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波從小學起就是一個愛參加各類競賽的孩子,念波的父母都非常支持,並且從來不會因為念波競賽失敗而責罵他。除了參加數學、物理、化學、英語等主要科目的競賽外,念波還參加了一些被很多家長認為是“不務正業”的競賽,如,網絡遊戲競賽、搭建建築模型競賽、書法大賽、手工製作競賽以及各種體育比賽等。
可是念波的參賽成績並不好,總的來說是敗得多,贏得少,但是他的父母從來沒有半句抱怨和不滿。當念波在比賽中失敗的時候,父母通常會微笑著跟念波開玩笑,“下次還有機會,失敗了再來,來了再失敗,千錘百煉嘛!”
其實選擇了競爭,就該知道結果無非是兩種,成功或者失敗。年幼的孩子對失敗的利弊得失沒有正確的認識,這個時候大人的引導和教育對孩子尤為重要。如果父母隻重視比賽結果,而忽視了競爭過程,就會使孩子對競爭的意義產生誤解,孩子的心理素質也會受到父母的影響。
如今,競爭無處不在,到處都會遇到各種壓力,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樣。比如考試不及格,競賽未入圍,升不了重點中學,和同學、老師關係不好……這些都會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沉重壓力。尤其是那些性格內向、學習成績差,或是單親家庭、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他們麵臨的問題更多。如果父母不能正確地指導、對待他們,那麼這些孩子心裏的鬱結更是說不出來,得不到舒展。長此以往,孩子的精神壓力自然更大,甚至出現無法承受而自殺的情況。
專家提醒父母,對於競賽的結果,家長要多鼓勵,少批評,盡量使用積極、正麵的語言來進行總結。如果你的孩子吃了“敗仗”,你要給他一個微笑和擁抱,鼓勵孩子微笑,微笑,再微笑。當他流著淚從台上下來時,要告訴他擦幹眼淚,我們還有下次成功的機會。即使你的孩子在賽跑中得了最後一名,你也應該對孩子說:“寶貝,你參與了比賽,這是勇敢的表現,值得表揚,而且我也看到你盡了全力,我真為你高興。”孩子失敗了,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心情,因為事實上孩子也不願意輸。家長要讓孩子知道,雖然他不是勝者,但是爸爸媽媽一樣愛他、重視他。
孩子的心靈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經常用正麵的、肯定的語言來進行教育,就容易使孩子養成樂觀向上的性格和自信的態度。參與競爭和比賽,目的是培養孩子正確的競爭心態。通過競爭,培養孩子應對現實的信心,培養孩子的奪標精神,培養孩子的團隊合作意識,才是最重要的。
5孩子好勝心太強怎麼辦
在競爭中,好勝心是促使孩子贏得競爭的重要因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有競爭意識當然對孩子的成長有利,但是當孩子的競爭意識過分膨脹,好勝心過分強烈時,往往會滋生出自私、嫉妒、霸道、虛榮、缺乏團結和合作意識等負麵情緒。這樣的孩子在集體生活中往往容易被人孤立,甚至被排斥在正常的社交圈之外。
劉爽的媽媽最近比較煩惱,她發現劉爽近來特別喜歡占上風,贏了就得意,輸了就大發脾氣。總愛跟小夥伴們較勁兒,從球能踢多遠,到家裏有多少玩具,什麼都要跟人一較高下。前兩天她竟然神氣地對媽媽說:“我換牙了,可是斐斐沒有。”真是弄得劉爽媽媽哭笑不得。心裏暗想,孩子的競爭意識是不是太強了些?
其實像劉爽這樣的孩子有很多,而且也的確讓父母們感到左右為難。如果淡化孩子的競爭意識吧,怕孩子將來會處於劣勢,無法適應社會的激烈競爭。畢竟現在孩子的升學,還有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都充滿了競爭。但是如果一味強調競爭,又怕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讓孩子變得好勝心過強,競爭意識膨脹,還擔心孩子因此而變得功利,令周圍人討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