一個千戶的小事。
收複遵永半年了,銳意進取的皇上,自打年頭便下旨令山永、寧前的官員商議進取。孫承宗主張,守寧錦,經營薊鎮。
崇禎二年的破口,足以說明薊鎮空虛,建虜隨時還會再犯。可經營薊鎮,那寧錦、山永的官員有何功勞呀?老樞輔,您太不體恤人了!
巡撫丘禾嘉建言進取廣寧。探明,廣寧守敵不足八個牛錄。惟有在換班之時有兵十六牛錄並一眾跟役。這複土之功可是唾手可得!
可拿下了如何守?廣寧孤城一座,去海二百裏,隻靠陸運。於是再議,先恢複右屯。右屯去海二十裏,後援接濟不成問題。可右屯當年被高第棄了,被努、爾哈赤毀了。須築城。
去海近,也易被趕下海。城起之前,需靠陸路援軍。右屯距錦州百餘裏,太遠。於是乎,恢複右屯前,須先於大淩河築城。如此,議罷,上奏,準!
築著築著,丘巡撫覺著隻築一城,功勞甚小。這個五年前尚是祁門教諭的舉人,有著對功勞超乎常人的渴望。教諭、兵部主事、右僉都禦加巡撫,一路皆是超擢。
超擢之餘,不忘斂財,賣官、冒功,奉承梁廷棟,早引起寧錦、關門軍將不滿。此時要用功勞,且是大功勞平息朝議。料建虜春夏間不會出兵,自作主張,分兵東進,修右屯。
近幾個月,孫承宗一直拖著病體,掙紮著主持修建大淩河城。四次上書請去,皆被皇上溫旨挽留。孫承宗身體一直欠妥,又是邊關奔波,得知弟子付宗龍丁憂期滿,回京待選,便一直薦他替任。崇禎覺得付宗龍年紀太輕,僅授了順天巡撫。
適逢梁廷棟下台。朝中又有一批人,凡是他力主之事皆要反對,紛紛上書請停築城。而新任本兵熊明遇更是以為,修城勞民傷財。對建虜當養精蓄銳、長驅直入、雷霆一擊、犁庭掃穴!說得崇禎熱血沸騰。這大淩河築城之事,再行商酌!
丘禾嘉為保官職,順著熊本兵的意思給朝廷回複,當初未附議修城,而是力主出兵右屯,此時已下令停工。對這位梁廷棟的親信,朝廷未理會,照舊準備將他調去閑職。
是故築城之事尚未議決,丘禾嘉的去處先議決了,改南京太仆寺卿。在新任巡撫未到之前,丘禾嘉還得視事。意興闌珊,不發兵,不理事,終日等著新官交接。築城,一停便是兩個月,等朝廷下新旨。
老樞輔這下可急了。拉著寧前道陳新甲、總兵祖大壽去巡視大淩河。眾人皆以為,不出一月,即可完工。遂背著朝廷,又開工搶修。七月下旬,巡按王道直巡關,見八月中便可修畢,也未多說甚。可丘禾嘉想挽回自己的不利局麵,急遞朝廷表功。這下捅了簍子!
朝廷嚴旨切責,令著即撤軍!老樞輔無奈遵令。可祖大壽覺著可惜,擅留萬餘班軍,欲搶修。修了不幾日,等來了皇太極的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