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現象在學校裏很常見,比如一個孩子在學校當上了班長,另一個孩子可能就會嫉妒,他想:“憑什麼他能當班長,而我不能?”有的孩子甚至會在言語和行為上表現出對對方的抵觸和不友好。
雖說嫉妒心理是人的天性,但如果任其在孩子身上無節製地蔓延發展,將會毀掉孩子的前程。所以,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十個手指頭不會一般長”的道理,每個人都有自己比較弱的一麵。要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培養孩子健康的競爭心態。
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競爭與嫉妒的區別,比如說,兩個人進行跑步比賽,一個在前邊,一個在後邊。後邊的人想,前邊的人最好被石頭絆倒,我好超過他,這就是嫉妒。嫉妒是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別人失敗的基礎上。相反,若後邊的人想,我要超過他就必須使勁地跑,這就是競爭。競爭是把成績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
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若想得到老師的表揚,獲得更優異的成績,就需要積極努力地學習,這樣才能超過別人。隻要表現積極,不管結果如何,都會是讓人喜愛的好孩子。這樣孩子既有了競爭意識,也能在心理上容納別人的成功。
兩個孩子去外地參加歌唱比賽,一個唱得好些,另一個唱得差些。可是比賽頭天,唱得稍差的孩子得了感冒,另一個孩子冒雨幫他找來醫生,自己卻被淋病了。比賽那天,唱得差一點的孩子病全好了,發揮出色,得了第一名;唱得好一點的孩子因為感冒,嗓子還沒恢複好,結果隻得了第二名。但比賽過後,這兩個孩子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競爭對手之間並非隻有敵對關係,同樣可以成為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的朋友。讓你的孩子在這種友好的氛圍中競爭,競爭才會更有意義。
父母應該讓孩子將競爭中的樂趣視為追逐的目標,而不僅僅是最後的結果。當孩子的心被競爭的樂趣占據時,嫉妒也就無從汙染孩子純潔的心靈。
競爭可以是健康的,關鍵是讓孩子在競爭中學習、成長,學會團結、協作、互幫互利,這些將使孩子受益終身。克服嫉妒,參與正當的競爭,是每個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也是將來的競爭對孩子的要求。隻有告別了嫉妒,你的孩子才能在競爭中處理好人際關係,才能與競爭對手共同發展和進步。
7競爭的同時也要教孩子謙讓
有不少父母認為,如果讓自己的孩子在競爭中謙讓,就會淡化他的競爭意識,影響孩子在這個競爭社會中生存。所以,他們認為不適合在競爭中表現出謙讓,謙讓是懦弱的表現,競爭才是適應時代的。這裏,家長錯誤地把謙讓和不思進取畫等號。其實,謙讓不是抹滅競爭,而是為了培養孩子更健康的競爭心態。
幾個孩子在花園裏玩耍,強強和美美正在為誰先玩滑梯而吵了起來。爭執中,美美撿起一塊石頭將強強的手砸腫了,強強哭著回到媽媽身邊。
媽媽看到兒子後,又心疼又生氣,罵道:“笨孩子,給人打成這樣不會還手啊?以後如果有人打你,你一定要打他,而且比他打你要狠要重,這樣才能讓別人知道你不是好惹的,以後才不敢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