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央企執行力建設的認識與體會
企業成長
作者:蘇衛東
[摘要]:執行力是決定企業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構成企業競爭力的重要一環。在競爭白熱化的市場中,企業要想謀求進一步發展,必須高度重視執行力問題。在探討執行力含義及其重要性的基礎上,分析當前央企執行力匱乏的主要原因,進而提出提升央企執行力建設的幾點認識與建議。
[關鍵詞]:央企 執行力建設 改進建議
“落實之要,貴在執行”。執行力,簡而言之,就是企業執行並實現企業既定戰略目標的能力。當前,建築行業的市場環境複雜而艱難,企業間競爭激烈而殘酷,尤其是在各種實體因素日益趨同的條件下,執行力已經作為決定企業成敗的重要因素,日益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一個企業的執行力如何,將直接決定企業的興衰存亡。因此,企業要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和持續發展,就必須關注執行力建設。
然而在倡導精細化管理的今天,企業依然存在種種缺乏執行力的現象,不利於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因此,本文從執行力建設的重要性出發,分析執行力匱乏的普遍原因,進而提出加強執行力的幾點建議。
1執行力的含義以及對企業的重要意義
關於執行力的含義,霍尼韋爾公司總裁拉裏博西迪等人在《執行》一書中提出,執行力是企業組織和個人貫徹落實企業決策的能力。從企業經營的深層次來看,執行力的核心在於如何提高顧客的效用,贏得市場的認可,將企業自身特有的資源與能力轉化為市場所認可的一種能力。國有企業是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而央企作為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國有企業,其地位、功能之重要性與特殊性不言而喻。近年來,央企為國民經濟的增長貢獻了重大力量。加強央企的執行力建設不僅是經濟形勢發展的客觀要求,更是企業自身整合資源,優化結構的必然選擇。央企加強執行力建設,有如下幾點益處:
1.1有利於推動企業改革發展
加強執行力建設,是維護企業改革、發展和穩定的根本保障,是推動企業發展的迫切需要。在複雜多變的經濟與社會形勢下,央企要想改革發展必須依靠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依靠企業的整體合力--執行力作為發展的根本保證。隻有狠抓執行力建設,將製度落到實處,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改革,才能以“為”化“危”、以“為”求“機”,攻堅克難,乘勢而上,不斷克服前進中的困難與風險,贏得未來發展的主動權,確保各項任務目標的圓滿完成。
1.2有利於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
當前,國際國內宏觀經濟環境更加複雜嚴峻,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困難增加,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從而對企業各級組織的執行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眾所周知,機製不活、效率低下一直是外界對央企的不良評價,除了紮實功夫、做大做強,央企沒有其他退路。必須以提高管理效率為手段,以增強執行力和競爭力為根本,這樣才能擠身世界強企之列。
1.3有利於打造企業文化軟實力
企業文化與員工執行力息息相關。增強員工執行力才能樹立好的企業文化,才能使企業做強做大。文化建設的全部意義在於執行和落實企業戰略,保證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世界知名公司都有著各自獨特的企業文化,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執行文化的重視和積極打造。再先進的企業理念和企業精神,如果不能執行到位,就毫無意義可言。企業執行力有利於加強企業執行文化建設,隻有具有高效執行力的企業文化才可能成為優秀的企業文化。
2影響央企執行力匱乏的原因分析
執行力建設對央企的可持續發展如此重要,然而在我們日常工作中仍會出現執行力不強的現象,原因有多方麵,以下幾方麵是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最常見的,也是企業在解決執行力問題時必須首先要解決的。
2.1領導人員不重視
執行力建設歸根結底是影響企業發展大計的一把雙刃劍。有些領導人員一心追求經營,疏於管理,絲毫沒有意識到執行得好壞與否,紮實與否都將影響到企業的生產經營中心任務。遇到檢查時便臨時抱佛腳,開幾次會議,搬幾套理論,講一通道理,以為那就是對執行力建設的重視,華而不實。
2.2製度建設不完善
執行力就是生產力,製度不完善,就如同經營任務沒有目標、財務審計缺少機製一樣。執行力建設應建立健全相應的製度體係,並嚴格按照規章製度辦事。如企業的“三重一大”製度、“四個集中”管理製度、黨政會簽製度,董事會決策製度、職工代表大會製度等,任何人不得淩駕於製度之上,各級組織也應嚴格遵守製度,健全製度。
2.3.執行力度不到位
在基層單位和機關部門執行過程中,執行力的時效性、堅持性、有效性不強,存在得過且過、能過就過,避重就輕、變味走樣等現象。幹部員工對於企業的忠誠度降低,責任心旁落,同時作風不實,狀態不佳,能力欠缺,素質漸弱。在執行過程中,對於問題、任務的認知、理解不到位,對於客觀、主觀環境把握、準備不充分,對於完成任務的信心、決心、舉措不上心,造成了執行的效果不好。